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教育理论>教育随笔>教育,有太多的缺位

| 您好!今天是

-----------------------------------------------------------------------------------------------------------------------------------------------------

  教育,有太多的缺位

----------------------------------------------------------------------------------------------------------------------------------

一个国家的轻工业或重工业有某些产品生产的缺位,做些进口也就解决问题了,或者一边进口一边尽快弥补这些缺位,不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长达几十年的影响。然而教育中如果出现了不应有的缺位,那就不是靠花点钱进口什么就能解决问题的,即便立刻着手弥补这些缺位,恐怕造成的影响已经会是难以计算的长时期,影响上亿的中小学生。可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就是有一些缺位,每时每刻影响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对未来一代人的培养。

一、实施素质教育、遏制应试教育的系统配套政策与监管缺位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讲话很多,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为此做出了重要的决定,但是激励和监管实施素质教育、遏制应试教育的具体有效的刚性政策、措施罕见,在有些地区则是完全缺位——而鼓励应试教育的“政策”倒是不少:对高考升学率高的“示范高中”或一般高中褒奖有加、拨款倾斜有加、校长教育局长地位提升有加,且称这些高中为“优质高中”和“优质教育资源”(如今《规划纲要》中也如此论述),在很多地区,对这些学校违规违法的办学行为、任意剥夺学生休息权利和题海战疲劳战、违规收费往往讳莫如深,闭口不提,更不用说批评处罚;教育部明确规定:教师绩效工资不得与学生学业成绩挂勾。可在某些地区不但要挂,而且还要占百分之七八十的权重——这是用刚性政策激励应试教育。教育部通报批评过校园安全问题、教师体罚问题、高校违规办刊问题等等,何时见过教育部通报某高考升学率高的地区、学校违规违法任意延长教学时间剥夺学生休息权甚至已经到了学生不堪重负而自戕的事件?我们见过多少对升学率未列当地前茅但素质教育实施扎实有效的地区、学校的大力表彰、奖励?为什么中小学生“减负”越减负担越重?为什么连总理呼吁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应试教育”顽疾就是无法根治?这些均与国家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相配套的有效的高考改革难以出台、与实施素质教育、遏制应试教育系统配套政策与有效监管的缺位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与教育改革的决策者在教育价值取向以及人才价值取向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此,怎么可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师教育中的缺位

1、教师教育中“教育实践技能”的缺位:中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各专业学科教学法——有人形象地将其喻为师范教育的“临门一脚”。而这师范教育重要的“临门一脚”却严重缺位或严重不到位。以师范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中,有多少章节是讲“课堂教学组织法”和“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呢?中高等师范院校今年的教材如何待调查;至少几年前的师范院校教学法教科书中是没有或很少有这方面内容的,即使有,也是理论居多,具体操作指导、研究和实践安排罕见,更不用说对“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方法的介绍和训练;对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的“微格教学”见诸于介绍,可实践运用的有多少呢?有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是说:“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所占比例偏低,体系不健全,教材编写滞后薄弱,师资方面也有地位不高、来源多样、一些教师自身技能差,且理论研究空泛无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突显了上述不足……”但有高等师范学院的教师就指出:具体的学科教学法在高校中是被视为技能性研究的“小儿科”的,几乎极少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研究。

师范学校实习生来到学校以后,对课堂组织的方法、技巧几乎一无所知,在教学实践中完全靠老教师用原始的方法手把手地口耳相传,要么就是靠这些教师在实践中“自悟”或“剽学”。然而,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和技巧,这恰恰是有别于其它职业的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啊!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于人口众多而无法推行小班额教学的国度里,这一技能对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作为教师,如果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他生命的约三分之一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呀!一个不会或不善于组织教学的老师,不仅无法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他一辈子工作的精神状态将始终处在不断受挫、焦虑、烦躁之中而痛苦不堪!当过教师的一定有这方面的体会。不论对教育发展或是对教师的真正终极关怀,这方面的缺位都是不应当的,它的不良影响是深远的。

2、教师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法”的缺位: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如何对待每个班级中都会出现的那么几个令老师“头疼”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道德品质并没有太大问题。那么,这些学生为何会这样?生理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何在?留守儿童、某些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是怎样的?作为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当今中小学积极的心理干预基本缺位的情况下,在校园因心理疾患而频发事端的情况下,这在师范教育中还可以再缺位吗?难道不应当有专门的强化的实践性强的教学吗?2008年发生的初中生在教师前往家访途中掐死这位教师的“弑师案”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点击链接)

尤其是对那些似乎表现“特殊”的中小学生,对造成他们如此状况的生理原因的研究和教学内容几乎是空白,即使对研究探索已经有所进展的“感统觉理论”,很多老师和师范学校的学生还是一无所知。对那些特殊学生不是嫌弃就是使他们“在骂声中成长”……于是出现恶性循环,那些原本也许先天有一些缺陷、后天发展滞后的学生(应予更多关爱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年复一年的被骂被批中,性格更加扭曲,直到难以矫正,后患无穷!

