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陋室斋>转载-我只养你到18岁

| 您好!今天是

-----------------------------------------------------------------------------------------------------------------------------------------------------

    作者:吴芘雯

然在同一座城市,周建湘已有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轩了。儿子18岁生日那天,老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一、让13岁的儿子退学

 

儿子13岁那年,老周做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让儿子退学。他对儿子说:“回去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让儿子退学的直接原因是,他常常被儿子的老师传唤到学校去接受他不该接受的教育,内容无非是孩子调皮,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老周很难堪,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认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受到了不应当受到的骚扰。每次接受“教育”回来,恼羞成怒的发泄物自然是儿子的屁股。那天,老周又被请到了学校,老师背著手满脸不耐烦地看着他,不远处是低垂着头罚站的小轩。

  

谈话不欢而散。临走时,老周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您听说过一句教育名言吗?‘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老师有些激动:“谁说的?”老周看看这位老师:“这是一位教育家的话,他的名字叫做苏霍姆林斯基。”说罢,老周拉起孩子的手就走,一走就再没有回头。

 

老周的学历是教育学硕士,当时是海南某大学教师。老周说让孩子退学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对孩子当时进入的发展轨道已经预定的前程早已彻底绝望了。老周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愚笨之人,不然,儿子小学毕业时不可能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高考升学率很高的重点中学。一个聪明的孩子变得不愿听课了,变得调皮捣蛋了,难道老师不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讲课没有吸引力?是不是老师缺乏人格魅力?老周说:“如果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痛苦,是人格的扭曲,我宁可不要这种教育。”周建湘说他领着儿子走出校门时,心里甚至有一种奇妙的快感:不就是为了混那一纸文凭吗?老子不玩你们的这个游戏还活不成了?

 

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后,周建湘和儿子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谈话。他说:“我希望你早日成为一条汉子,成才的路要靠你自己走。我只能为你提供教育的机会,但你要记住,18岁之前,我会尽量给你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会养活你,但是18岁之后,你得自己靠自己。”

 

二、学打乒乓·二次退学

 

那时候,小轩喜欢打乒乓球,老周专门请了一位教练教他,自己有空儿也会陪儿子去练球。
   后来老周认识了武汉体院的一位有名的教练,老周决定将儿子送到教练那儿练球去。为了孩子退学的事,妻子本来就对老周有一肚子埋怨,这时候就更反对了。可老周认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干哪一行都行。老周给儿子买好飞机票,让他一个人去。儿子问:“体校在哪儿?”老周说:“鼻子底下有张嘴,你不会自己问吗?”13岁的小轩背着旅行包只身登上飞机,自己去了千里之外的武汉。虽然每年要两三万元的训练费和生活费,老周却无一句怨言,要让小鸟自己找食吃,先得让它练习着飞起来。

 

小轩跟着教练训练了两年后不想打球了。因为老挡板等队员,他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小轩回来后,本来就反对孩子打球的妻子理由更充足了,她去找教育专家做了咨询,并对小轩的教育做了专门的设计。她对老周说:“儿子的事你不要管,我要送他上学。”那时,老周与妻子已经为儿子的事闹得很不愉快,既然妻子坚持要让儿子“归队”,他也只能让她一试了。可小轩在母亲为他挑选的一所私立学校只上了一个学期就上不下去了,毕竟他已经“出队”了两年。小轩又从学校退学了。

 

三、在家里学数学——还是不成

 

小轩又退学了。老周决定专门请老师在家里辅导他。虽然辅导费不菲,老周咬咬牙,还是大把大把从兜里往外掏钱。他认为不上学不等于不要知识。

 

