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教育随笔|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留言板|日记平台

   >首页>语文教育>魏书生语文课堂教学实况与讨论《人生的境界》

| 您好!今天是

-----------------------------------------------------------------------------------------------------------------------------------------------------

   

《人生的境界》

  --------------------------------------------------------------------------------------------------------------------------------------  

 

(来源:博客-广东省徐闻中学 江海燕 记录) 

 

     

--------------------------------------------------------------------------------------------------------------------------------------

 

授课时间:八月三日中午十点至十点四十分   班级:陕西省乾县第一中学高三(十三)班
 
  

第三课时

   

师:同学们好!我们上节课最后跟大家谈了谈儒家哲学里的义利观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最高的学问,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这些哲学问题对我们分析社会现象非常有好处。大家记叙文都写得不错,但一写议论文就是一张面孔,普遍不够深刻,原因与缺乏哲学修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些哲学问题大家都应该多想想。我想知道我上节讲了以后,大家对义利观现在有什么认识。

师:(点名)请你说一说你怎么理解义利观?儒家的义利观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我觉得大多数人属于功利境界,都是求利的,义与利不能分开,儒家的义利观使人们欲舍利取义。

师:那么你认为这种义利观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由于人性的问题,使人们有了一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行为。

师:这个同学的理解是很准确的。那么我们上节课还说过,这种义利观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生:人性论。

师:对,儒家认为人性是善的。既然人性是善的,恶与私就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当然要彻底地清除出去。所以自然就把义与利对立起来了。但真正能达到功利境界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自然就导致一种虚伪化传统,真正的义倒难以施行。

 

师:我们现在找点例子来讨论一下。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叫王海的人?

生:(一部分)听过。

生二:打假的。

师:对,王海是一个有名的打假英雄,但是王海的打假与其他人不同。王海打假是从打假中谋取利益,方式是发现假货大量购买,然后利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索取几倍的赔偿。是一个专职打假并从打假中获利的民间人士。王海打假必须要吃很多官司,但并不顺利,有一些法庭判了王海败诉,以下是一个案例。

王海在一家叫隆福大厦的地方买了两副耳机,上面注明是索尼耳机,实际上这个标志是一个假标志。王海索取了赔偿。后来王海又去这个地方,发现类似的假货还在卖,于是一次买了十副耳机,又一次与商家对簿公堂,引起轩然大波。以下是两个人对此事的看法:

(读一则材料)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梁慧星认为:隆福大厦第一次售给消费者两副耳机有欺诈,“隆福”对这批“索尼”耳机的产地作了不真实的标志是否出于故意,不能以经营者的说法为准。即使“隆福”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不真实标示的事实依然存在。至于消费者第二次在“隆福”购买10副耳机,“隆福”不构成欺诈,理由是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已知道此型号的耳机是假货,没有陷入错误的判断。对此,也让“隆福”加倍赔偿,就会使消费者获得不当利益。

 

师:事情大家已经听清楚了。这位专家的态度是什么?

生:认为王海应该败诉。

师:理由是什么?

生三:王海第二次明知是假货还要购买,商场的欺诈不成立,他知假买假。

 

师:现在再听一个人的说法。

(读另一则材料)

隆福大厦电讯商品部安经理说:王海第一次购买两副耳机是纯消费行为,经鉴定是假货,隆福大厦认打认罚。但消费者在知悉这种型号的索尼耳机是假货之后又买了10副,其动机就值得考虑。既然已知是假货,为何还要购买呢?……‘隆福’两次卖耳机给王海本身不构成欺诈,欺诈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我们是无意识的。作为‘隆福’,不可能有意识地组织假货,卖给消费者。但无论怎样,王海在隆福大厦买到了假耳机,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说明我们进货把关不严,对消费者帮助我们发现假货的做法表示感谢。

 

师:这是商家的说法。第一次买耳机商家赔偿没有争议,争议在第二次,大家刚才听了一遍,现代文阅读不是经常要筛选提要信息吗?商家讲了几点理由说明王海这样做不对?

生:(有说两点的,也有说三点的,说两点的居多)

师: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生四:商场的看法是王海故意买假货,动机不纯,还有就是自己虽然卖了假货,但不是有意的。

师:好极了!我们现在开庭,我是审判长,大家都是陪审团。(众笑)咱们来个投票表决,你认为王海应该胜诉还是败诉?

