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陋室斋>方舟子要告诉人们什么?

| 您好!今天是

-----------------------------------------------------------------------------------------------------------------------------------------------------

         方舟子要告诉人们什么?

——  驳方舟子《地震预测的梦想与现实》

安徽/应学俊

 
 

因为看了央视08年6月14日播出的“对话”节目,终于一睹“在美国住了10年”的科普“海归”作者方舟子先生的尊容;通过主持人之口,笔者知道了方舟子曾写过地震预测的梦想与现实一文(以下简称《梦想》),还知道他是从事令人肃然起敬的揭露“伪科学”工作的人。

                   

终于在网上搜得方舟子2008年5月28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那篇文章。认真看下去才知道,在方舟子这位科普作者心目中,关于地震预测只能是、应当是“梦想”,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地震预测的现实则是“蒙”、“骗”,“碰运气”,是“伪科学”。

      

沿用方舟子的逻辑,即如果有谁想研究地震预测预报且取得成果的话,那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这就是方舟子的“梦想说”。如果有谁真的成功地预测、预报了地震,那也只能是“蒙”的,是“碰运气”,没有任何价值,应视为“伪科学”。 真是语出惊人,我们好像见到了国际级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顶级权威。

             

读完此文,才真正体会到何以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笔者想用方舟子的论点和逻辑继续做点推论,看看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照方舟子的观点和逻辑,我国《防震减灾法》

    应该去掉地震监测和预报的相关条款。

              

方舟子在《梦想》一文中写道:“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通观《梦想》全文可看出,方舟子显然是同意这一观点的。

但我国《防震减灾法》第九条明文规定:“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且《防震减灾法》第二章的标题就是“地震监测预报”——可是照方舟子的观点和逻辑,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应该去掉相应条款,何必做那样没有意义且是“伪科学”的事情呢?

周总理倡导的地震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兵种联合作战、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在这一防震的指引下,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有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但是按照方舟子的逻辑,这也属无稽之谈了,因为即使预报对了,那也是“蒙的、碰运气”的。在他看来搞地震预测研究的人甚至周总理——不说他们是“骗子”那也都在瞎忙活。

方舟子对周总理所倡导的地震研究工作方针不仅仅是不以为然的,而且大加挞伐;因为“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这里面自然会有很多“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方舟子在《梦想》一文中就是这样借洋人之口来骂中国人的:“现代科学还做不到的事情,伪科学就会乘虚而入,而且不难找到市场。地震预测也是如此。‘里氏震级’的发明人里克特在1977年曾评论说:‘记者和一般公众冲向任何有关地震预测的建议,就像猪冲向满槽的猪食……地震预测为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提供了一个狩猎乐土。’”

且不说里克特的话是否“句句是真理”,就里氏的原话我们也须注意,里克特这里着重是说“记者和一般公众、业余人士”,并非指专业地震科研工作者。方舟子在这里用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的伎俩,借里克特的话如此恶毒地污蔑和谩骂我国广大新老地震预测研究工作者,这涉及人身攻击了。这是使人愤怒且绝对不能允许的!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方舟子何以对中国从事地震预测研究的工作者如此深仇大恨,要借洋人的嘴巴来糟践他们——虽然借得非常拙劣。仅仅就是“学术打假”?真的就是正义在胸嫉恶如仇?方舟子是学生物化学的,他有这样的学术资格和水平来“打”地震预测科研这样的世界科学难题研究之“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不是研究医学的人也可以在航天领域里对尖端研究进行“学术打假”呢?读者可以判断一下,也欢迎方舟子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二、按照方舟子的逻辑,如下一些例子也都是“蒙的、碰运气”的,没有科学价值

              

1、1975年,我国取得辽宁海城地震预测预防的成功,10多万人幸免遇难,轰动了整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7级以上地震成功预测的范例。——而方舟子引用《美国地震学会会刊》2006年7月一篇综述的分析,说“它是‘混乱、经验分析、直觉判断和运气的混合’”,显然,他是同意这个会刊的观点的。也难怪,方舟子先生竟“在美国住了10年”,在他的思维逻辑里,检验真的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美国的“权威”期刊。

