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友情链接

« 容国团 严风英 宋彬彬 | 《矿工刘国庆肖像》 »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储安平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储安平,出身于宜兴望族,出生后6天丧母,14岁丧父,依靠祖母、伯父抚养成人。

      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爱好文学创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1932年毕业。

      1933年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同时在戏剧学校兼课。

      1936年赴英国采风,后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当时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拉斯基教授。在英期间担任无薪酬、只领稿酬的《中央日报》驻欧记者。

      1938年因抗战学业未完,回重庆,先后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大学研究员。由于不堪忍受写作遵命文章及拒绝入党等原因,离开重庆。

      19408月后,辗转于湘、桂之间。曾任湖南国立师范学教教师,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后在桂林担任《力报》主笔和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主笔。日军侵占桂林后返重庆。

      194511月与张稚琴创办《客观》周刊,任主编。

      19469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讲授《比较宪法》、《各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

      19481225日《观察》被国民党查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察》复刊,储继续担任主编至1950年终刊。文章多以游记杂感为主,鲜见时评。

      1950年《观察》终刊后,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1952年改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

      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41日,胡乔木推荐任《光明日报》总编。61日,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召集的座谈会上,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发言,说毛泽东有党天下思想。石破天惊,动撼朝野。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醒目标题显著位置全文刊登。

      19581月,在反右运动中被戴上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帽子,遭到批判。

      1966文化大革开始后,被残酷迫害。19669月上旬离家出走,至今生死不明。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 冯雪峰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冯雪峰(1903~1976) 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原名福寿,笔名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生于1903年6月2日,卒于1976年1月31日。浙江义乌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友人组成湖畔诗社。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自20年代末起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艺状况。1929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并成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这一时期 ,主编或参与编辑《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前哨文学导报》、《十字街头》等左联机关刊物。继续编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参加了与各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文学主张的论战。1933 年起,离开上海去中央革命根据地,随后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央苏区党校教务长、副校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等职。1936年,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到上海兼管文艺工作,参加了两个口号的论争。1937年底回故乡从事创作。1941年被国民党逮捕囚于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年出狱后,在重庆、上海等地从事统战和文化工作,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和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作协副主席和党组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艺报》主编等,主持第二版《鲁迅全集》的出版工作。1957年被划为“ 右派”。被迫中止公开的文学活动 ,作为普通编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编辑工作 。 1972年参与《鲁迅日记》的校订。1979年4 月中共中央为他的错案作出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黄万里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祖籍江苏省川沙县,是黄炎培(父)和王纠思(母)的第三个儿子,1911年出生于上海,2001年因肺癌逝世于北京清华园。

      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在南京出任中华民国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并在《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发表。“什么话”也被作为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供批判的右派文章的专栏题目。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但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得到国务院任何答复;他又向中纪委举报国务院对他的申诉置之不理的行为违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孙兰芬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孙兰芬,女,1933年6月26日生于河北省景县,在北京长大。1949年考入河北景县中学。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返回北京,同年被转为正式党员。从初中三年级至高中毕业,一直在北京女三中学习。1955年高中毕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放弃高考,服从组织分配,到地质部三局工作。1956年,孙兰芬考入河南省郑州大学。

    1957年,中共中央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校党委书记在鸣放动员大会上,高举着两臂呼吁大家给党提意见,并且说:你们不答应,我就不放下手臂!

    很快,反右运动开始,积极发言的学生,很多被打成右派。1957年11月2日,《河南日报》“在文教卫生部门反右派斗争战线”专栏上,刊登了《郑州大学反右派斗争新胜利》新闻,副标题是“老牌右派分子荆三林、党内右派分子孙兰芬的反动派面目被揭露”。

    1957年,孙兰芬被打成右派分子后,开除党籍。

    孙兰芬的班里,共有6人被打成右派,早已超额完成了5%的右派指标。孙兰芬被最后一个被抓出来,被打成右派。孙兰芬想不通,很委屈:我怎么会对党不满?怎么可能会向党进攻?我14岁加入青年团,17岁入党,是党一手培养大的,一直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怎么就成了反党分子呢?鸣放的事情,也是党要求的,组织“自由论坛”也是组织上下达的任务啊……

    1978年她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被恢复了党籍。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吴祖光 新凤霞 250CM X 400CM  麻布油彩