那时,妻子去了兰州,老周自己带着儿子。老周对儿子说:“咱俩分个工,我在外挣钱,你负责做饭。”于是,小轩每天听完课后要做两个人的饭菜。老周认为这是公平的,因为儿子已经16岁了,他应该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1999年初,北京的朋友邀请周建湘去一家企业任职,老周辞掉了教职,带着儿子来到了北京。老周又将儿子拜托给一位多年前的棋友,如今已卓有成就的量子物理学家。物理学家一不要钱二不图报,每周给小轩上两次数学课。为小轩补习数学是老周的主意,他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轩对这种“思维的体操”似乎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地方是网吧。他在网吧玩一种叫做“MUD”的网络游戏,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他和在线的玩家已经幻化成虚拟世界里的角色,按游戏规则兑现着生活中得不到的光荣与梦想。有一次他竟然玩了48个小时没下线。这个网络游戏玩家后来玩起平面设计如鱼得水。这是后话。

 

“思维的体操”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停了,小轩不愿学的理由是自己不是那块料。老周后来说,晓轩没上学并不等于他这一段的生活是空白,与同龄人相比,他也许失去了不少,但也得到了许多,比如说泡网吧,至少他比他的老师先进入网络数字化时代,至少他在BBS上发表的“大作”比学校里的作文训练瞪着眼睛说瞎话说假话要强。

 

四、受“老狐狸”的启发——真的只养到18岁!

 

虽然老周老早就告诉儿子,成人之后自食其力。但小轩一直认为父亲只是吓唬吓唬他,并没往心里去。

 

1999年11月8日,是小轩18岁生日,老周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父亲不但要他另立门户,而且一个子儿也不给。这让晓轩恐慌和措手不及。

 

小轩极不情愿地从父亲那里搬了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外出找工作,没想到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小轩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而在这期间,老周没有去看过儿子,连电话也没给他打过;儿子过得怎样,他似乎不闻不问。他说:“作为父亲,我愿意对孩子负起有限的责任,但担负不起无限责任,他在18岁之前我有义务养育他,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机会。正因如此,我一直对他没有放弃应尽的义务。但是18岁以后,我的义务已经完成了。如果一个男人到了18岁还不能养活自己,这一辈子就不会有多大出息。”

 

老周说他之所以对儿子这样“冷酷无情”,是受了老狐狸的启发。那时日本人拍的一部电影,名字叫《狐狸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场景一直令他难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被父母感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鸣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了,就不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讨生活去。老周感慨地说:“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如狐狸啊。不但对孩子大包大揽地承担起无限责任,而且没完没了地尽义务,最后不是帮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五、几乎“不近人情”的父亲

 

吃了半个月方便面,实在挺不下去了。小轩跑道山东烟台向奶奶求助。他说他想上学,奶奶满口答应。听说了小轩的情况,他母亲也从兰州赶来了,于是,奶奶、母亲、姑姑结成了统一战线,一直愿意赞助消旋上学。他们花钱将小轩送进烟台一所高校自费学外语。老周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他又急又气给母亲打去电话,说您老人家这样做是害了他,您管得了他今天,您能管他的明天吗?老母亲说:"求你不要管这件事了。他上学的钱我们出。他愿意上学是好事,我能不管吗?"

 

老周认为儿子是将上学作为逃避生活逃避责任的口实。他说,现在有不少这样的年轻人,高考的、考研的、考托福的,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四次,反正只要说是上学,老爸老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毫无怨言地支持,只要将“上学”的大旗在老爸老妈面前呼啦啦地挥舞,那些下过乡进过厂的老知青们就会豁出老命去为他们筹钱。

 

没过多久就是春节,周建湘趁休假赶回烟台,他对小轩说:“我不反对你上学,但是如果靠快80岁的奶奶供养你,这是你的耻辱。你想上学可以,但必须是自己挣钱去上学,如果你觉得办不到,那你先跟我回北京打工去。”老周的不近人情遭到家人的反对,也有朋友劝他说:“既然孩子想上学,你就让他上,你让他去打工,他怎么能安心学习?”老周说:“他既然已经成人,就应该自己去挣钱,他自己挣来钱爱怎么上学都成。上一万年我也不拦他。但如果还想靠别人养活,靠别人的钱上学,我不答应。”春节后,小轩跟着老周又回到北京。老周将他介绍到一家平面设计公司拜师学艺,学徒期间公司不支付工资。老周对儿子说:“在你没拿工资前,我每个月借给你1000元,这钱是你欠我的,我永远保留向你索要的权利。”

