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教育随笔|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留言板 |日记平台

   网站导航>首页>行知研究>转载:广西师大2006暑期支农随笔之“队员之声”(五)

| 您好!今天是

-----------------------------------------------------------------------------------------------------------------------------------------------------

  2006年暑期支农随笔之“队员之声”(五)

——   学 陶 实 践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陶研会网站 作者:谢艳花)


为了深入了解山区瑶族人民的的生活现状、民风民俗,准确地把握当前贫困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动向,加强山区教育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200679日到16日,我作为广西师范学院陶行知研究会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一名队员,本着“明辩荣辱,服务新农村,促成长成才”的主题,跟随服务队在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龙板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下乡期间,我们全体队员传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团结一致,开展了支教和调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坡造镇龙板村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学习压力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龙板村龙何小学进行,共发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召开了我会社会实践服务队和当地领导、教师共同参与的座谈会及部分以学生为主体的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我们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理性分析学生心理提供了基础。此外,我们还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到各个村屯的瑶民家里客访,了解当地的生活现状、民风民俗以及当地瑶民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地区特征,表现出与山区外界显著的落差性。
 
    (一)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份的山区瑶族孩子还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教育价值观。由于山区里偏偏闭塞的生活环境和山高路远的条件限制,很多孩子甚至是家长对为什么要受教育处与无意识状态。尤其是在根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一些瑶民的心里占居着相当大的比重。当被问及“是否打算读完小学”时,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读了书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虽然在当地,读小学都是不要钱的,但还是有部分的孩子被迫辍学甚至不愿去读书,宁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显然,当地人对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是很淡薄很狭隘的。庆幸的是,我们在龙均屯的调研中接触到一些瑶族孩子不畏现实的艰难,敢于向当地落后的教育观念挑战,表现出明确而踊跃的学习动机,立志要读好书,提高自身素质,增长个人才干,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这让我们在山区教育的重围中找到了突破的亮点。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少数的孩子对学习有教高的热情,能够自己主动的学习,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经常会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对自己喜欢的科目会跟着老师学,但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则不想学,甚至有抵触和捣乱的现象出现。普遍出现的情况是孩子害怕学习,这与他们受教育意识淡薄 ,无视教育的观念是相一致的。最让我们担忧的是,害怕学习的孩子中,大多都有厌学、不学的现象。孩子害怕学习讨厌学习根本原因,一是与孩子的接受能力紧密相关;二是与大山里学校课程的单调枯燥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山区瑶族孩子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接受能力相对偏低滞后,受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局限,当地孩子都比较害羞,个性胆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缺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自尊心都比较强,对外界的批评或歧视有强烈的抵触心,但又对外界的援助有强烈的依赖性,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的个性心理。课程安排方面,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我们所处的调研基地即坡造镇龙板村龙何小学开设的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偶尔班主任会安排一些体育课,至于在21世纪全球语言沟通上占据重要桥梁作用的语言学科—英语,却是一到六年级都从来没有开设的。在调查接近尾声之际,我们支教组的队员收到一封学生给我们的来信,来信写到“……你们对我们山区瑶族的孩子太好了,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画画……”可想而知,当地所开设的课程是很少了。当地的实行的是民族班才有开设英语的教育措施,而只有考试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三年级后可以通过选拔进入镇上的民族班学习。从这点上看,学习差的孩子在一个比较差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向更是陷入一个漩涡当中。
 
    3.学习需求 
   “兴趣是最有效的驱动力”,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学习的趣向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山区瑶族大部分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抓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乡服务队支教组结合孩子的特性开展了写作、音乐、舞蹈、朗诵、绘画、书法、武术、手工制作,游园等多姿多彩的课程及活动,在多样的课堂学习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学习的目标。与老师的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多了,孩子渐渐变得勇敢起来。90%的孩子希望以后的课程中能更加活动化丰富化,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渴望新事物,渴望真心的沟通和交流,渴望老师和社会的关爱。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来上学是为了什么?打算读完小学吗?小学毕业后打算做什么?极少的山区瑶族孩子有选择读初中、中专、高中或大学的愿望,部分的孩子决定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然而大部分的孩子还没有考虑过类似的这些问题,由于从小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大山里,他们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精神匮乏的压力,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对自己的将来很迷茫很无助,漫无目的的学习,也不知道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什么地方。可见,落后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也是他们对现状无力回击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与以往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相比,有明显不同。
 