    吴祖光 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1937年─1948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1949年后吴祖光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1957年曾被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北京,先后在中央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写有《武则天》、《凤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剧目。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写了京剧《红娘子》和话剧《闯江湖》,都颇受欢迎。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吴祖光出版了戏剧集《风雪集》、散文集《艺术的花朵》,同时还执导了多部艺术影片,其中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等为后世留下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珍贵资料。1960年回北京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创作了《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京剧剧本,所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堪称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文革”后,吴祖光创作了取材于妻子新凤霞生活经历的话剧《闯江湖》。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新凤霞(1927年---1998年),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之一。苏州人。老舍先生誉其为“共和国美女”。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大师、作家、画家、全国政协委员。
    自创评剧“新派”,被誉为中国当代的“评剧皇后”。主要新派代表作有:《花为媒》、《刘巧儿》、《祥林嫂》、《乾坤带》等。

    新凤霞是白石老人的爱徒和义女,深得白石老人真传,她笔下的牡丹、菊、梅、白菜、南瓜、扶桑、寿桃等,行笔端庄,线条准确,古拙、厚朴而又内涵 稚趣,设色浓艳而不失凝重。出版有《吴新凤霞、吴祖光书画集》等。
   新凤霞1957年受“反右”冲击,39岁受“文革”迫害离开舞台,47岁被迫害致残。她以顽强毅力,从事国画与文学创作,留下近百幅画作,写出了26本文学著作。主要代表作有《说戏》、《人缘》、《我与吴祖光》、《艺术生涯》、《舞台上下》等。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章伯钧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章伯钧 18951117日-1969517日),中国政治家。

     1895年阴历十月初一(1117日),章伯钧生于安徽桐城后方乡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其父章扬清不幸溺水而亡。与二弟章伯韬、三弟章伯仁由两位叔叔抚养。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1920年毕业后即被聘为宣城师范英语教员并升任校长(宣城师范又名安徽省第四师范)。1922年,以安徽省公费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黑格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朱德同住一室,翌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于192711月因南昌起义失败脱离。

     曾参与北伐、南昌起义、福建事变;在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香港;并担任党小组副组长。追随邓演达创建第三党(即现在的中国农工民主党)。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提出过《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心安定人心,发扬民力而利抗战案》著名提案。1941329日中国民主同盟秘密成立,是五人常务委员会之一员,章兼任组织部长;19451月,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重庆创办的《中华论坛》出版,章任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1957年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产党的政治见解,建议实行「两院制」,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195768日成为中国头号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57522日《人民日报》发言;因他为右派之首,1980年时没被平反,至今仍被被扣上这帽子);19581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的职务,而且他在民盟的历史被刻意淡忘。

     被划为右派后,章淡出政治舞台,但仍保留部长级待遇和全国政协常委一职,由于容易受「瞩目」,故渐渐少公开活动;多与右派成员聚会、聚餐;他于1969517日在北京因胃癌病逝。

     19851111日,农工民主党中央与民盟中央召开《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1986523日,其珍藏且幸存之330部,共2562册善本藏书由李健生代表捐赠至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历史中国众生相:1957》之章乃器   250CM X 200CM 麻布油彩

   

     章乃器(189734 1977513日),原名章埏,中国浙江青田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办人之一。

     1911年一度参加辛亥革命军队。1913年考入杭州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在浙江实业银行任职。

   1927年,章创办《新评论》杂志,支持中国国民党。1929年,章创办中国征信所,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信用评价机构,其后兼职于光华大学等学校。1935年,与马相伯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后加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11月,因拒绝接受国民党领导,作为七君子之一被捕。

    抗日战争爆发后,章被释放,1938年任安徽财政厅长,次年撤往重庆。1941年,章为抗议苏联与日本签署和约、承认满洲国的行为,宣布退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战胜利后,章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他在重庆校场口惨案中受伤,后被迫离开重庆前往香港。

    1949年,章前往北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并参加全国政协。1952年,章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部长,创立了粮票制度,稳定了粮价。章与陈叔通、李维汉共同负责创建全国工商联,任副主任委员。

    1957年,章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撤职。1962年,由于他上书政协要求平反,被认为是“翻案”行为,民建将其开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章被红卫兵打成重伤,剥夺了几乎所有财产。1975年,章一度在邓小平的帮助下被摘去右派帽子(是赦免,不是平反),但不久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受到压制。1977年在北京病逝,1980年被正式平反。

 

