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陋室斋>应天常教授论电视文化>新闻娱乐化:这怪味的“鸡肋”

| 您好!今天是

-----------------------------------------------------------------------------------------------------------------------------------------------------

       

纪之初,放眼望去,“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来势生猛,好不热闹。广播电视“委身”于此,快“玩”得找不着“北”了。

——诸君如若不信,且看:

去年《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上有篇文章说,某电视台《都市报道》已“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著名滑稽演员翁××担任新闻主播……”尽管该台新闻部主任表示“选择翁××原本只是一个尝试”、是“新闻播报时尚化的探索”,但是,该文作者还是幸喜地“发现”到它的时代意义,说它是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推出白岩松、水均益等“记者型”主持人之后的“划时代”的现象,即这“表明中国新闻主持人平民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让滑稽演员担纲新闻主播,这只是新闻娱乐化?黑色幽默吧——主播的滑稽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构成双重的滑稽,电视新闻变成一堆真假莫辨的笑料,新闻真实荡然无存,是为满足平民的信息诉求,还是为“愚人节”策划“节目”?

 

很遗憾,作者对所谓“划时代”的意义缺乏论证,颇费悬揣,不过说白了,还不是为收视率?其实,这类以“出格”操作争夺“眼球”“招

 

 

 

 

广

·

术”,还不是我们的发明。就新闻播报主持而言,怎样在这个“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注意力”,境外电视早就走在我们的前头了。有几条“旧闻”,不妨重提——

 

几年前,俄罗斯某电视台声称,要向受众提供“赤裸裸的新闻”,于是就让观众看一位漂亮女主播在《夜间新闻》里一边播新闻,一边宽衣解扣,一件件地脱,然后一位男士将衣物全部拿走——“裸播”果然奏效,“收视率狂升12个百分点”。后来,台湾一家电视台受到启发,推出了“新闻女主播‘内衣秀’竞选活动”。你瞧瞧,将选女主播、选美、展销内衣三者“联姻”,确是很时尚的“创意”,也热闹过一阵子。1999年10月“隆重推出”娱乐界两位艺人播报晚间电视新闻。当然“内衣秀主播”也让收视率“直线攀升”。

 

——不过,这类新闻播报的“极致化操作”,在香港还是引起了争议。

 

当年香港“亚视”与“无线”争雄,前者于1999年10月“隆重推出”娱乐界两位艺人播报晚间电视新闻。据《广州日报》报道,此举在香港新闻、教育界引发了“地震”:先是“名嘴”郑经翰先生与始作俑者“亚视”总顾问沈野相互“开骂”;后来业内群起而攻之,并遭到“亚视”本部员工的抵制,他们庄严地宣布:届时将“一律穿黑衣上班”以示“新闻已死”;香港中文大学苏教授指出:“艺人播报新闻,打破了新闻行业的既定规则,是危险的做法”……但艺人何守信先生和朱慧珊小姐在黄金时段不仅端坐于《七点半新闻》主播之位、还在强档《六点钟新闻》中露面,果然“获得青睐,拔得头筹”——沈野先生踌躇满志地宣布:“收视基本上与预计相符”:比该台《焦点新闻》高出近70万人收看,而且比此前同时段播出的热门电视剧《真命小和尚》高出4个收视点!

我们走得更远——何守信只是专职“司仪”,朱慧珊也只是一般艺员,咱们这可是“大胆”起用“著名滑稽演员”担纲新闻主播。只可惜,国人反应迟钝,见怪不怪,既未引起太大的轰动、也未引起“新闻已死”之类的争议,但是激赏此举的作者,却仍然踌躇满志:“虽然收视率数据还未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收视率直线上升。”

其实“亚视”的“变阵成功”是预料中的事——在港台这片市民亚文化汪洋大海中,社会责任、文化责任似可忽略,谁都可以变戏法儿似地“玩”电视、“玩”新闻,而且屡试不爽——谁想到,我们也“玩”得毫不逊色!至于靠“裸播”、“内衣播”、“艺人播”、“滑稽播”、“方言播”之类争夺“眼球”而“获得青睐、拔得头筹”,算什么“创造”,说穿了,不过是技穷的电视人变着“招儿”把渴求真实新闻的观众折腾得目瞪口呆,硬是让他们傻楞楞“锁定”他那个频道。

 

——不过,我们还是“引领时代新潮流”,因为不仅招术更“出位”,还冠冕堂皇地给贴上“中国新闻主持人平民化时代真正到来”的“理论”标签。

 

我不知道,参与开创新闻播报“专业规则”的克朗凯特会怎么说。如今沃尔特大叔老朽了,快九十了吧,当年芭芭拉•沃尔特斯播报新闻带了点“娱乐味”,他随即批评“缺乏专业精神”,公开地表示“厌恶”——但愿他别看到“裸人”、“内衣秀”、“艺人”、“滑稽演员”们端坐新闻主播台,老人家会吓傻了的;二战期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站在BBC大楼楼顶,在战火中挺立主持《这里是伦敦》节目,语调悲壮、沉重;丹•拉瑟曾坦言:“我确实10多年来在屏幕上总是郁郁寡欢,你瞧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难道不叫人心寒吗?”试问:他们的新闻良知、新闻人格、专业操守和忧患意识,如今是否已经过时?

