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关于本站| 语文教育| 陋室斋| 教育理论 | 教育随笔 | 教育技术| 师生Webquest| 行知研究| 历史瞬间| 视听苑 |留言板

   导航>首页>语文教育>浅论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2

| 您好!今天是

-----------------------------------------------------------------------------------------------------------------------------------------------------

  承前页                            安徽/应学俊                                           P.2

三、阅读教学的革命:按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

            

“革命”之行动的前提是思想认识的到位。我们现在假设在认识到位的前提下,探讨阅读教学实践层面的革命。

             

按怎样的方法组织阅读教学是比较正确的呢?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来考虑。也许有人要说,阅读本身的规律和教学规律是一回事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教学有教学的规律。但是,我们不可忘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陶行知先生在谈到教学方法时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先生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教学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实际运用。那么以阅读过程来说,“做的法子”就是指为实际生活、学习、工作而阅读时所必须运用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研究阅读的“学的法子”和“教的法子”,就必须从实际阅读的“做的法子”开始研究——即研究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

            

笔者就有效阅读的过程,对成人、中学生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做过一些个案研究,结合对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先生对学法指导的某些观点的验证,试得出有效阅读的如下规律:

           

① 有效阅读的前提是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有比较明确阅读的目的(一般休闲阅读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② 非常注重文题,注意阅读提要、指南一类文字,善于抓住“提要、指南”这类“钥匙 ”,从这个“窗口”进入这篇文章的世界;也不要忽视读图;

③ 进入文章后,尽快发现全文的重点、关键部分所在,明了自己在理解上的困难部分所在;

为把握全文发现文章大概的总体构成方式(所谓“结构”),大致明了作者的思路;

⑤ 精读重点、关键部分,准确理解文章的核心(根据阅读目的,或侧重思想内容,或侧重表达方式,或二者兼而有之);

⑥ 始终主动将阅读内容与有关实际生活、实际体验联系起来,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做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⑦ 就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者(学生)始终应为阅读的主体、主角,在教师的激发、诱导、指点下,采用“复式阅读”——即眼、脑、手(圈、划、批、注)、口并用,有时再用上耳(欣赏优美的范读朗诵 和老师必要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如遵循以上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考虑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的选择应该是合理的, 是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的养成的。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欲望、明确阅读目的上无论怎样下功夫都不为过。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列宁这句话再次印证了情感目标必须落实的必要性。所以,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学生进入阅读过程(而非“听讲”过程),这是首要的。这既是有效阅读的规律,也是教学的规律。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动力),再给他们以充裕的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教师则当好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指路人 、探索问题克服困难的“加油站”,在学生可望不可及或极重要之处给以启发或讲解或组织讨论探究。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任务是激发、组织、指点迷津和搭桥铺路;无疑,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所占用的时间肯定应该少于学生自己阅读、讨论的时间。

         

如此组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越来越浓厚, 因为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富有挑战性的越多过程中感受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深得吾心”;他们“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通过中小学两千多节阅读课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然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分析思考能力;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校、在更远一点的将来打下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这正是素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审视现今在许多课堂教学中还在继续着的一些违背规律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们难道不是可以深切地感觉到阅读教学非来一场“革命”不可吗?

 

三、阅读教学面对另一种革命:应对信息剧增、电子阅读、读图时代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到来,每天的信息量剧增。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稍微热门一点的关键词,将会搜索到相关信息成百上千条。Internet 实现了信息的迅速廉价传播。阅读的媒介已经不再仅仅是纸质书报,阅读媒介已经扩大到网络阅读、电脑阅读以及由此产生的包括多功能多媒体手机在内的各种便携式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读器的优越性是它的存数量特大。如右图就是一款和书本外形酷似的专门电子阅读器,具有触摸屏幕操

2003年9月,东芝公司推出的SD-Book

 

作的功能。(关于此类电子阅读的介绍,点击上图或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网络阅读、电子阅读虽然不能说与传统纸质媒体阅读有根本性的不同,但还是有诸多特点的。其中读题、读图、速读以及信息检索方法、排除无关信息的引诱等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还有信息工具的使用,这些都必然成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必须面对挑战,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无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但是,目前关注这一问题的学校和老师可以说还很少。

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普遍增设电子阅读、网络阅读一类课程,但在常规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渗透具有电子阅读特点的因素。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当今有一些不具有电子阅读和网络搜索信息能力的人,他们对信息的获取是有一定困难的,有时他们不得不借助他人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首先以“读题”为例。所谓读题,就是一种从题知文的能力。题目是一则阅读材料信息的高度浓缩或某些核心意义的象征,是了解这则阅读材料的窗户,是读材料的“眼睛”。当我们要在许多信息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时,读题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信息搜寻的效果。对文题的理解、把握越准确越周延,搜寻中的筛选就会越快。