(有说胜诉的,也有说败诉的,这个班认为应该胜诉的人占了主流。)

师:我找个同学说说。(有人举手)

生五:我认为应该败诉。商场虽然卖假货,但不是故意的,而王海却是故意买假货,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

生六:(迫不及待)我认为应该胜诉!王海第二次之所以能买假耳机,目的是让商场贩买假货的人意识到,消费者在注意着你们!如果他不这样,不涉及到商场的利益,那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

生七:(举手)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众哄笑,有些同学现出不屑的表情)

师:注意,这是法庭辩论,一定要分出个胜负,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众又笑)

生七:(有些激动)请大家尊重我!让我把话说完!

师:大家不要笑,先请这位同学把话说完。

生七:我认为,双方都有过失!商场的行为是欺诈行为,王海的行为虽然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他本身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任凭他从欺诈中获益,那么道德何在!社会的信用何在!所以我觉得商场要赔偿损失,而王海也要受损失,不能让他从中获益!

师:抱歉,刚才我们轻率地打断了这个同学的话,胜负之外,还真有第三种判法,商场为假货付出代价,又不让王海从中获利。

生八:(举手,激动地)我不同意!我认为王海应该胜诉!人都有功利心,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的!如果王海不这么做,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要让他吃亏,他才不会继续欺骗消费者!(这个同学还从义利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生四:我觉得王海如果真要打假,他应该去告诉商场经理,这是假货,请你及时清除,或者通知有关部门,但他没有!他利用对方的弱点来攻击,牟取暴利!

……

(三方对阵,火药味很浓,后面发言人多,语速太快,记录的同学没有记下来)

 

师:(看他们讨论了一阵子,制止继续举手的同学)我现在不做评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愿意王海多一些还是不愿意看到王海这样的人?

生:(异口同声)愿意多一些。

师: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让王海败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众笑)

师:再问,王海打假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

生:有利。

师:既然对社会有利,能不能说是义?

生:能。

师:对,公利即义!王海的行为是行义。那我们为什么要阻止行义的行为?(众笑,点头)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深层心理?我们反对王海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生:他为自己谋利。

师:对,关键是我们认为王海打假的动机是为已的,是为自己谋利的!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出说王海应该告诉商场或者有关部门,这是假货。这当然也是打假的一种方式了。那么大家想,如果王海不能从打假中谋取利润,他会去打假吗?

生:不会!

师:未必不会,他要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呢?

生:(笑)那太少了。

师:是啊,我也觉得是。那我们没有了王海打假,还可以政府打假啊?有工商局,还有消费者协会。

生:不相信!

师:对,美国人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如果只依靠政府来打假,按中国现实,可能会越打越多!

生:(笑,点头)

师:大家想,如果有万千上万个王海,社会上还会有假货吗?

生:不会。

师:是啊,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泛滥。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一方面想让王海打假,我们受益,一方面又要让他败诉,这样合理吗?

生:(众笑)不合理。

师:我们刚才讲了义利观,如果让每一个行义的人在行义的同时都能得到利益,那么行义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如果让一个人行义,同时又要指责他从中获得利益,可能就没有几个人行义了,因为大多数人毕竟在功利境界啊。所以我们不能把义与利割裂开来,对立开来。

 

师:那么大家想一想,动机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生:结果。

师:对,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结果,一个人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做事,我们看不到,他自己也可以有意地伪饰。比如这个案例里,商场说他没有卖假货的动机,因此不存在欺诈行为,就是从动机出发推演出的荒谬结论。而冯先生的境界说中,区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尺度恰恰是动机!他认为英雄与奸雄都是利己,所以处于一个境界,但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层次的人吗?

生:不是。

师:对,英雄万众景仰,奸雄万人唾骂,把他们放在一层境界,英雄在棺材里也不会答应的。(众笑)

 

师:所以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冯先生是一个动机论者他从动机出发划分人的境界,在实践中很可能是行不通的,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

 

师:现在我们来看天地境界。打开书看这一段。(教师读相关的文字。)

师:天地境界看来好理解,与道德境界相比,只需要把社会置换成宇宙就行了。对不对?

生:对。

师:那就是了。道德境界的人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做贡献。宇宙境界的人就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整体,为地球人和外星人做贡献了。(生大笑,摇头)

可见大家也不同意呀。我们就是想不通这点!其实这个地方发生的误会,误会的关键在于对宇宙的理解上,这一点许多人可能都理解错了。什么叫宇宙?

