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网站首页|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教育随笔|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留言板|本站时评

   导航>首页>语文教育>资料: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

| 您好!今天是

-----------------------------------------------------------------------------------------------------------------------------------------------------

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

                                    (资料来源:摘自《生活周刊》 2008/03/总第470期)          

 

……

的确,在古腾堡计划、谷歌图书馆以及无数富有共享精神的网民的推动下,今天的互联网上已经可以找到为数众多的电子图书资源——绝大多数是免费的。

虽然在电脑屏幕前看书并不是很使人舒服,但毕竟在电脑屏幕前阅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因为那里的资源还是太丰富了。

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手机、PDA、PSP、MP4播放器、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的一个附加功能。……

 

但印在纸上的字和液晶屏幕上的字是不同的,人们还是习惯于买来纸质的书阅读,尤其是长篇的大部头——即便是在电脑前长大的一代,即便是对那些已经基本习惯在电脑屏幕上阅读的人也是如此。

2006年1月5日,索尼公司CEO

华德·斯特林格在2006国际消费电

子展开幕式上演示索尼电子书

 

微软电子阅读部门的比尔·希尔(Bill Hill)曾深入研究人们的阅读模式,在他看来,目前的电脑屏幕显然并不适合阅读,而这是一个由人眼的结构与功能决定的生理问题。“书经历了550多年的技术演进,完全为适应距离眼睛和处理信息的大脑的那4到5英寸而设计。这是一台高清晰扫描仪,可以在1秒钟内扫描5个对象,在20毫秒内从对象间移动,而且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这样做。”由此,国《新闻周刊》记者史蒂文·李维(Steven Levy)在2007年11月17日发表的封面故事《阅读的未来》中指出,几个世纪以来,最适合人们的阅读载体早已确定,那便是可以捧在手中、放在眼前,歪倒在床上慢慢细看的东西——书。

            

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人们总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副教授约瑟夫·雅各布森(Joseph Jacobson)创立于1997年的电子墨水公司最近格外引人注目。原因在于索尼阅读器(Sony Reader)和亚马逊Kindle这两大近期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其核心技术都是电子墨水公司研发的电子纸显示技术。

自从索尼阅读器和亚马逊Kindle上市以来,对它们的显示能力可堪媲美真书的赞誉之词到处可见。尤其是比索尼阅读器晚一些推出的亚马逊Kindle,从一块显示屏上,几乎可以感觉到新闻纸的纹理与油墨的微凸。当阅读体验可以等同于纸质书时,电子书对于一个经常阅读又经常旅行的人的诱惑变得无法抗拒——你以前能想象背着一套《大不列颠百科

Amazon 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全书》到处走吗?而内存告诉你,里面至少还能装下20部《莎士比亚全集》。

           

Sony Reader

采用电子墨水技术的 Sony Reader 可达到印刷品的阅读效果。其内置的存储器可存储80本电子书,并可使用记忆棒或CD卡扩展。电池可以支持翻页7500次。索尼专门为电子书用户准备了Connect 电子书商店,有2.5万本书可供购买。

除了电子书,该款阅读器还可以同样的质量显示PDF、DOC文件、博客、新闻和JPEG 文件,以及通过耳机收听MP3AAC音乐。但不支持无线网络功能。

 

尽管这些电子阅读器不可能颠覆和取代纸质书籍的使用,但它们的出现必将带来出版业、电子行业、

 
 

索尼阅读器(Sony Reader)

教育业等一系列的变革。毕竟它的大存储量、便携特点和便捷的检索功能是传统纸质媒体所无法媲美的。□

   

 

 

 

 

 

 

2003年9月,东芝公司推出的SD-Book

   

相关链接】                                                    

  浅论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本站)

  构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平台(本站)

  “应试教育论”可以休矣(本站)


                        【到“语文教育”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