2、张庆洲先生所著几年前出版的《唐山警世录•唐山地震漏报始》一书中披露了大量基层地震监测站、地方地震部门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测、预报了唐山地震的人和;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所制作的大型访谈节目《唐山地震29周年祭(05年录制,并非针对这次汶川地震)中那些现场采访所披露的事实,唐山地区青龙山等地和煤矿由于预测预报了地震而使数万人幸免于难的事实——   这些,按照方舟子的逻辑,要么是“蒙”对了,是“碰运气”,要么是事后的“骗”;因为方舟子坚守“地震是不可预测的”,《美国地震学会会刊》都这么说嘛。遗憾的是《唐山警世录•唐山地震漏报始》一书的《序》恰恰是前国家地震局局长宋瑞祥所撰写,且为正式出版物,张庆洲和出版社也并未因此“官司缠身”。

3、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使松潘、平武、南坪、文县等县遭到破坏。这次地震也被成功预测和预报了——1976年8月2日四川省第五期和8月7日第六期《地震简报》指出:“8月份,特别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或康定、泸定一带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的地震……”——这些,在方舟子看来,自然也是靠“蒙”对了的,而且也谈不上科学“准确”。

4、1990年亚运会期间,北京昌平亚运村附近也发生了一次4级地震。对于这次地震,北京市地震办公室群测群防系统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并把情况迅速报给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又上报了国务院,国务院及时通知了亚运会组委会。因此,尽管这次地震发生在开幕前5小时,由于事先的预测预报,地震并没有影响亚运会的正常进行。——按方舟子的逻辑,这也是“蒙”的,是“经验和运气的混合”,震级又小,不值一提;按方舟子的逻辑,“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明明已经预测到,但由于不敢说百分之百“科学准确”,所以应当让地震信息烂在地震科研工作者的肚子里,千万不可预报。【注1】

5、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地震局按照中国地震局的部署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震情跟踪工作的措施,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测判定,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得到了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联合表彰奖励。而且,这次地震成功的短临预报被称为“是实践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的典型例子”——但是,按照方舟子“地震不可预测”的逻辑推论,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错了,因为奖励靠“碰运气”、“蒙”对了的事情还不错吗?

囿于篇幅,还有一些例证无法一一列举。反正在方舟子看来,再有什么例证,也都是“蒙”对的,因为地震是“不可能被预测”的。

          

但是,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在05年回答央视记者王志时倒是很肯定地说:“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对于地震预测准确的还不多,是否有偶然性这一问题,陈建民局长很肯定地说:“我想说,偶然,不可能这么多次的重复。”诚然,陈建民的话自然也不一定就是真理,但笔者觉得陈建民局长毕竟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比方舟子应该更有发言权,而且他所说是有一定实践和理论为支撑的,并非完全凭逻辑推理或某国外“权威刊物”所论,因而多少比方舟子所说令人信服。而事实是这些对地震灾害并非“偶然”的成功预测预报,正是70年代以来,实践防震工作“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种联合作战、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方针的成果。

在“地震不可预测”的观点和逻辑下,方舟子将成功的地震预测预报无一例外地定性为“蒙”、“碰运气”,甚至直言“伪科学”,这是缺乏理论与实践支撑的,是对广大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污蔑和打击,直接违背我国《防震减灾法》重要精神。为了千百万国民的生存安全和国家利益,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污蔑。不说方舟子先生学生物化学的,即使他是学地质相关专业的,也无权污蔑和诋毁广大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方面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宝贵探索。这与“科学打假”风马牛不相及。方舟子应当向地震工作者道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开拓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不是跟在国外某些专家、学术流派后面无所作为悲观叹息。如果这样,我们对不起在列次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的数十万同胞的亡灵!况且,地震预测预报的“梦想”已经开始部分地成为现实了。让方舟子之流对此熟视无睹吧,我们相信人民、相信每一位有良知有科学精神的地震工作者、相信国家不会对此熟视无睹。

 

三、方舟子不该严谨、慎重一些?

