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网站首页|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教育随笔|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本站时评|留言板

   导航>首页>陋室斋>本站时评>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常青

| 您好!今天是

-----------------------------------------------------------------------------------------------------------------------------------------------------

 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常青

—— 《六个“为什么”》阅读札记之二


           

据“荆楚网”报道对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人民日报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启动相应的宣传工作,由理论部精心策划,围绕‘六个为什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章,笔者自然是要认真阅读的。然而读后却感到,我们的部分专家学者们犯了通常的毛病,即理论缺乏深度,理论脱离实际,为理论而理论。他们大概忘记了,如果仅仅是从概念、书本到概念教条来阐述理论,那是连普通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做的事情。

由于《六个“为什么”》的阐述有不少篇章脱离实际,所以说服力不强,虽然成文集辑出版,但是仍然不能达到“以正视听”的目的。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辨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论策略书》,《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语出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列宁引用于此可谓恰到好处。

…… ……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相关链接】                                                    

  【本站】重读胡适有感:邓小平与胡适似乎心有相通?地址2)(地址3

  【本站】从×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谈起 (地址2)(地址3

  【本站】与房宁教授商榷:又论“姓社姓资”?


                        到“本站时评”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