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友情链接

« 容国团 严风英 宋彬彬 | 《矿工刘国庆肖像》 »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储安平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储安平,出身于宜兴望族,出生后6天丧母,14岁丧父,依靠祖母、伯父抚养成人。

      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爱好文学创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1932年毕业。

      1933年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同时在戏剧学校兼课。

      1936年赴英国采风,后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当时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拉斯基教授。在英期间担任无薪酬、只领稿酬的《中央日报》驻欧记者。

      1938年因抗战学业未完,回重庆,先后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大学研究员。由于不堪忍受写作遵命文章及拒绝入党等原因,离开重庆。

      19408月后,辗转于湘、桂之间。曾任湖南国立师范学教教师,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后在桂林担任《力报》主笔和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主笔。日军侵占桂林后返重庆。

      194511月与张稚琴创办《客观》周刊,任主编。

      19469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讲授《比较宪法》、《各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

      19481225日《观察》被国民党查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察》复刊,储继续担任主编至1950年终刊。文章多以游记杂感为主,鲜见时评。

      1950年《观察》终刊后,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1952年改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

      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41日,胡乔木推荐任《光明日报》总编。61日,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召集的座谈会上,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发言,说毛泽东有党天下思想。石破天惊,动撼朝野。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醒目标题显著位置全文刊登。

      19581月,在反右运动中被戴上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帽子,遭到批判。

      1966文化大革开始后,被残酷迫害。19669月上旬离家出走,至今生死不明。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 冯雪峰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冯雪峰(1903~1976) 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原名福寿,笔名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生于1903年6月2日,卒于1976年1月31日。浙江义乌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友人组成湖畔诗社。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自20年代末起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艺状况。1929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并成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这一时期 ,主编或参与编辑《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前哨文学导报》、《十字街头》等左联机关刊物。继续编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参加了与各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文学主张的论战。1933 年起,离开上海去中央革命根据地,随后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央苏区党校教务长、副校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等职。1936年,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到上海兼管文艺工作,参加了两个口号的论争。1937年底回故乡从事创作。1941年被国民党逮捕囚于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年出狱后,在重庆、上海等地从事统战和文化工作,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和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作协副主席和党组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艺报》主编等,主持第二版《鲁迅全集》的出版工作。1957年被划为“ 右派”。被迫中止公开的文学活动 ,作为普通编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编辑工作 。 1972年参与《鲁迅日记》的校订。1979年4 月中共中央为他的错案作出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黄万里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祖籍江苏省川沙县,是黄炎培(父)和王纠思(母)的第三个儿子,1911年出生于上海,2001年因肺癌逝世于北京清华园。

      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在南京出任中华民国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并在《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发表。“什么话”也被作为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供批判的右派文章的专栏题目。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但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得到国务院任何答复;他又向中纪委举报国务院对他的申诉置之不理的行为违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孙兰芬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孙兰芬,女,1933年6月26日生于河北省景县,在北京长大。1949年考入河北景县中学。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返回北京,同年被转为正式党员。从初中三年级至高中毕业,一直在北京女三中学习。1955年高中毕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放弃高考,服从组织分配,到地质部三局工作。1956年,孙兰芬考入河南省郑州大学。

    1957年,中共中央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校党委书记在鸣放动员大会上,高举着两臂呼吁大家给党提意见,并且说:你们不答应,我就不放下手臂!

    很快,反右运动开始,积极发言的学生,很多被打成右派。1957年11月2日,《河南日报》“在文教卫生部门反右派斗争战线”专栏上,刊登了《郑州大学反右派斗争新胜利》新闻,副标题是“老牌右派分子荆三林、党内右派分子孙兰芬的反动派面目被揭露”。

    1957年,孙兰芬被打成右派分子后,开除党籍。

    孙兰芬的班里,共有6人被打成右派,早已超额完成了5%的右派指标。孙兰芬被最后一个被抓出来,被打成右派。孙兰芬想不通,很委屈:我怎么会对党不满?怎么可能会向党进攻?我14岁加入青年团,17岁入党,是党一手培养大的,一直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怎么就成了反党分子呢?鸣放的事情,也是党要求的,组织“自由论坛”也是组织上下达的任务啊……

    1978年她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被恢复了党籍。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吴祖光 新凤霞 250CM X 400CM  麻布油彩

