您当前的位置:

       【会诊新课改⑥】     课改:每节课都要多媒体?

记者 李建平

   

    安徽一位教师反映说,有的教师上一节课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让学生快餐式地“读图”,一节课几乎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课,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这位教师反映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次,记者随教育部专家工作组到实验区听课,一位教师在教《荷叶田田》时,开始就给学生放了一段录像,微风吹拂的湖面,荷叶随风摆动,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学生的目光集中在屏幕上。老师问学生:“荷叶是怎样的?”“水珠是怎样的?”“蜻蜓是怎样的?”学生看着画面描述着。整节课学生几乎很少读书,更没有机会品味与欣赏,他们完全被老师设计的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除了让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美妙享受外,使学生完全失去了思考、探究的主动性,破坏了文学形象朦胧的神韵,破坏了学生的想象,与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象,去补充、去创造。实际上,通过读课文,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一幅美丽的荷叶图,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描述出来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现象在课改实验区不是少数。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随意运用,有的运用过多过滥,有的学校甚至把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和评比中,实行多媒体技术“一票否决制”,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规定运用多媒体技术,即使在教学的其他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仍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一线教师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们认为,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模糊为清晰、变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将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多媒体技术这些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过多过滥,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教师董文的体会更为深刻,他认为,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主要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它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用的时间要适度;另一方面,安排的内容要适度,不能安排太多的图文信息,对学生“狂轰滥炸”,否则就会严重冲淡教学主题。因此,要根据内容有选择地适时采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使用过滥的做法,有专家指出,不应当夸大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用信息技术来衡量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他们建议,要避免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课件,应当根据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信息技术进行多样性的、创新性的应用,防止技术配置和信息技术应用上的“一刀切”。计算机运用于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合,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用得不恰当,反而增加教师的负担。在教学方面,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农村有农村的优势,不必追求一致。

                                                  中国教育报 2005年9月24


        相关文章:

  • 【会诊新课改(12)】校本教研的缺失

  • 【会诊新课改11】什么样的培训最有效

  • 【会诊新课改⑩】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 【会诊新课改⑧】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

  • 【会诊新课改⑤】课改:年龄不是障碍

  • 【会诊新课改④】课改: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 会诊新课改③课改:实施最重要

  • 【会诊新课改②】课改:要关注细节

  • 【会诊新课改①】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


  • Copyright(c) 1994-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