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历史瞬间>永远怀念我的父亲母亲>亲爱的奶奶……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
|||||||
秋天的早晨真是美丽,阳光灿烂,万物自然都归于沉静。奶奶,亲爱的奶奶,您走完了九十一年漫长、坎坷而又丰富、美好的一生,但我们并没有分离,因为爱已经把您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
现在,我站在这里,代表您的16个孙辈和您说话——代表黄河哥哥、黄平哥哥、黄海哥哥,代表小敢、小宏、小庆、小兵、炜炜、竹竹、小曼子,也代表小琼、小莉、兰兰、飞飞和纾纾。在这个时刻,无数回忆在心中涌起,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奶奶,您给了我们这些在您的晚年陆续来到人世的小孩子们许多的爱,呱呱落地的时候您亲手为我们洗澡,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您关心我们的每一个脚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总是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您做的饭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更不会忘记您慈爱的笑容和谆谆教诲。越是长大,我们就越能明白您的爱是何等宽厚、深广。今年五一回来看您时我对您说:“奶奶,我现在知道您是同样地爱我们每一个人的。”您点了点头,我记得您眼睛里闪动的清澈的亮光。
虽然我们出世的时候您早已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也很少提起您过去的经历,我们还是从您的坚忍、顽强、宽容、忍耐和您教导我们的智慧的话语中感受到一颗不平凡的心灵.您告诫我们:“不要戏弄生活,否则你就会被生活戏弄。”这是您一生严谨的写照,“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土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在土里,死了,却能结出许多子粒来.”您告诉我这是深深烙在您心里的一段幼年所听的教导,并且成为您一生做人“牺牲舍己”的根本信条。
对您自己,您谈得很少。
其实您的经历就是一部感人的传奇。九十一年前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您来到人世,是太平洋照相馆程家的长女。您曾深情地对我们讲述怀念您13岁时就早逝的母亲,也许您自己享受的母爱太少,太短暂,您才把这样长久的母爱和您自己完全给了我们。
“五·四”时代,您为了追求女性的独立,追求知识和文化,不顾因家庭反对而遭遇的“经济制裁”,依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您成绩优异,作为当时国都南京的学生代表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70多年后故地重游,我们还陪您寻找过当年您在中山陵亲手栽下的松树。
抗日救亡运动中,您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组织同学去总统府请愿,亲身经历了珍珠桥惨案——您告诉我,您是滚进了一条地沟才逃过了国民党机枪的扫射。
工作中,您是优秀的教师和能干的校长,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被政治运动无情地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但您忍辱负重,默默地把才干和抱负献给了家务操劳,把厨房当作了工作岗位,鞠躬尽瘁,只为让您的孩子能替您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这次您住院的时候,有时听见您的呓语:“炉子上的火熄了没有?冰箱里还有菜……你们去拿出来吃……”您心里时时牵挂的还是这些操劳了几十年的看似平凡琐碎的家事,想着照顾我们;当您说话都很吃力的时候,仍然不断催促我们“你们去吃,你们去睡。”
就在不久之前,您体力稍好一些的时候,就坚持着坐起来,慢慢地自己梳头、自己洗脸,让我想起您和爷爷那永远朴素整洁、井井有条的家。
这次我回来以后,睡在您曾睡过的小床上,望着您卧床一两年来每天望着的天花板,我想,奶奶在床上都在想些什么呢?我曾去医院问您,您说,想爷爷啊,想一个一个小孩子出生的情形……是啊,我听您说过,当年逃难的路上,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中,所有人都去躲空袭警报,只有您一个人在一个破庙里生孩子。我问奶奶您怕不怕,您说,怎么会不怕呢?可是孩子要出世,我不能不让她来啊!您平静的语气更让我看到了您当年的勇气,让我震撼……
您在战争、离乱、政治运动、贫穷、迫害歧视、误解中养育了9个子女,现在他们个个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并且有了16个孙辈和8个重孙。您和爷爷结合的应家已经成为一个和睦团结的大家庭,这是您最大的满足和安慰。您和爷爷63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罕见的浪漫而永恒的爱情。爷爷去世以后,您完全是为了我们儿孙而活,您从不提您的病痛和孤独,却总是催促我们按时返回学习和工作岗位。您用行动告诉我们,爱不是为索取,而是完全的给予和牺牲。
亲爱的奶奶,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奶奶而骄傲,您的一生淡泊物质,却总让人感到内心的富有,品德与尊严在苦难中更显出高贵,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效法,让我们好好做人,好好生活。
亲爱的奶奶,我们舍不得与您分别,但知道您已安息在更美的家乡,永恒的爱穿越时空,将我们紧紧联结在一起,抚平我们心头的伤痛。我们怀着平安与感激送您远行……只是我们因为将再不能在现实中见到您亲爱的面容而在心里禁不住哭泣……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