    1.龙板村部分村屯的教育价值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陶研会下乡服务队连续两年下乡调查显示,山区瑶民的整体教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中有一小部分的人已经粗略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保证自己立足于未来社会。家长方面: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能读好书表示支持。我们在去龙何屯的客访中了解到,该村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考得上,都愿意尽最大努力供孩子上学。甚至在去龙昧村六召屯客访回来的途中,与一位有三个孩子在龙何小学读书的母亲不期而遇,当她知道了我们是大学生下乡支教的老师后,很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到龙何小学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但是又担心山路太远太难走,不放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提出希望我们支教队到她们的屯里上课的强烈愿望。对此教育观念的改变和进步,我们所有的服务队成员都感到由衷的感动和欣慰。当地政府教育措施方面:坡造镇现有1所初级中学,8所村环小学,3个教学点,全镇在岗教师97人,学生1250人,然而在1999年以前,当地有8个村环小学,23个教学点,但这些教学点大多学生人数不足23人,管理盲点较多,故近年来政府实行“撤点并校”措施,撤掉20个教学点,实行“寄宿制”教学,政府提供补助,维护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有效合理的教育教学。在孩子方面:政策和教育观念的进步改变无形中促进了山区瑶族孩子学习心理的不断成熟,近两年来龙均屯,坡音屯陆续出现了像韦国锋,兰中游等比较出色高中生,考入民族班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开始意识到了只有读书才能找到出路的重要性。有些高中生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知识的价值,他们要求所学的知识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看到这些不畏艰苦,努力奋进的孩子,我们都在为他们的志向和未来而衷心祝福。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山区瑶族孩子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对知识的需求更多一些,除了学习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得到老师进一步地深入辅导和传授,有对接受知识难易程度的需求,并且格外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的孩子只要求自己学还基础的知识,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而对自己的学习默不关心的孩子不在意自己是否学到了什么,处于盲目的状态,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基本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生存技术。
 
   3.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山区瑶族孩子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孩子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不稳定性突出表现在:调查中,由于调查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两份同样的调查问卷分两次发给同一个人填写的情况,然而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填写的两份同样问卷却有很大的不同,很明显,孩子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造成了其学习目的带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孩子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中,当一些孩子被问到是否想读大学时,大部份的孩子都想考高中读大学,她们也想走到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与此同是,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还有当前山区瑶族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存在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一些受到的教育比较多,与外界接触频繁的孩子也感触到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快步伐,隐约存在危机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负起一定的责任,有试图通过读书做出成绩的想法。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山区农村里里,使农业生产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山区里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有些山里的瑶民通过外出打工获取了些许的生活利益,这一意外的变化撞击了很多瑶民和当地孩子想要外出挣钱的心理,很多孩子甚至幼稚地想到要及早结束学业或不读书而外出打工挣钱。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制度的改革,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然而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高额的的学费和就业不包分配问题就吓倒了很多求学的学子,当地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使孩子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家庭教育的影响 
    调查发现,当地山区瑶族家庭里普遍有三四个孩子,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加上生活条件本来就艰苦,要养活那么多的孩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至于孩子受教育的问题也就无暇顾及。我们在与众多瑶民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家长即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学校读书,但他们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根本不了解也不过问,从而致使山区瑶族孩子没有从家庭上得到任何的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当地教育的落后和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低下也造成他们没有能力辅导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受当地山区地理环境、资金、人才和政策的制约,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没有教师愿意到山里面去教学,师资力量严重薄弱,教学设备不完善,对于山区瑶族孩子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山区孩子学习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5.教师的影响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当地山区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我们下乡调查的研究基地,该小学的10个教师中,没有一个是当地的教师,都是从外面调动进去的老师,据该校某学生反映,外来的老师对当地的孩子经常有责骂的现象,看不起当地的孩子,从而教师的行为品行和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山区瑶族孩子学习心理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应积极地帮助山区瑶族孩子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他们心理不断趋向完善和成熟。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山区瑶族孩子已经初步感受到外界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活动场所、过时单调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而没有兴趣。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山区瑶族孩子对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和教育现状的了解少很少,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准备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大学的专科是只学一个科目,而本科要学的科目就很多,所以明年高考时只想考专科,即使上了本科线也不想去读,这样的认识让我们不禁吃惊,同时也发现到了当地孩子对教育改革认识的不足方面,所以在帮助孩子正确把握未来上,我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开展有关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报告或宣传活动,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在就业方面有效的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并且在课程安排上,有必要的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多方面内容的辅导。

(本站转载2006/11)


                                                   

  [相 关 篇 目]

知陶·学陶·师陶

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德雷莎修女与中国武训的不同命运


                    到首页   【回“行知研究”栏目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