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教育理论>教育随笔>关于素质教育实践的对话

| 您好!今天是

-----------------------------------------------------------------------------------------------------------------------------------------------------

关于当前“素质教育”实践的对话

本站按 前一阵,承蒙中国语文发展论坛青睐,担任了论坛“顾问”,这就少不了与网上的老师们有一些对话。有一次,一位网名为“金色童年”的老师提出了当下有关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地发表了一点看法,记录如下,权作教育随笔。                                                  (2008.12.补记)

   ----------------------------------------------------------------------------------------------------------------------------------

金色童年 向应老师学习!素质教育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怎样地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行动?

            

笔 者:和三楼“金色童年”老师聊聊上面的问题,仅供参考。

            

一、我以为,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有确切地把握,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的自觉追求。

            

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2005年12月29日答记者问时所说:“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是人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个变革。它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当今时代条件下党的教育理论与政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的发展成果。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周济部长关于素质教育涵义的阐述是明白的,符合实际的。笔者理解:“素质教育”更多侧重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即周济部长所说“怎样培养”、“培养模式”)、内容、教育价值取向在全面发展方面更深一层次更高的要求,因为“素质”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所具有的那些相对稳定、更具可持续发展价值、更具综合性的因素

           

其实,当我们读读爱因斯坦、苏霍姆林斯基等著作时,我们就会感到“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返璞归真,它以素质培养为基点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真谛绝对不是功名利禄——如果它有功利的话,那是自然的副产品或曰自然结果,而绝不应当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如果将功利作为教育的目标,教育必然异化为非教育(分数与货币的交易市场)。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之所以应当摒弃,就是它将教育的评价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功利结果(升学、利禄等)作为教育的目标而没有将“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和民主教育、义务教育的原则)作为教育的目标,——而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将学业评价的手段和结果作为教育的目标,这是目标的错位,必然带来手段的荒谬,导致教育的异化。

这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对教育、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民主观念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并使之成为教育的信念。没有这一点,谈实施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的。当一个教师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的信念和理想追求时,任何邪风恶雨是无法阻挡的。

“应试教育”,我以为在这里就无须论述什么了。如有兴趣,可以浏览拙文《应试教育论”可以休矣

         

二、抛弃教育功利主义,顽强地在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的“夹缝”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如果要想求得功利,那么就闭着眼睛抓分数得了。如果确立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想,那我们就可以努力在教育体制、社会用人机制改革滞后的“夹缝”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这方面,魏书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照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科素质和整体素质,同时也经受了“应试”的小小考验。魏书生的经验给我们在“夹缝”中实施素质教育以一定的启迪。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曾和笔者这样说:“我实在不忍心让学生整天为应试泡在题海里,弄得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损失殆尽,而这是最宝贵的啊……”继而他笑道:“我是一个学期中前四个月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最后一个月或者20天进入‘应试指导’,做到素质培养和应试两不误……”(“应试指导和练习”与以“应试”为整个教育过程之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笔者以为这位老师在现实面前虽有些无奈,但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教育技巧是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更没有泯灭;更可贵的是他既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颠倒手段和目的的位置——不论他有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正如央视在采访苏州“新教育实验”时,一位老师说得好:“孩子没有分数,当下就过不了关;孩子没有素质,未来过不了关”。——此话一语道破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良心和良知还没有泯灭的话,就必须学会在“夹缝”中顽强地实施素质教育,又要尽可能使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受到不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从总体来说,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最终都会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有的发展早,有的晚一些。笔者在80年代初期应试教育如日中天之时,就开始主动给学生减负,甚至在会考前20天取消晚间家庭作业,但学生在会考中成绩照样不错,班级总成绩虽然没有做到全市前茅,但总体还是优秀的,我从来不刻意追求分数第一,而是认真地按客观教育规律教学,结果是怎样就怎样。

 

、如何“让素质教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行动”?

 

我以为,这除了在上述第一点谈到了教育信念和理想追求的真正确立以外,要取决于教育行政长官——学校的校长、一个地方的教育局长、当地的教科所(教研室)领导。“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拍板了就不难。山东省以及其它类似地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比较好的例子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先聊这么多吧,有什么可以继续交流、指正。

--------------------------------------------------------------------------------------------------------------------

         

金色童年 应老师:小童向您问好!素质教育这个话题是非常沉重的。我们为素质教育苦苦地求索着,寻求自己所内化了的素质教育,努力将这些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摸索自己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途径,还要能对付关系学生功利的考试,这是一种多么艰难的事啊!

我非常感谢您为这个话题所作的论述,您的高见,让我们对素质教育又加深了理解。您说到点子上了,现在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在于高层长官。如果领导都不懂素质教育,那么,那些决策与一系列措施就白搭了。

我们管不了这么多,我们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对学生终身负责……只能在夹缝里前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谢谢您!

                   

笔 者:您说得对。这使我还想起一句话: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从我们自己做起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只要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悟”教育之“道”,以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良心脚踏实地地做能做到的实事、去鼓与呼,就是有希望的。

         

金色童年 看来,我们想到一处了。您的话:“从我们自己做起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只要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悟’教育之‘道’,以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良心脚踏实地地做能做到的实事、去鼓与呼,就是有希望的。”这是我们的共同的认识!我以为,只要心中有把学生教育成人这个观点,而不把物质功利——学生、教师自己的物质功利——作为教育的目的,无论怎样做,这样的教育教学,就都会是具有不同程度的素质教育性质。不知当否,望指教!

        

金色童年  小童谢谢您的回复!说来,我好像有些不妥。这次您和吴老师同时和大家交流,我向您们两位同时抛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话题。可您们都没有介意,都花了不少时间,来回答这个辣手的大话题。您们凭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的功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从中受益多多。

这个素质教育的话题,说的东西实在太多。有时,反而把人搞糊涂了。我们需要简单。我们需要有利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更需要一大批真正懂素质教育的领导。你领导成天的要分数,要升学率,成天的在排名次,那么大家就钻向要分数不管其他教育的死胡同里去了。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中国要发展,要崛起,中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把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必须使每个人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的机会。说得不好,望大家批判!

           

笔 者  “金色童年”:你好!我注意到了你和吴老师有关素质教育的交流,在吴老师与您的交流中,我也有所获益。没有关系。你这是“多方求证”,做学问可以如此,应当如此。


相关链接】                                                    

              

  视频:央视 新闻调查-心灵的教育(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从美国的一则招聘启事说起

  “应试教育”缘何阴魂不散?

  弑师案:当学校教育不再以“树人”为宗旨

  《全球教育展望》应学俊:“应试教育论”可以休矣(与王策三教授商榷)

  《全球教育展望》应学俊:也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与王本陆教授商榷)

  本站:教育名言与断想


                        【到“教育随笔”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70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