 

笔者可能是杞人忧天了——但是,当西方新闻界从“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开始醒悟,重新审视“新闻娱乐化”的观念、开始摒弃违背新闻规律的纯功利性操作手段、开始重视电视新闻的基本专业理念和专业规则时,咱们却拿起人家啃过的“鸡肋”,怎就那么地甘之如饴呢?
 

诚然,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外国新闻理念回归是他们的事,岂能影响我们的“与时俱进”——那也好,不能“站者说话不腰疼”,我们应当作“有理性推断”:也许,我们这几年新闻娱乐化“化”得这么快、“化”得这么“出格”又这么“出彩”,是出于“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考虑;或者,这属于电视人“勇敢”的边缘性、变异性探索或尝试;也或许是在当下的“新闻体制”内寻求我国电视产业的某种出路,是在媒介竞争中出于某种无奈使出的“下策”——不过,请原谅笔者的尖刻,我以为,这也可能是某些电视人巧妙利用市民文化评判能力的薄弱、利用当下浮躁的社会文化心态的某种“共谋”。

 

如果说,这些“权宜之计”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么,理论就应当担负起正确评价和引导的责任。有人用媚俗化的伪理论作误导,甚至贴上“划时代”的标签给予廉价的捧场,不是浅薄,就是理论的无知。须知,与节目建设同步的应当是审慎的文化梳理;每次梳理,都应当是一次坚定的扬弃和准确定位的审视——面对当今电视文化形态受赤裸裸功利意识驱使出现的五光十色的流变,咱们的理论与实践应该多一份“深思慎取”的冷静。尤其是,当下开掘电视新闻的娱乐元素、改变电视新闻的话语模式或新闻播报方式时,更应给自己设置一条底线。

 

新闻娱乐化的“底线”,一言蔽之,就是确认新闻主播主持和节目的形态都必须无条件从属于新闻。这是新闻专业精神的灵魂。 具体地说,这条“专业底线”应当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新闻主播主持的文化身份,必须有助新闻信息可信度的体现。

“平民化”可以是播音或主持的一种样式或风格,但并不等于提倡“平民”或非专业人员播报主持新闻。其实,“平民化”是一种颇有难度的创造和追求。美国CBS曾有一位“样子像餐馆老板”的主持人,名叫查尔斯•库拉尔特,他主持《在路上》、《星期天的早晨》两档著名新闻节目达15年之久,直到1997年去世。他特有的“平民风格”极受观众的欢迎,并受到克朗凯特的夸赞,说他是“电视界真正有才华的人”。顺便提及,广州电视台的陈扬先生,在他主持的节目中对“平民风格”有比较成功的探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懂得什么是新闻,懂得用恰如其分的格调向观众叙述新闻——而他本身原本就是一个出色的新闻人。

播音员和主持人是公众人物,其“文化身份”是形成“角色构念”的预设前提。起用演员尤其是滑稽演员担任新闻主播,既定文化身份与受众的角色期待出现错位,极可能混淆新闻真实与文艺虚构的界限,这就损害了信息的可信度——不可设想,如果我们请赵本山主播股市行情、请陈佩斯播报“9•11事件”,这时新闻完全消解,剩下的只有“滑稽”:再真实的新闻都将沦为“逗你玩儿”。

 

——电视新闻、尤其是主流新闻不应当成为电视娱乐业的延伸。

“新闻娱乐化”是舶来品,是西方商业媒介的“发明”,他们一直靠此赚钱,并且以“信息娱乐”代替新闻——他们甚至于“发现”,恐怖的灾难性新闻也具有娱乐性(依据是“幸灾乐祸”是人的“本性”)。如今,人家开始反思这些观念了,我们何必步其后尘?起用滑稽演员当新闻主播,是将电视新闻与电视娱乐融为一体的危险尝试。如果中国的电视新闻果真走进“影视滑稽演员担当新闻主播”的“时代”,那本身可能就是一则贻笑大方、可作饭后谈资的“超级新闻”。

 

——电视新闻的播报主持,应当体现健康的文化品位。

我们当然可以尝试甚至创造各种新闻播报方式和语言风格,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这优化了传播的效果、满足了受众审美多样性的选择。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收视率,就港腔港调地“说”、甚或耍贫嘴式的“侃”,或嬉皮笑脸地“戏说”,就不仅有违新闻的专业规则,甚至可能歪曲、损害新闻。

不妨举个例子:去年12月下旬,某电视台新闻主播在播报乌克兰总统候选人尤先科“遭遇投毒使面部变样”的报道时,就随口调侃道:“看来,这位靓仔想恢复原样儿是没指望了……”但是据《羊城日报》报道,英国鲁道夫医院认为“尤先科面部两年内可以痊愈。”在口播“冬季护肤品旺销”新闻时,主播导入语竟然是“俗话说,温饱思淫欲……”难道用护肤品就沾上“淫欲”了吗?新闻主播如此趣味低级耍贫嘴式的“调侃”,简直不堪入耳,令人生厌!

