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动态 | 资源库群 | 教研天地 | 学术论文 | 课题研究 | 名家零距离 | 招考中心 | 自主建站 | 数字杏坛 | 海外视窗 | 科普长廊 |
培训考核 学习化社区 招生热线 BLOG专区 德育新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分类浏览 --> 论文评比 --> 2003年度
学生层面“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朱琴)

 

       关键词:学科课程 信息应用 个体差异 信息化教学设计 实践体验 主流主阵地 

                 主角 携手同行

                   

    主要论点:谁担当整合的主角?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将出现(其实已经出现)这样的事实:教师几乎包揽整合的全过程,学生再次沦为整合的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从而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重又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怪圈,说到底,整合的过程和终端都应以生为主。

 

----------------------------------------------------------------------------------------------------------------------------------------------

当前中小学生层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如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调查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8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小学N98(男54,女44),初中N96(男55,女41),高中N=97(男57,女40);个案调查15个。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样方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一、中小学生层面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调查

(一)中小学生能随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吗?

学生能随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吗?他们在校上网时间有多少?

表一、学生在校除了上微机课、参加电脑兴趣小组外,还有时间使用电脑吗?

  选 项

学 段

每周一小时

每天1小时或更多

在前两者之间

没有时间

放弃

小 学

4,女2

0,女0

50,女42

1,女0

0

初 中

11,女15

0,女0

17,女10

26,女16

1

高 中

18,女17

3,女0

20,女6

15,女14

4

 

表二、学生家里有电脑吗?

   选 项

学 段

有,而且已上网

有,但没有上网

没有

小 学

6,女4,共占10.2%

2,女0

46,女40

初 中

15,女3,共占18.7%

7,女4

33,女34

高 中

21,女7,共占29%

9,女5

27,女28

由以上两表可知:

1、一个余地。中小学生在学校里除了上微机课及部分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外,每天或每周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和使用电脑,其中50%的中小学生选择在每周1小时和每天1小时之间,一些重点中学在教室设有电脑角,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这就说明校园信息化环境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留有相当的余地,但离随时随地都可使用的理想环境还有差距。

2、两大反差。一是随着学段的上升,学生所处的信息化环境水平也相对上升(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庭购买电脑且上网的比率增加25个百分点),但使用时间却反而呈下降趋势,高中97人中有29人表明除了上微机课或参加兴趣小组外没有时间接触电脑,而小学生49人只有1人表明没有时间。二是随着学段的上升,男女生之间使用电脑机率反差越来越大,选择在每天一小时和每周1小时之间的,小学阶段男女生基本相同,而高中男女生距离拉大,男生有20人,女生仅6人。

因此,中小学生总体上除了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对象外,客观上还有相当的余地可以自主地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工具使用。但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在使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将成为学生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索学习两极分化的基本因素。

(二)中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于学科学习吗?

1、上网喜欢干什么?

98%的中小学生表示非常希望用拍照、录音、录像、电脑等技术来帮助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但事实上,给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权,他们也没有用在学科学习上,我们看看他们上网究竟喜欢干什么。

表三

由上表可知,中小学生上网做得最多的是浏览,浏览包括查询与学科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包括随兴作网上流浪。我们可以判断,中小学生上网与学科学习有关的是浏览和做电子作品中的一部分,而且所占比重不会太大。

2、学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远近关系如何?

对这项调查我们设计了20种信息技术,每一种信息技术栏设计六个选项:a、很有关系(直接为学好学科知识而使用)。b、较有关系(为了学科知识的延伸而使用)。c、中点(跟学科有间接关系)。d、有一点关系(没有什么目的,但与学科有一点联系)。e、没关系(纯粹为了学习技术)。f、是否常用。其中学科指音乐、美术之外的任一学科课程。要求学生每栏只能画一个“”。下面以高中为例,学生自己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得最紧密的有以下8种(注N97,单位:人次):

表四

项  目

很有关系

较有关系

中 点

有一点关系

没关系

是否常用

录音录像

31

15

8

20

16

22

投影仪

34

12

3

8

7

14

Word软件

31

17

16

13

13

21

上网查资料

39

16

12

12

12

27

E-mail

20

10

7

16

29

27

制作网页

27

17

20

10

18

15

网上论坛

29

19

9

13

8

18

网上学英语

29

11

9

5

4

7

上表反映,学生自认为与学科课程结合得最紧密的这8种信息技术,其人次均在39以下,即低于40.2%,这就表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要不在于帮助学科学习。

调查结论:从信息化环境而言,学生在校能有一定的自由支配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学生个体所处的信息化环境差距不大;学生在家则大都缺少相应的信息化条件(农村特点),且学生个体之间所处的信息化环境差距很大。从学生使用情况看,学生在没有教师有意识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多地把信息技术当作消遣娱乐的工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处于机械摹仿阶段,较少与学科整合。因此目前中小学学生层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呈油水分离状态,整合还处于起始阶段。

二、导致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油水分离的原因

(一)、农村地区客观因素的局限

吴江市于2002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评估验收,教育现代化水平基本达到了2010年江苏省县(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生均电脑10人一台,学生在学校除了上微机课和微机兴趣小组外,每天还有一定的余地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吴江毕竟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所在乡镇、社区、家庭的信息化水平没有达到与学校相同的档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象梅堰这样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我们抽样调查的49名五年级小学生中,只有两位同学的家里拥有电脑并已上网,这就把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学习的砝码压在了学校一头,大大缩小了学生的信息化空间。

(二)观 念 牵 制

    表五、目前你使用各种媒体技术帮助你学习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单位:人次)

项  目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1、使用这些媒体的时间太少

60

56

44

2、媒体技术太难,挺烦的

7

6

13

3、家长、老师不让用,怕反影响学习

27

30

38

4、这些媒体挺贵的,用坏了怎么办?