生九:时间和空间。

师:说得好,就是指这两方面。《淮南子·齐俗》上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宇宙就是从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但这是物质的宇宙,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哲学中的宇宙有多种含义,在中国古代,大致相当于“天”。“天”有哪些含义?首先指自然界,这是最常见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里的天指最高主宰,老百姓说的老天爷。除此之外,“天”还指最高原理。“知天”,就是了解这个最高原理。什么叫最高原理?说白了就是指宇宙的基本规律。

古人讲“天人合一”,实质就是在知悉了宇宙的规律之后主动地去顺应它,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就不再是对立的,而是通过觉解顺应达到了统一,这就是天地境界。一旦与自然、宇宙达到统一,也就超脱了名利甚至道德。怎么超脱道德?我们举一个例子:《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时,几个恶人正在围攻邱处机道长,但是郭靖看到了却不去帮忙。郭靖是一个达到道德境界的人,善恶分明,为什么不去帮忙?因为这时候的郭靖,开始有了更高的觉解,并开始了对自身武功、以及自己坚守的道德原则的怀疑与追问。善与恶有没有界限?他不像过去那么清楚了,所以不愿意再杀任何人。这一段时间,郭靖的觉解程度有一点接近于天地境界。

(众笑,又举了《天龙八部》里藏经楼里扫地老僧的例子)

天地境界里的人既然与天地一体,自然也就超越了善恶。

 

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自然境界的人没有觉解,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这种天人合一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因为他没有任何觉解。他也顺应自然,但与花花草草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只是一种被动的顺应。我们称之为纯人。(板书:纯人)然后开始有了觉解,什么叫觉解?

生:了解与觉悟。

师:对,我们讲过,我们面前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意义世界。什么叫意义世界?客观世界对每个人来说,感受不同,意义不同,所以构成了不同的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里的投影。可以理解吗?

生:(点头)可以。

师:功利境界的人有了意义世界,但这个意义世界面积很小,只有零点零几平方米。(众笑)因为他只觉解到自己,心里只装得下他自己啊。所以我们称之为俗人。(板书:俗人)这个意义世界进一步扩大,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到了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的人看来,他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所以他能够为社会做事,我们称之为贤人。(板书:贤人)

孔子说:“贤哉回也!”就是表扬颜回的。因为颜回是孔子的三好学生,(众大笑)

所以孔子不时要提出来给其他学生做一做榜样。如果再进一步扩大,意义世界与客观世界合为一体,完全重合,就成了圣人。(板书:圣人)

那大家想一想,天地境界能不能完全达到?

生:不能。

师:既然天地境界不能达到,冯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不是没有意义了吗?

生十:有意义,虽然天地境界不能最终达到,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

 

师:对,上帝也不存在,西方人还相信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人类总要有一些终极追求,所谓的终极追求,就是人类理想当中的一种最终最高的境界。我们固然达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它来反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当下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更为理智与深刻。我们再想一想,天地境界还有什么作用?

生十一:可以使人心胸宽广。

师:对,如果你的心里只装得下你自己,你必然过分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然就会陷入日常琐碎的事情之中而不能自拔,烦恼缠身。如果你能够放宽心胸,境界高一点,比如装下别人,装下社会,你就可能会过得更愉快,更开心一些,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宰相能容下更多的人与事。

如果你能时时追问这些终极的问题,时时想想天地境界,并努力开阔自己的心胸,你就可能涵养一种气象,古人叫明道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许多哲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大家都知道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他正在和朋友闲谈,他妻子很不耐烦,大喊大叫后将一盆水泼到苏格拉底头上。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知道这个典故,笑,七嘴八舌)

师:你可能会也把一盆水泼她身上,这叫以牙还牙。(众笑)

师:你也可以搧他一耳光,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嘛。(众笑)

师:以前两种都是什么境界?

生:功利境界。

师:也可能等朋友走了再说。这境界就复杂了,可能是道德境界,也可能是秋后算帐。(众笑)

师:苏格拉底没有这么做,而是对朋友幽默地说,我知道雷声过后就是化倾盆大雨。

(众笑)

这种境界是很高的,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胸襟呀!

下课!□

 

本站提示如果你真的认真看了这节课的实录,你一定 又涌现出一些想法——抓住它,继续想下去,一定会有所结论,有所收获。 欢迎在本站留言板发表,或投稿本站参与讨论。

 

请看下页:网上精彩点评

回第二课时



                        【到“教育随笔”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70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