    吴祖光 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1937年─1948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1949年后吴祖光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1957年曾被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北京,先后在中央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写有《武则天》、《凤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剧目。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写了京剧《红娘子》和话剧《闯江湖》,都颇受欢迎。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吴祖光出版了戏剧集《风雪集》、散文集《艺术的花朵》,同时还执导了多部艺术影片,其中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等为后世留下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珍贵资料。1960年回北京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创作了《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京剧剧本,所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堪称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文革”后,吴祖光创作了取材于妻子新凤霞生活经历的话剧《闯江湖》。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新凤霞(1927年---1998年),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之一。苏州人。老舍先生誉其为“共和国美女”。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大师、作家、画家、全国政协委员。
    自创评剧“新派”,被誉为中国当代的“评剧皇后”。主要新派代表作有:《花为媒》、《刘巧儿》、《祥林嫂》、《乾坤带》等。

    新凤霞是白石老人的爱徒和义女,深得白石老人真传,她笔下的牡丹、菊、梅、白菜、南瓜、扶桑、寿桃等,行笔端庄,线条准确,古拙、厚朴而又内涵 稚趣,设色浓艳而不失凝重。出版有《吴新凤霞、吴祖光书画集》等。
   新凤霞1957年受“反右”冲击,39岁受“文革”迫害离开舞台,47岁被迫害致残。她以顽强毅力,从事国画与文学创作,留下近百幅画作,写出了26本文学著作。主要代表作有《说戏》、《人缘》、《我与吴祖光》、《艺术生涯》、《舞台上下》等。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章伯钧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章伯钧 18951117日-1969517日),中国政治家。

     1895年阴历十月初一(1117日),章伯钧生于安徽桐城后方乡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其父章扬清不幸溺水而亡。与二弟章伯韬、三弟章伯仁由两位叔叔抚养。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1920年毕业后即被聘为宣城师范英语教员并升任校长(宣城师范又名安徽省第四师范)。1922年,以安徽省公费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黑格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朱德同住一室,翌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于192711月因南昌起义失败脱离。

     曾参与北伐、南昌起义、福建事变;在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香港;并担任党小组副组长。追随邓演达创建第三党(即现在的中国农工民主党)。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提出过《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心安定人心,发扬民力而利抗战案》著名提案。1941329日中国民主同盟秘密成立,是五人常务委员会之一员,章兼任组织部长;19451月,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重庆创办的《中华论坛》出版,章任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1957年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产党的政治见解,建议实行「两院制」,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195768日成为中国头号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57522日《人民日报》发言;因他为右派之首,1980年时没被平反,至今仍被被扣上这帽子);19581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的职务,而且他在民盟的历史被刻意淡忘。

     被划为右派后,章淡出政治舞台,但仍保留部长级待遇和全国政协常委一职,由于容易受「瞩目」,故渐渐少公开活动;多与右派成员聚会、聚餐;他于1969517日在北京因胃癌病逝。

     19851111日,农工民主党中央与民盟中央召开《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1986523日,其珍藏且幸存之330部,共2562册善本藏书由李健生代表捐赠至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章乃器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章乃器(189734 1977513日),原名章埏,中国浙江青田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办人之一。

     1911年一度参加辛亥革命军队。1913年考入杭州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在浙江实业银行任职。

   1927年,章创办《新评论》杂志,支持中国国民党。1929年,章创办中国征信所,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信用评价机构,其后兼职于光华大学等学校。1935年,与马相伯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后加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11月,因拒绝接受国民党领导,作为七君子之一被捕。

    抗日战争爆发后,章被释放,1938年任安徽财政厅长,次年撤往重庆。1941年,章为抗议苏联与日本签署和约、承认满洲国的行为,宣布退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战胜利后,章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他在重庆校场口惨案中受伤,后被迫离开重庆前往香港。

    1949年,章前往北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并参加全国政协。1952年,章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部长,创立了粮票制度,稳定了粮价。章与陈叔通、李维汉共同负责创建全国工商联,任副主任委员。

    1957年,章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撤职。1962年,由于他上书政协要求平反,被认为是“翻案”行为,民建将其开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章被红卫兵打成重伤,剥夺了几乎所有财产。1975年,章一度在邓小平的帮助下被摘去右派帽子(是赦免,不是平反),但不久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受到压制。1977年在北京病逝,1980年被正式平反。

 

 近期工作室风景

 链接
评论
添加评论

标题

在此添加评论

称呼

邮箱地址(可选)

个人主页(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