              

方舟子何许人也?据新浪网新闻中心报道:“方舟子,原名方是民,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美国留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之后,他放弃了科学研究,成了定居美国的自由职业者。1994年,方舟子创办了《新语丝》网站,从事文学和科普方面的写作。2000年,网站开设‘立此存照’栏目,专门揭露学术界的腐败行为,使得他一下子名声大噪。三年多来他揭露和参与的学术打假行动已经有300多起,而在这些年中,对他打假行为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注2】

由此看来,方舟子先生并非属于地质相关专业的专家;如果说做学问需要严谨的话,那么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外的科学问题的阐述和判断则更应严谨、小心一些才好。“学术打假”固然很好,但如上文所述对方舟子的介绍无误差的话,3年学术打假300多起,平均每年100来起,平均每三、四天1起,似乎这也难避“有欠严谨”之嫌了吧?这也就难怪对他的“学术打假”而“争论不停”乃至对薄公堂了。 如此“学术打假”往往打击的不仅有骗子,而同时也会扼杀科学领域里真正的跋涉者、开拓者,这是肯定的。

        

1、方舟子有何资格对地震预测预报课题研究以及地震理论说三道四?

方舟子对他所学专业以外的地震预测预报——这一国际前沿课题似乎了如指掌,否则,怎么可以对多年执着于此的新老专家、科研人员语出不逊,好像凡是研究地震预测的都是“伪科学”,都必在他“打假”的棍棒之下——好一个自诩的“孙悟空”。试问:方舟子先生有何资格以嘲讽的口吻来调侃“可公度法”、“旱震关系”、“地质信息有序性”等这些地震预测课题研究的初步理论?方舟子认真读过这些学术论文吗?读得懂吗?有过地震监测、研究的实践吗?如果方舟子不能写出针对性强的逐条具体批驳这些地震预测课题研究论文的文章,仅凭“在美国住了10年”,涉猎过一些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信息,仅凭一般的诸如“沙子堆积”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没有资格对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说三道四,更不应对不同学术观点的人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不能允许的!

 

方舟子,还是不要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还是严谨些吧,在你的看家专业里脚踏实地地做些实事吧。

           

央视请如此专业背景如此缺乏科学态度的人做这样重大问题讨论的“嘉宾”,并给以足够的在央视来说是分秒寸金的时间让他如数家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地炒卖《梦想》一文中那些漏洞百出的东西,这如果不是失误,那就是央视自身观点倾向的表现了,我们倒宁愿希望这是一次失误。这当是另外一个话题。

         

2、地震预测的“模糊”、不够准确正符合方舟子所提供的观点和理论

方舟子在《梦想》一文中还写道:“他们(指我国研究地震预测的新老工作者——笔者注)的精确预测往往都是马后炮,而事先公开发表的预测又往往说得很模糊,涉及的范围太大,在地震带发生的地震都可以被囊括进去,很容易让人产生‘说得很准’的错觉,正如那篇《灾害学》的论文。”乍一看,方舟子这段话无可挑剔。可是细想起来,就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了。