 近期工作室风景

 链接
评论
论 多 情 与 母 性 解 放 [回复]
访客:年大六 | 2008/09/30, 00:43 | IP地址:125.96.218.*
论 多 情 与 母 性 解 放 (作者:年大六) 就“天性”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多情”。这也是因为从人类社会原初结构(狩猎和采集原始群)造成的“身份”和自我认同而言,不是女(儿)性,而是母性负载了更重要的物种繁衍和演化的功能,成了原初社会性互动的基点(人的社会化始于母亲的怀抱甚至胎苞)。 母性是人类社会性之源。 母性中蕴含的无条件的爱和生态使命感、责任感(母亲自我意识中的“天职”认同)是人文之本。 母性外化的基本人文特征之一就是“无休止地叙述和对话”——不仅用语言,而且用其他符号手段:歌唱、舞蹈、表情、体态、手势等等。女性的表达需求及其能力胜于男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谓多情首先意味着渴望被别人理解并善于理解别人。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化,男性的“外向”具有更大的物种进化意义,女性的理解需要及其能力渐渐有所退化和萎缩。 现代社会是文明功能高度分化趋势的社会,社会的文化整合危机凸显出母性潜能自我激活和外化的建构意义。 但是,源远流长的男权社会传统观念、习性和物化价值至上、过度竞争甚至恶性争斗的“无情”时尚,形成对母性自我解放的强大结构性压抑,这也是“天性”越优秀的女人越感到压抑和痛苦的人类学根源之一。 其实,母性之情恰恰是一种人类社会精神秩序生生不已必须的文化心理纽带。现代人“情”解放的“尚未”本质或者“潜势”特征就在于母性的解放。 现在许多新新人类女孩的泡沫自我所缺乏正是母性底蕴,而她们的女(儿)性和妻性恶性膨胀为极端依赖性(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片面化、表面化(所谓“虚荣”、“玩世不恭”、“玩物丧志”、“逢场作戏”等等)为种种徒有其表的文化空壳或人性包装(追逐名位、自利和权力、穷奢极欲等),结果造成天性被遮蔽、压抑、扭曲的种种文化心理扭曲和异化。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12:27:22
徐教授:看了您的作品 [回复]
访客:年大六 | 2008/09/30, 00:54 | IP地址:125.96.218.*
徐教授:看了您的作品,本来想即兴表达几句感慨,但不知为何被黑客控制了键盘,打不出字来,只好黏贴一篇近作短文表达心意。下面的文字是到文档上预先打好,再黏贴到您这里的: 衷心感谢您的艺术家良知:为逝者作见证,令后人明因果、 我只见过先贤吴祖光——在一次聚会上,印象很深。他说话稍有点结巴。那次他讲天安门上的画像必须“拽下来”,激起全场近百人(大多为文化名流)掌声雷动,其状历历在目。
[回复]
王钦华 | 2008/09/28, 09:35 | IP地址:221.205.138.*

继续支持。

[回复]
于向真 | 2008/09/26, 16:32 | IP地址:61.48.41.*

还有张伯驹。建国后,他把“最值钱的画(游春图)”和“最值钱的字(李白的墨宝)”捐献给毛泽东,捐给了国家,但是他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在长春被诬为“牛鬼蛇神”关进地窖内很长时间……临终前重病,住在拥挤的病房内无人重视,他的朋友去看他,气不忿又不好发作,走出医院时,突然忍不住指着医院喊道“你们这样虐待他,知道吗?他捐给国家的文物,随便哪一件也够买下这整座医院的!”

[回复]
卧龙村民 | 2008/09/26, 21:37 | IP地址:221.223.70.*

张伯驹的境界,超出常人。才子,圣人。

[回复]
徐唯辛 | 2008/09/26, 19:31 | IP地址:221.221.229.*

谢谢大姐!张在我的名单里。

[回复]
访客:简华 | 2008/09/26, 09:24 | IP地址:122.137.37.*
历史,不会忘记……您的手笔。
储安平到底哪里去了呢? [回复]
卧龙村民 | 2008/09/26, 01:30 | IP地址:221.223.68.*

储安平到底上哪儿去了呢?
青龙桥自尽、外逃北美、入寺为僧、埋没乡野。。。。。。
很是太奇怪了。当年康生说:“生不见人死不见鬼”,还真是这样子。
哪位研究过?

[回复]
访客:荆棘鸟 | 2008/09/26, 11:09 | IP地址:202.103.241.*
我前年在台湾一个读书网站看到过一篇文章,分析他到了美国,因为八十年代末,有一个来自大陆的文人访美团来到新大陆美国,晚饭后,其中的一个成员在纽约街道散步,突然看到拐角处有一个人很像安储平,他追上去喊,那个人听到有人唤他,便跑起来了,不见了.可惜,这篇文章现在没有看见了.
[回复]
卧龙村民 | 2008/09/26, 21:34 | IP地址:221.223.70.*

这篇文章我也见过,不可信。他若到了美国,何必隐名埋姓?即便CIA保护他,现在也该解密了。再有,1966年9月,他如何跑得出去?马思聪是一个极端的例外。储安平多半是自杀了。

[回复]
王海峰 | 2008/09/26, 00:57 | IP地址:222.216.228.*

一个人,一段遭遇,映射一个历史!

