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史哲”网站 视频播放页 纯研究资讯分享,无任何商业运作
  您的位置: 首 页视听苑文化解读【世纪大讲堂】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1) | 您好!今天是:

 【世纪大讲堂】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1)-2005年播出

撰稿:(转帖)   来源:凤凰卫视/土豆网   本站编辑转发  (本页浏览: 人次)

              这里是本站视频,MP4格式。视频稍大,如播放不畅,请点击暂停,二三十秒后再继续即可。

                 推荐用谷歌(Google)、搜狗浏览器观看

 点击这里 展开,浏览相关说明——

【本站感悟】杨奎松教授以“民族主义”的视角看待国共两党的关系,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但国共两党的关系无疑绝不止于此。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问题在目前是不好“说太细”,我们应当予以理解。仔细体会杨奎松的研究和演讲,我们自然可以悟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无法回避的是,除了在“民族主义”和通过革命途径改造中国上两党有共同点,而在其它方面共同点很少,两党的“合作”各有所图:国民党急于联合更多力量完成民主共和大业;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则是为了用所谓“马克思主义”影响和改造国民党,或曰“统战”国民党——这是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

国共两党“道不同”原本应当“不相与谋”的。两党理念及后来实践的如此不同,孙中山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与中共在革命理念和实践上的分歧、冲突也必然在所难免,更不用说还有要命的“宪政”和什么“几权分立”等等;而更重要的是,中共认为孙氏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资产阶级”又是中共“革命”之对象,必最终消灭之,这就几乎无法调和了……

所以,我们无法说孙中山当初接受苏共建议同意中共跨党加入国民党是正确决策——因为时隔两年的事实证明中共和国民党的确走不到一起,还是以决裂和流血告终——孙中山错了。以后虽有第二次基于抗战的“国共合作”,但一俟抗战结束,还是兵戎相见(无论谁是谁非),百姓再次遭受战火蹂躏,生灵涂炭——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理念及“主义”、价值观信仰水火不容。

历史再次证明,在中国,在对民主、自由、平等具体内涵没有共识的前提下,“道不同不相与谋”——实在是对客观规律很好的概括……

(点击这里:收起/Close) 

 
 
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
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1
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
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2

开卷8分钟
杨奎松著作《革命》
(源网页已屏蔽)   

 【延伸阅读】

(本站 2008-03-21 转帖 / 2017-12-11 更新)   
 
  1. 【链接】杨奎松:关于“革命”的真话(组图/2012年)
  2. 【腾飞中国·建政60年纪事】1950年:海峡两岸不同的“土改”
  3. 【凤凰大视野】东风破——中苏关系变迁回顾与揭秘 (2011.02.23
  4. 【档案·纪实】外交档案解密:新中国建国前夕斯大林的选择
  5. 【世纪大讲堂】国际冷战与毛泽东的外交选择(沈志华教授主讲)
  6.  应学俊:重读孙中山《国事遗嘱》随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 【无删节版电视剧】走向共和(选辑)
   

其  它  相  关  视  频

点击:到本站“文化解读”视频目录…

   
     

回到顶部(TOP)
 
 
 

  回本站首页 友情链接:
搜索本站更多:
分享 想把本站分享给朋友?
点 击 这 里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