首先,关于“马后炮”一说缺乏可靠系列证据支撑,应视为方舟子信口开河。同时,就目前地震预测的“模糊”、不够精确不是正符合方舟子所提供的理论也是客观存在的“准确地预测地震很难,几乎不可能”吗?诚如方舟子以嘲讽的口吻所说:“一名23岁的硕士生,于2006年发表在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期刊《灾害学》上的论文”预测了“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强烈地震”——用方舟子对地震预报“准确性”尺度来衡量,上述预测似乎有些“模糊”,但是就这样的预测现在看来难道还不难能可贵吗?如果我们重视了这类“名不见经传”的预测,切实加强了对地质断裂带的严密监测和研究,落实这些区域常规的防震、避灾系列措施,那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具有科学精神和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话,那么,是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水平值得重视和评价,还是某本学术刊物是否“名见经传”值得关注和评价呢?在国际上一些专家都认为地震不可预测的情况下,“2008”、“川滇地区”、“发生≥6.7级强烈地震”这几个与川滇地质大断裂带相关且为实践证实了的信息还不重要、还不可贵吗?在当今国际上都难以做到“科学准确”时,我们还要怎样的“科学准确”呢?因为做不到精确到日、时、分及没有误差的经纬度,我们就应该把明明已经预测到的关乎千千万万国民生命安全但可能有些误差的地震信息埋在心里不告诉政府和老百姓,这就叫“真科学”?

当然,方舟子写《梦想》一文时还不知道(他发《梦想》一文过于迫不及待了)今年6月4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地震局的惊心一刻一文中明确写道:“事实上,在中期预报中,孙士(中国地震局首席预报员)和他的同事已经预测到这次发生地震的南北地震带在近期很可能会发生大的地震。”这一信息是如何上报的?如果上报了,领导是如何反应的?目前尚不得而知。(其它相关目前尚无确凿证据的这次地震的预报暂且不说)。

笔者斗胆推测:此次汶川的灾难,很难说与漠视某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或民间人物(也是专业人士)的地震预测研究绝对没有关系,很难说与“地震不可预测”论没有关系。

        

3、关于“没有必然联系”

方舟子列举了一连串动物异常与地震没有产生联系的例子,以此来证明动物的异常表现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是没有联系。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是常见的诡辩术,但这只能糊弄小学生。方舟子大概不会忘记在08年6月8日央视2套“对话”节目中国家地震局何永年研究员的话吧:“……凡是大地震之前,都会有动物异常的前兆,但动物的前兆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还会有其它的一些原因(大意)。地震专家的表述毕竟比非地震专业的方舟子要严谨全面得多,方舟子还是要学着点为好。

固然,这次蟾蜍搬家可能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但非常遗憾的是,08年5月9日四川电视台就播出了这样的新闻,事隔3天——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同样,就在对地震“谣言”成功“辟谣”几天后,5•12汶川大地震也发生了!再加上前文所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预测“2008”、“川滇地区”、“发生≥6.7级强烈地震”;甘肃、四川一带从07年3月份到08年大地震前,小震频率明显逐步提高,直到每六七天震一次,这也与这次5·12大地震毫无关系?敢断言这些都纯属偶然和巧合吗?都是“蒙”的“骗”的吗?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发表那篇文章前考察过这些历史记录吗?这其中的玄机没有值得研究之处吗?并非地震专业的方舟子何必对地震预测这样国际前沿的课题、对这样一些一时很难说的准、说得清的问题随便下断语呢?方舟子先生,你何急之有?

方舟子,在科学面前、面对不熟悉的领域还是谨慎些吧,不要为“科学打假”的数量而忘了一个做学问的人应有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底线。

          

4、事实打破了方舟子的《梦想

方舟子在《梦想》一文中写道:“在日本和美国加州这些大地震频发的地区,地震部门从来没有发布过大地震预报,也从未因此受到指责。”显然,方舟子是想以此为汶川地震毫无预报(主要指对百姓)的合理性以及“地震不可预测”论寻找国外的例子做佐证,他毕竟“在美国住了10年”呀,他有把洋货搬进中央电视台的先决条件——姑且不论这些洋货是否货真价实。