 

——新闻主播或主持的语用选择,应遵循“符号共享”的准则。

“符号共享”是大众传播的第一要义。广播电视作为社会的“公器”,电视新闻作为全民共享的信息类节目,从保护新闻信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说,用规范的汉语母语(普通话)报告新闻,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流通的畅达,是毋庸置疑的。电子媒介以“分众化”为借口,模糊方言的语用层面和语用范畴,擅用方言播报新闻,显然是错误的。前文提到滑稽演员“主播”的“绍兴口音”,作者在文中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方言听不太懂”

但是,近几年方言播音主持“行情看涨”,理论“跟进”也很及时,最近看到俞虹先生《直面方言播报主持》的文章(载《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作者用经济发达必然形成“地区方言优越感”作为立论的支撑,显然站不住脚——经济发达何止江浙苏杭?经济发达就得“直面”方言播报主持,那中华经济腾飞之时,不就是方言播报主持泛滥之日?试问,崇尚“专业精神”的凤凰卫视中文台,为什么在香港这片经济发达的“方言岛”上,坚持以普通话为唯一的传播用语?广播电视媒介,尤其是新闻播报与主持,理应遵循《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媒介语用规定,现在却从“理论”上为方言大行其道张目,不仅有违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现代意识淡薄的表现。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理念,莫忘肩负的社会文化责任。

笔者认为,单纯以商业尺度(如收视率、广告额)评判各类新闻节目的资质和效益,值得商榷。我们这几年新闻娱乐化“化”得这么快、“化”得这么“出格”又这么“出彩”,是出于“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考虑;或者,这属于电人“勇敢”的边缘性、变异性探索或尝试;也或许是在当下的“新闻体制”内寻求我国电视产业的某种出路,是在媒介竞争中出于某种无奈使出的“下策”——不过,请原谅笔者的尖刻,我以为,这也可能是某些电视人巧妙利用市民文化评判能力的薄弱、利用当下浮躁的社会文化心态的某种“共谋”。

如果说,这些“权宜之计”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么,理论就应当担负起正确评价和引导的责任。有人用媚俗化的伪理论作误导,甚至贴上“划时代”的标签给予廉价的捧场,不是浅薄,就是理论的无知。须知,与节目建设同步的应当是审慎的文化梳理,每次梳理,都应当是一次坚定的扬弃和准确定位的审视——面对当今电视文化形态受赤裸裸功利意识驱使出现的五光十色的流变,咱们的理论与实践应该多一份“深思慎取”的冷静。尤其是,当下开掘电视新闻的娱乐元素、新闻就是新闻,新闻的播报与主持就是“开诚布公地发布消息”(芭芭拉•沃尔特斯语);满足观众的信息期待、提供货真价实的新闻,是新闻媒介的无可推卸任务。用娱乐化的“怪招”或者以“超度包装”稀释新闻,或用商业广告肢解新闻节目的完整性,甚或完全以经济手段操作新闻,都是不可取的——可以肯定,一切脱离新闻、仅靠在新闻方式上“变招儿”以提高收视率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而为了制造对受众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就在新闻操作和形式上随心所欲地“出格”、“出位”,那样的节目注定是短命的。

——试问,影视滑稽演员当新闻主播或主持,果能长期“引领时代潮流”?这类节目能“火”多久?妄加揣测,可能难以服人,不过也有参照——几年前,踌躇满志推出“裸人主播”、“内衣秀主播”、“艺人主播”这些“招术”的新闻节目,确实热闹了一阵子,也“抢”到了些收视率,如今呢,或风光不再,或早销声匿迹了。可是,媒介频道形象、栏目资质、荧屏威望、资讯诚信度等所受到的损害,却已难以挽回——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新闻娱乐化这块怪味“鸡勒”的“油水”是很有限的。新闻媒介,如果不以向受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东西为己任,却浮泛于“时尚化”灵机一动的激情花哨、或者热衷于故作惊人之笔的“变阵”之类,那就肯定会因为与人们期待视野日益发生偏离,而遭到冷落或摒弃。

 

当然,无庸讳言,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作为一种相对性电视理念和电视操作方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某类新闻节目和新闻内容中,也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我们当然可以“与时俱进”,进行尝试——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能“玩”到什么程度、能够走多远,就不是新闻管制部门能够解决的事情,需要的是自觉的“底线意识”。对于这条底线,需要的是“朴实的坚守”甚或“寂寞的坚守”,即需要自我设限——这个“限”,来自电视人的新闻良知、新闻人格,也来自电视人自觉的职业操守。这样,他们就可能将新闻传播模式创新的力气,用在新闻运作的科学、规范、新闻内容的准确采集选择与制作上,放在新闻播报主持语言、态势的合理创新和适度的变异上。


 

 

 

欢迎您,第

位访客

   
 
  留言 给本站E-mail        打印本页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70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