 

小轩在平面设计公司学艺进步很快,也许这是当年玩网络游戏的意外收获。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他就有许多奇思妙想,带他的老师说他很有灵感。只学了半年,小轩就能独立干活了。

 

小轩准备从公司出来自己干,他向父亲借钱买了一台电脑。一天,他说:“爸,你有那么多朋友,帮我揽点活干吧。”老周说:“我可以帮你,但只帮一次,算是我对你的支持。你的天下要靠你自己去打。”刚刚出道,靠自己去打天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文凭、没资历、没名气,小轩的路走得很艰难。有一段时间,他一直揽不到活儿,没钱吃饭,没钱交房租。但这一次,他没有逃跑,也没有去向父亲借钱。他到一家礼品店打工,活儿很累,一个月才挣600元,但他毕竟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来了。

 

六、儿子积怨的爆发与父亲的应对

 

小轩对父亲的积怨终于在他20岁生日那天爆发了。那天,老周将儿子喊到住处,送给他一份生日礼物,是一双鞋。其用意不言而喻。开始,父子俩还能说到一块儿,后来气氛渐渐就紧张起来。小轩说如果当年每退学,说不定他今天也和同龄人一样念大学了,话中有埋怨父亲的意思。这话老周不爱听,当初退学是你自己同意的,退学后我给你提供了那么多次学习的机会,你自己没学出来怪谁!就凭这些年投入的教育资源,你也该有能力生存了。小轩说:“别的孩子18岁不是在上学就是由父母养着,你却狠心地将我赶出去,一个子儿也不给,要我自己养活自己,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天底下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

 

暴跳如雷的老周将儿子赶走了。赶走了儿子后,老周将自己关在屋里泪流满面,儿子不但不理解他的苦心,反而对他充满了怨恨,他不明白,一番良苦用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后来,小轩曾给老周来过一份邮件,说他恨过父亲。从那以后,小轩再也没有与父亲有过联系。但老周知道他在北京,知道他在努力地工作。在某网站的“老周论坛”里,周建湘以《退学》为题将父子间的这段恩怨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清理,并道出了自己对儿子“冷酷无情”的理由。他说,我相信儿子将来会理解我的这番苦心。

 

在《退学》的结尾处,老周写着:小轩,你小子想坏就抓紧坏,没路可走了该干啥干啥去。想学真本事了把手放下,老爸支你两招:第一,站直了,别趴下。第二,找高手练,“打他的下巴。

 

不知经常呆在网上的小轩,是否看到了父亲给他支的“招”。■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23日;原作者:吴芘雯。小标题为本站所加)


编后记〗 

 

不管这篇文章是纪实还是虚构,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可以算作教育的案例。它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本来想写一点“启示录”,但转念一想,还是给感兴趣的朋友们自己去思考吧,一定会各有所得。欢迎交流不同的看法。

…… ……

没想到,天下事竟有这等巧合——就在我读到这篇文章后没几天,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3月份的一档“新闻调查”中,竟然也播放了一个叫做“父子双向自立协议”的故事,这可是有名有姓有声音有图像的真实事件,简直和本文所述的事情如出一辙,而且也提到了“狐狸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节目中的“儿子”未曾中途退学;此外,“儿子”经过一番磨难,现在发展得挺好,也不再怨恨父亲;而且向记者表示,对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要如此教育——尽管具体做法不一定非得用“订协议”的形式,但其精神实质将会是一样的。“儿子”并且说:“如果父亲不是这样‘绝情’,我不一定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这真的使人感触颇深。

 

窃以为,这是值得推崇的现代亲子观。以下相关链接也很有些参考价值。

 

 


                          【到“陋室斋”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