3、教师教育中“教师公共关系学”的缺位: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是一种准“公共关系人物”,处于教育“公关”的中心位置——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总是面对全班几十位、上百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位、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以及学生的其他长辈。师范院校是否应当建立与开设《家长心理学》和《教师公共关系学》?是否应该以微格教学等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让参加继续教育的老师去学习、实践?是否应该让师范学校的学生早早地为此做好准备? 我们常常看到新教师无法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他们面对那些年龄、地位往往比自己高很多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要么以孩子老师自居而对家长缺乏尊重,动辄训斥那些可以做自己长辈的家长;要么面对那些不懂得尊重老师、自以为是的家长而气愤、无奈、心力憋屈而无计可施……教育必须的沟通没有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方面应有的配合也随之消失了,给教育带来可以想见的损失……

三、高校“做人之根本”道德教育的缺位

我们国家在治国方面“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确立,教育更是如此。但是,高校本应称之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与学生做人密切相关的课程,至今还叫做“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走在“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路上;开的课程还是毛概、邓论、中国近现代史,最近“改革”了:增加了有关法律教育的教材。四合一组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然而只有四分之一是比较实在的与道德、人生相关的法律课程。关乎做人的道德教育几乎仍是缺位的;而面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蔓延、少数女学生甚至有卖淫现象(并非特别少见)这一现实,性道德、性伦理、性健康的教育是急需的,实实在在关乎人生价值取向而非一味说大道理的有效的德育课程是急需的。但这些恰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基本缺位或曰很不到位的。结果,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女生为了同学、姐妹们的未来和健康(包括预防艾滋病),自己编写“性教材”,在学生中广为传读,并已计划正式出版,央视网站曾有专门报道(点击链接)。这便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做人之根本”某些应有内容缺位的最好批评。而在网上稍稍搜索便可找到现今大学生在毛概、邓论课上抹指甲油、听Mp3、玩手机、呼呼大睡,甚至男女声公然卿卿我我搂搂抱抱的照片,则更是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批评和嘲讽。高校缺位的关乎学生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德育课程快快回归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人生价值观模糊不清、对性道德、性伦理模糊不清的青年,却能有多高的“无产阶级政治觉悟”。

四、高校、职校面向学生德“生涯规划”课程的缺位

面对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窘局面,再看看北京新东方学校徐小平先生的演讲视频(文末有视频),我们就会感悟到“生涯咨询”或曰“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在高中和大学是多么重要。它不同于现在高校在大学生临毕业前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它是人生价值观的在实践层面的再构建,它是人生技巧与人生价值观相结合的具体有用的指导。有了这门课的有效教学为前提,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指导才是有思想认识基础的,也许研究生毕业的青年学子向老板下跪求职令人痛心和尴尬的一类事件会少一些;也许,青年学子的学习和对职业的选择会更脚踏实地,更有招有效……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为解决眼前问题,而“生涯规划”解决根本思想观念和人生设计的技巧问题。而这并非可以等同。然而,如此“生涯规划”的课程在大学有吗?

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周期性长,即使从今日开始开展某方面的革新,而要真正见到成效,往往是几年乃至更长时间以后……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师范教育的学者们、教育行政决策部门,是否应当有更多地深入实际多多开展全方位的调研?教育方面需要研究、改革、改进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对教育缺位的密切关注、研究和及时弥补,功在当代,利及未来;而对教育缺位的忽视呢?……□

                                                 2006年11月15日

                                                 2009年2月25日修改

----------------------------------------------------------------------------------------------------------------------------------

北京新东方学校徐小平先生演讲视频

 

徐小平,著名留学、签证、教育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新东方留学、签证、移民咨询事业创始人。1983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1987任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长、北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1987-1996赴美留学并转学加拿大,获硕士学位和教师执照。在加拿大定居和从事教育工作数年。后担任新东方学校副校长。

著作有:《美国签证哲学》、《加拿大移民面试哲学》、《加大发展哲学》、《图穷对话录》等。

     

相关链接】                                                    

              

  从大学生同居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看教育部如何“严肃查处”“奉旨补课”(深圳新闻网)

  应学俊:必须解开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

  从中美招聘启事之不同说起地址二

 【一虎一席谈】高中文理分科该不该取消

  本站:教育名言与断想


                        【到“教育随笔”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70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