然而,搞科普和一年进行上百起“学术打假”的方舟子先生恰恰忘记了辩证唯物主义法则:事物都是在变化和发展着的,静止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正如几分钟前还平静祥和的北川瞬间便被惨烈的地震夷为平地一样。不要说地震可不可以预测目前尚在争论中,即使国际上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在中国或某个国家成为了现实,而恰恰正因为有了“梦想”。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事实打破了方舟子的《梦想》。不信请看,“从来没有发布过大地震预报”的日本,“日本气象厅于2007年10月1日面向普通市民通过电视等媒介提供‘紧急地震快报’,根据观测到的地震初期微震预测主震的震级,然而在今年1月26日的石川县地震中的预测震级低于实际震级……”(方舟子先生要说“不准确”了)——对于08年6月14日刚刚发生在日本岩手县的7.2级大地震“气象厅的技术人员表示:‘这次的地震规模比较大,所以预报还是做到了。’这次预报中通报的震级比实际震级小了1.1级。”【注3】 不知方舟子先生对此有何感想?

此外,方舟子《梦想》一文中还写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表示,他们不预测地震,而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例如,今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说,在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9.7%,但是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试问:不对地质、地震情况进行监测、预测研究,地震的“长期概率预报”何来?“99.7%”的概率何来?他们所说的“预报”看来当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而言。而且,很难说会不会像日本一样,当研究有所进展时,他们也开始发布“紧急地震快报”了呢。

所以,方舟子先生,世界是在变化着的,对科学还是严谨、慎重一些吧,尤其对未来,可不要因为某种暂时的目的或原因把话说绝了,科学可不是戏。须知: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原来不仅仅是“梦想”,而且是神话,但方舟子当下却正享受着这些曾经的“梦想”所带来的便捷。人类岂能没有“梦想”?——更何况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的“梦想”。

       

综上所述,方舟子《梦想》一文立论是站不住的,逻辑是混乱的,对防震减灾是有害无益的;且与国家修订中的《防震减灾法》的精神严重抵触,也与温家宝总理最近关于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讲话精神背道而驰,更不符合客观实际。央视请来这样一位缺乏起码科学态度的人做“地震能否预测”的对话之嘉宾,说客气一点,实在是一次重大失误。

        

但是,方舟子毕竟是海归博士,思维应该不至于紊乱如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方舟子《梦想》一文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归结起来应该是如下几点:

1、地震尤其是大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发达国家都不搞地震预测预报了,重点放在“研究地震机理和对地震灾害的评估”上。在中国,不仅汶川特大地震没有预报不值得遗憾,不值得反省,而且将来也不要去继续研究地震预测预报了,因为那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科学家都这么说了。

2、凡是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要么是瞎猫碰死老鼠“蒙”的,要么是“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是“伪科学”,需要他来“打假”;由此推论,坚持“地震不可预测”的倒应该是真正的科学家。

方舟子意欲引着我们跟着外国地震专家中关于地震不可预测的这一悲观论点跑,于是让我们在地震预测预报的研究方面就此打住,无所作为。这就是方舟子要告诉我们的。

 

方舟子并非地震研究工作者,更算不上这方面的专家,为何在08年5月28日——汶川地震短短半个月后急急忙忙抛出《梦想》一文?面对国际前沿的科学难题何来如此冲天学术“牛”气?是想为自己的“学术打假”再凑个数?是想以此来自我炒作一下?抑或是想以此坚守“地震不可预测”的学术观点?这些笔者都不敢妄加断言,明眼人可以自己判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梦想》一文,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观点的一些专家们是欢迎的,地震部门和某些相关部门中极少数失职者、官僚主义者是欢迎的,在地震工作中有明显失误或渎职现象而害怕追究责任者更是欢迎的。

           

学术观点的不同是正常现象,学术自由,可以百家争鸣。但以各种手段打压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另一方,甚至允许像方舟子这样地震预测方面的外行借洋人之口对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和相关专家、研究人员进行污蔑、谩骂,这就是不正常也不能允许的了——尤其是在对于地震这样关乎千百万人性命的问题上,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尖端难题上。

        