[回复]
访客:刘薇 | 2008/09/25, 22:28 | IP地址:123.118.199.*
以史为鉴!该让愤青们好好看看!
[回复]
访客:太行山 | 2008/09/25, 22:23 | IP地址:219.155.144.*
支持徐老师继续画下去,把中国历史的这个被割断的时代用画像连接起来。
[回复]
汪建中 | 2008/09/25, 22:23 | IP地址:218.205.238.*

徐老师在打捞历史,更正打捞中国人的良知和人性。辛苦了,祝福您!

[回复]
石宝琇 | 2008/09/25, 22:15 | IP地址:222.41.2.*

祝贺展览成功!都是值得中国人惦记的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毛主席曾引用过一句古语:“皎皎者易污;妖妖者易折”。他可能就是按照此理去做事的。到底右派为何物?他心知肚明。

谢谢徐教授! [回复]
白新格 | 2008/09/25, 22:03 | IP地址:222.138.135.*

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记录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记住那悲惨的时代!

[回复]
于向真 | 2008/09/25, 21:02 | IP地址:123.113.137.*

真诚祝贺!并祝顺利!(后台有留言)

[回复]
王富春 | 2008/09/25, 21:00 | IP地址:220.174.3.*

留住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回复]
万宇 | 2008/09/25, 20:57 | IP地址:119.132.84.*

看到储安平和章伯均,想起"往事并不如烟"里一幕幕,心里再次揪着痛.

最近去北京看自已的姑姑,她说起一个朋友送了她一本自已女婿写的书,名叫"拒绝遗忘",书里的内容与教授的这些画一样,如实记录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大陆再次像禁止章怡和的书一样不准发行.姑姑说没看完就让别人借去再也没还回来,我答应去澳门或香港给她买一本来.今天发现网上有卖的,但我犹豫着,自已买回来,还敢看吗?据说相当悲惨......

[回复]
卧龙村民 | 2008/09/26, 21:40 | IP地址:221.223.70.*

一些书的确是惨不忍睹。我有一些书就是放在那里,不敢看。

[回复]
诸华丰 | 2008/09/25, 19:37 | IP地址:60.185.185.*

向教授致敬!

[回复]
李仝子 | 2008/09/25, 19:21 | IP地址:123.55.138.*

孙兰芬老师是郑州大学第一任学生会主席,是郑州大学的两个右派党员之一。

她和王蒙是小学同学,和孙历生是小学和中学同学。他们三个都没有逃过1957年的反右派。

王蒙的《青春万岁),就是以北京女三中以及孙兰芬的同学们为背景和原型创作出来的。当时,王蒙的妹妹也是女三中的学生。

[回复]
徐唯辛 | 2008/09/26, 09:23 | IP地址:211.145.64.*

问候孙大姐!

[回复]
谢人德 | 2008/09/25, 18:54 | IP地址:58.38.73.*

好!!!一些快要被遗忘的脸庞······

[回复]
陈耀文 | 2008/09/25, 18:31 | IP地址:221.220.50.*

这几个人物都有份量。

先睹为快!! [回复]
刘增荣 | 2008/09/25, 17:41 | IP地址:219.224.93.*

先睹为快!!谢谢!

[回复]
访客:章文 | 2008/09/25, 17:00 | IP地址:221.218.47.*
再次想起储安平的遭遇,心里很难受。
[回复]
访客:访客 | 2008/09/25, 15:38 | IP地址:202.103.241.*
1966年9月上旬离家出走,至今生死不明。----------可能在美国,我希望他在美国或加拿大.
[回复]
资中华 | 2008/09/25, 12:55 | IP地址:219.131.94.*

历史的影像。

为历史人物存照,功德无量! [回复]
李振盛 | 2008/09/25, 11:44 | IP地址:68.173.209.*

为历史人物存照,功德无量!
祝贺徐唯辛先生又一个“中国众生相”系列诞生了!

[回复]
访客:戴凌云 | 2008/09/25, 11:41 | IP地址:61.178.32.*
抢个座儿!
添加评论

标题

在此添加评论

称呼

邮箱地址(可选)

个人主页(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