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sauth_59584=0; var istop_59584=0; var iselite_59584=1183449; var iscommend_59584=1; var islock_59584=0; var body_59584='【课改随笔】一场论争,两点启示

文/鄙夫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学论权威专家、教育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导师王策三先生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上刊载了《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全文约四万余字,主旨是反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同时,判断课改中出现了“轻视知识”的错误思潮,“从情绪上表现出了对当今课改的不赞同”。针对王策三的观点,2004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祖”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先生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了《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就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表现了对王文的“定性评价和弃取态度”,文章更多地从理念的高度,以定论的方式,对当前课改的有关主义、观点、感念进行阐释和评价,对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内容做了说明,提出了“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价值取向,对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偏颇予以否定。

作为第三者,我们看这场论争,感觉钟教授的文章具有前瞻性,或者说教育发展的趋势;王教授的文章具有现实性。他们客观上成了两股教育势力的代表。王文的知识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钟启泉的知识观分明是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两方其实在人的发展思想上在发展目标上并没有很大的分歧,关键不同是关于如何培养人,达到培养目标的过程如何。王策三与钟启泉都是前辈专家,抛开学风问题和人际感情,客观评价他们的学术观点,感觉不能结论过早。

事实上,课改的理论中,三个纬度目标的确定并没有“轻视知识”的企图,它明确地把“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放在了首位,只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一些课堂出现了凸显情感目标的倾向,这需要我们的教研工作者,在今后的课堂评价中引起注意,使课改的课堂,把传道、授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表现出课改没有矫枉过正的嫌疑,才更合于课改设计群体的初衷,那些认为“所谓的一些课程专家。一些留洋博士,他们考察的对象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新家坡等新兴的发达国家教育。他们以‘这些国家发达,这些国家的教育也应发达。正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教育发达,所以这些国家也发达。’”的挑唆也是不足信的。

针对王与钟的论战,各种声音一时雀起,其中有人认为:历史上一般这种论战同时也不都那么纯洁,往往沾上其他许许多多非学术的因素,这次也不例外。课程改革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当然会有他们的一套说辞,无论谁胜谁负苦的还是学生和一线教师。体制是个黑洞,教育也难逃其中。这些议论难免悲观,还有的人对钟启泉的要彻底抛弃“传统”,“却又在贩卖另一些西方的’旧货’甚至’破烂’”不满.

我们受到的启发是: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是我们应该运用的教学策略,课改中,要纠正只注意探究而忽视接受学习的方式,这是我们在论争中获得的第一个启示;另外,我们再需要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同等重要。这算是我们获得的第二个启示吧。

点击进入连载帖>>
'; var body1_59584=''; var sign_59584=''; var cn_59584='ztfyxy@sohu'; var nickname_59584='鄙夫'; var nicknamelink_59584='http://club.sohu.com/read_user.php?userCN=ztfyxy@sohu'; var inputdate_59584='2005-10-08 08:56:43'; var smslink_59584='http://club.sohu.com/send_sig_message.php?receiveCN=ztfyxy@sohu'; var giftlink_59584='http://club.sohu.com/shop/manage_gift.php?receiveCN=ztfyxy@sohu'; var bloglink_59584='http://blog.club.sohu.com/wenji_list_diary.php?kindid=749&db=blog001P4'; var draft_59584='1'; var mobile_59584='1'; var showkeycode_59584='47a537acba931478bfdadb1201efa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