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前提下,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周总理倡导的“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兵种联合作战、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的方针和国家《防震减灾法》的精神,鼓励和扶持在地震预测、预报等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消除学术门派之间的鸿沟,重视每一项严肃认真的研究成果,不论他是老专家还是青年人;打破地震科研部门和政府以及信息发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人为壁垒,依法做到信息交流和公开渠道畅通,责任到人;进一步做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并尽可能上升到理论,一点一点地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取得发展和突破。我们绝不能让方舟子以及某些专家的“地震不可预测”论引导我们把长期积累的地震预测经验和所探索的理论束之高阁,如果那样我们将对不起周总理的在天之灵,对不起历次地震中罹难的几十万同胞。一时做不到“科学准确地预报地震”,我们应当从中长期的“地震概率预”开始做起,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首先加强已知地质断裂带、地震活跃区域百姓的防震、避灾教育与疏散、避灾、自救的演练,使之制度化、常规化。为了悲剧不再重演,领导们、媒体们、专家们应当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有很多已经在做,比如防震减灾法》已经在修订。方舟子的“地震不可预测”论唬不倒人

       

今悉:08年6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最后一部分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笔者以为,方舟子是不是要这样告诉总书记:“总书记呀,您说的‘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应该不包括地震吧?因为地震是不可预测预报的呀,谁要说地震可以预测那可是‘伪科学’哦……”(胡锦涛总书记以上讲话见人民网报道-可点击)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08年6月26日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专题讲座中明确指出:“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点击链接

          

以上是笔者——   个纳税人的基本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但确实是经过认真反思和研究之后的观点。诚然,笔者也不是搞地震专业的,坦率地说,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肯定也比方舟子差很多。但笔者自信比方舟子先生多了几分冷静客观,多了几分看问题的全面,多了几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认真态度,更没有忘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国外某某专家的观点作为检验科学真伪的标准。方舟子当然可以继续坚持他的“地震不可预测”论,那是他的自由。笔者非常愿意看到,当大地震来临时他能够幸运地找到属于他的“诺亚方舟”。

2008年6月17日

2008年6月27日修改

-------------------------------------------------

 

1见“北青网”http://ynet.myspace.cn/t/3695047.html

2见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4-04-02/16342207676s.shtml

3相关信息见网易新闻和星岛环球新闻

           http://www.chinanews.com.cn/gj/yt/news/2008/06-14/1281914.shtml

           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806/t20080614_795558.html

 

 

      

小资料:

2005年12月31日,新浪网以《专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地震是能够预测的》为题,对这期节目的内容予以了转载。

在接受央视记者王志的专访中,陈建民局长客观地谈到了地震预测的难度和复杂性问题,但他仍然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王志: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也有一些国外的专家有很悲观地结论,觉得地震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能被预测的。

陈建民: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学术上观点的不同,和地震能不能预测本身没有直接联系,有些专家通过他的研究,或者他对地震自然事物事件的认识,他认为可能从意思上很难发表他的观点。

王志:您是局长,同时更是专家,您的学术观点是什么?地震能够被预测吗?

陈建民:我认为地震是能够预测的,首先实践已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刚才谈到了海城地震,谈到了30年来还有20几次比较成功的,或者有简单实效的预测预报。

王志又问:但是预测成功的次数跟实际发生的次数相比,概率太低了,太有偶然性的。

陈建民:我想说偶然,不可能这么多次的重复。当然我们这里有失败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我刚才说的有漏报的,也有虚报的,也有成功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认识客观世界、自然世界的认识不断地完善,我相信总有一天地震预报会达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水平和程度。

由于地震预测的复杂性,所以,世界各国对地震预报的发布都极为谨慎,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在政府,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本站注】

㈠ 关于“地震预报发布权在政府”,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地震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数次指出是就“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而言。

㈡ 陈建民05年接受采访时,07年云南省宁洱县成功短临预报6.4级地震的事件尚未发生。此次地震成功的短临预报被称为“是实践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的典型例子”。在某些眼中,那次预报大概也是“偶然”“蒙”对的,也不“科学准确”,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甚至是“伪科学”。呜呼!

 


      到“教育随笔”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70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