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
| 您好!今天是: | |||
本站手机版正在建设中,欢迎体验 | |
教 育
重读历史
时评杂谈(更新)
撰稿: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 人次) |
本站——“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是一个研究教育和文史哲方面理论与实践的个人学术交流类公益性网站,没有任何商业运作自然也更无任何商业意图,当所谓“自媒体”。“求真、求实、客观、理性”是本站宗旨。
本站非时下“快餐文化”,故并无“手机版”,仅为PC(电脑)网站。手机浏览许体验不佳。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浏览习惯的变化,2020年5月,本站尝试开发手机版,左侧二维码供有兴趣的朋友扫描体验,内容尚在完善中。更多内容还是在电脑网站浏览比较方便。
本站于2002年4月开通,完全个人制作,个人维护。(点击浏览:站长告白)
本站域名(网址):http://www.yxjedu.com 本站现正在全面改版中。
2018年11月,本站启用第二域名作为本站镜像(网址):http://www.yxjedu02.com
(关注本站的朋友可记住这两个域名,即网址,以备“不测”)
关于站内搜索系统:2018年11月,本站自建站内搜索系统“精准搜索”(亦见于网页上端或左侧、右侧),确保访客一键搜索本站内网页。目前数据库正在进一步完善中。除网页上嵌入的搜索框,另有搜索主页面(点击).
本站所有人、负责人皆自我实名显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穿“马甲”。
§ 关于本站主旨与内容
以社会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社会及其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是母系统,“教育”是这个母系统内的子系统。研究教育在关注教育自身系统内部的同时,必须从母系统的角度,注意考察这两个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被动与能动的关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在这里依然非常恰当而形象。这些,是本站“教育·文史哲”名称的由来。
从网站名称,亦可见网站的内容和主旨。
社会、文化、制度是母系统,教育是子系统,而“语文教育”又是“教育”这个子系统内的分系统。语文教育既受制于“教育”,也受制于“社会”母系统。就是这样的关系。当然,教育、语文教育也都对其上一级系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这从某种意义上似乎有点像所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了。
故研究和从事教育,忽略了其社会、文化、制度这一母系统是不现实的,是有局限的。本站举办者作为退休教师,涉及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自然少一些,而关注教育理论和宏观教育乃至文史哲自然多一些。
同时,“语文”是基础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故文史哲是“语文”须臾无法分离的弟兄。如果说鲁迅、巴金等是文学家,《古文观止》等是“经典”,那么,如果我们没有起码的文史哲基础,就很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随便列举一篇,无论是鲁迅作品抑或《前赤壁赋》或《社会契约论》,我们都可以看到:好的作品往往恰恰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对历史的洞察。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关注文史哲——当然,无须成为历史、哲学方面的专家。
把“教育”视为“政治工具”或某“政治集团的工具”是荒谬的,而且是灾难性的——起码,从“七千人大会”到“文革”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教育的道德、人文层面价值追求来说,唯普适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才是教育应当关注的价值取向的分水岭,这是禁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普遍真理。
在现实中,似乎不论“姓社姓资”国家,教育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又是须臾无法脱离政治的——故教育也就与政治联系紧密起来(“联系”与“为××政治服务”是不同的概念),在“特色国家”研究教育完全不问政治,那更笑话。
但归根结底,教育毕竟是教育,有它独自的属性和特征——尤其在“非特色”国家,“教育”与“政治”的捆绑就少得多、松散得多;而在“特色国家”,即便你想在教育中逃避政治,可一不小心“政治”却会来“狠狠地关心你一把”,尤其人文学科。但本站坚持认为:教育可以也应当关注和适当研究“政治”,但不应当是任何“政治”的“工具”。
云南一位特级教师任玲有一文《语文不是避风港》与本站思想相通。任玲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说:“语文不是避风港,书籍也不是生活的避难所,没有脱离生活本身的诗意,没有离开真实生活的阅读,我们活在当下,现实让我们的心灵无处可逃。”——这是颇有见地的中肯之论。
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语文——社会、文、史、哲也就不可分了——这也是所谓“大语文观”的题中之义吧——此外,如果因为许多事情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利益,与教育专业关系不甚紧密,于是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么,当我们看到历史中那些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时,是不是该脸红?为正义与善良呐喊,这是不限专业行当的。
§ 本站导航条上显示设有如下栏目:
4、教育技术 5、行知研究 4、视听苑(搜集与本站主旨相关专题视频转帖)
6、陋室文化(不强调专栏主题,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另有“应天常教授专栏”,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介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等相关内容
7、重读历史: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为主,重读历史,拨开迷雾,还原真相,读懂中国,了解世界;
8、本站评论:本站发表于博客文章的链接汇总,涉及教育、时政、历史、理论等
§ 关于版权的声明:
① 本网站转载或引用部分图文、视频依主题需要搜集,以便于研究和交流,绝无任何商业用途。引用、转载均署原作者名,未及和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者,如原作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E-mail本站,我们将尊重原作者的意愿。
② 本站原创作品如有关人士须在网上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真实姓名,并标注转自“教育·文史哲”网站。(点击:本站LOGO)
③ 如有出版物欲发表本站原创作品,请事先及时联系本站。
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延伸阅读】 |
||
|
||
(本站 2020-05-26 更新)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