要培养读题能力,就必须培养“审题”的习惯和能力(非作文范畴之审题)。要培养学生就题目质疑推想阅读材料核心内容可能涉及的范围等,为后一步的速读做准备。

 

其次,以“读图”为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课外读物中的插图越来越多,读图逐渐成为一种需要和时尚。“动漫产业”也随之产生。大中小学生往往更喜欢看有图的读物乃至完全的卡通读物。读图网站或读图栏目也随之产生,如“图读万象”、“视觉阅读”等如雨后春笋。“一图抵十文”逐渐成为编辑出版部门的信条。确实,有时一幅图所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对图的解读能力也必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能力。

诚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都会有两三篇“看图学文”,似乎是应对读图时代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编者的如此意图未必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看图学文往往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图文对照”式阅读。

其实,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早至幼儿园,起码也是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的。但教师是否有培养“读图意识、读图能力”这样的观念,决定着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插图能发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如果仅仅把那些图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辅助工具,那就未必能培养起读图意识和能力来。而对“读图能力”的具体研究,那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四、阅读教学革命的几个突破口

                  

1、观念的革命。这是首要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论微观还是中观的。观念的革命中, 必须真正理解“三维目标”,理解21世纪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的 再认识与再探索;根据阅读的客观规律思考教学原则、方法、教学评价标准。

         

2、教材的革命。现有教材已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科研、改革的大部分成果,有很明显的进步。但从“面向未来”的角度考虑,我们的教材还应不断修订。主要应着眼:

① 内容的更新;

② 根据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标,安排循序渐进的教学序列;“导读”或曰“阅读提示”的编写怎样更好地体现有效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过程;

③ 课后习题的设计应大大提高阅读实践和技能联系的可操作性,并适当与测试方向靠近,以此引导学法和教法;

④ 阅读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在《自读课本》的编写出版上有所体现;但使用情况很差,有很多学校、班级将其束之高阁。其原因何在?对策如何?

                       

3、阅读测试方法的革命。目前 中小学语文测试卷一般有三大版块内容组成;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占50%—55%,其中纯考查课文内容记忆的约占15%—20%。二是阅读能力考查,占15%—20%;但其中往往又涉及汉字的音形义记忆和理解、标点符号运用、修改病句错别字、修辞常识等,成了综合能力考查;而真正考察阅读能力能力的题目往往仅占7%—11%,且题型及判卷方法落后、欠科学,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作文,占20%—30%(本文对此不论及)。初中语文试卷也大体如此。

客观地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承认,测试卷——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测试卷有时比教学大纲和行政指令更具权威性和导向性。从这一点意义上讲,阅读测试方法的革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语文综合测试中,对纯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考查,其权重不应低于0.25 —0.4,(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提高)。阅读能力的考查不应是含基础知识在内的综合语文能力考查,而应是相对单一的侧重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的考查(字词以及标点、修辞等固然是阅读的基础,但它们毕竟是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技能部分——正如写作文必须用到字词、标点一样,但对作文的评判主要不是依据错别字的多少)。在这方面张志公先生作序并给予充分肯定的香港学者施仲谋先生所著《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一书,很有参考价值。

命题格式、题型的设计在测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科学与否,会给评价、分析、研究带来一系列的重要影响。笔者综合本人学习、研究和实践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命题格式及题型较有利于相对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①最好理由式;②简单问答式;③改错式(非改错别字并举等,而是根据所读文章内容修改某种表述,可考察基本内容掌握);④排列法;⑤配合式;⑥是非题(即判断题)⑦ 填充式;⑧选择法;⑨简要论述式。

          

4、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革命。观念、教材、阅读测试方法的革命,必然能大大推动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革命。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能不看到,阅读教学方法的率先革命,也能促进教材和测试方法革命的进程,只不过难度可能更大,更要有勇气,要有科学探索的精神。

                

阅读教学的革命是一个大课题,不是笔者这篇小文所能阐述得了的,故曰“浅论”。

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说:“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让我们以创造的精神、深远的目光和时代的责任感,踩在前人和巨人的肩膀上来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为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3月修订


   第一页  【第二页】 


相关链接】                                                    

  谈窦桂梅之“语文·课堂·教学”——窦桂梅课堂教学多视角辨析

  资料: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     叶圣陶: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

  链接:阅读中的六种好习惯

  构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平台


                        【到“语文教育”

 

 

                                                                                                       

 

版权所 ©【语文·教育·研究】网 '2003 注意:建议选择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辨率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 E-mailyxj701@163.com

备案序号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