4

4

2

除了使用时间少这一最大因素外,学生普遍认为家长、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上持反对意见,对信息技术是否能帮助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他们最担心的是信息技术的负面因素反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看来如果一种学习方式不直接或不完全与学生的升学、选拔高考挂钩,那无疑是不受欢迎的,如果信息技术能直接给学生带来高分,人们则会趋之若骛。

三、学生层面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必须加大学生层面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宣传力度,使学生成为整合的主角

  1、学生层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整合的行动已蔚然成风,但大家似乎淡化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谁担当整合的主角?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将会出现(其实已经出现)这样的事实:教师几乎包揽整合的全过程,学生再次成为整合的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从而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重又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怪圈,其后果是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陈旧观念所支配,就象高科技手段被迷信利用一样,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说到底,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信息技能的学生,学生才是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终端。

从培养信息社会公民的角度看,要想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社会里顺利地生活和工作,人们必须有效地使用技术,因此,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激活学生信息应用和创新能力,把视觉中心由技术使用型教师向技术使用型学生转移,让中小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真正“学会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那种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教学活动方式终将被历史淘汰,学校教育已经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开始注重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的方式,家长和老师断不可用过份功利眼光看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

  2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师生要携手同行

很多人认为只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即教师先行的观念,把前后剥离成鲜明的条件关系,似乎没有教师先行一步的整合实践,学生的整合也就无从着手。表面上看这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这是把信息技术和传统学科同等看等的结果。信息技术是新兴的不同于有历史积累的学科课程,它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时间差并不大,我们不能忽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有时已超过了老师,教师甚至要接受学生的反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师生要携手同行。

  3加强学生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要给学生创设信息技术环境,让学科融入信息化之中。而以我国的国情,学生在校随时随地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是不可能的,让学科课程全部搬到计算机教室上也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将信息化环境从校园拓展到家庭、社区,学生才能充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挑战个人学习方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进行网上交互学习,制作独特的学习作品,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一展个人学习才华。

(二)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带动学生层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的内核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这一观念的刷新下,老师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创新,我们收集了15个教学设计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层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出现星星之火,下面例举一二:

1、在梅堰中学郭仕忠老师的数学教学个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中,郭老师巧妙地把学生分成三组:A组命名为“平均数”支持组;B组命名为“中位数”拥护组;C组命名为“众数”宣传组。三组学生提前一周预习准备,分别收集有利于自己小组或能反驳其他小组的各种具体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利用之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课上,小组成员登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电子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做得还比较简单,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劲头得到了展现。

2、在松陵一中周菊英老师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英语课《JEFC Book Two Lesson102》进行了整合的尝试,这篇课文是以Titanic下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学生上网收集Titanic的资料http://www.cis.ksu.edu/%7Eyuchen/t4erer/movie.html及电影网址

http://www.cis.ksu.edu/%7Eyuchen/t4ever/gallery.html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学习课件,学生对优美动听的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歌非常喜爱,通过具有文本、画面、声音的电子作品的制作,学生学习英语更主动深入了,该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较好体现获得了苏州市一等奖并选送省级评比。

3、在市高级中学陈惠锋老师设计的《扮“靓”你的作文》中,学生利用论坛大显身手,他们在网上搜索自认为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的靓丽的语言,并在论坛展开交流,他们还进行了论坛投票,选择自认为较满意的题目或不满意的题目,网上瞬时反映的投票结果令同学们兴味盎然。

4、笔者与市职中老师合作,用活动项目支撑式教学模式,设计了高中语文《走近周朴园》,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鲁大海的关系,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共同设计了五个问题,学生分五个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他们或上网或从书刊中查找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或用剪辑视频、音频资料作为关键部分研究资料;或用Word软件记录、写作探究结果;学生还发E-mail或在论坛上与《雷雨》研究专家或有关老师交流。学生反响很大,他们尝到了主动学习的甜头。该教学设计案例在国家级杂志《信息技术教育》上发表。

以上案例表明,学生层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需要教师有艺术的引导,如果对学生进行放羊式处理,学生往往会误入各种娱乐,造成信息条件有限而资源浪费无度的可叹现象。 

总之,学生在经历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会得到更多的实践体验,对解决问题过程会有更多的投入,他们将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网内外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形成用文字、音像、图画制作等多种学习作品的习惯。这样的学习不光用大脑学习,是全身心投入的学习,从长远效益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自我价值将得到体现,更有利于他们在信息化社会里成为大浪淘沙的主流,这也就是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

                         本页内容属作者和苏州教育资源网所有,若要转载、引用、出版需经所有者同意。

                                                                     采编/剑如虹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苏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512-65100105-2326 Email:mailto:szerc@szedu.com?subject=2003年度

技术支持: 苏州华美商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