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

首页>>本站时评>>丘吉尔、先贤祠及其它 (P.1.)

| 您好!今天是:

 

 
 
   
 
 
 
 

法国先贤祠外观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  撰写时间:2007年4月 

   

央视大型纪录片《文明之路·走近地中海》摄制组主创人员之一赵虹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有人赞叹丘吉尔的爱国精神;有人说糊涂的首相不分轻重;也有人说这是一位伟人对文明最崇高的赞誉——文明的传承和输出,才是决定这个国家独特性和民族命运的根本。从进入《文明之路》这个团队开始,‘文明’就成了我们衡量和审视一切的坐标。”

丘吉尔一生发表过很多精彩的演讲,令人深思的

 

人们在先贤祠里凭吊、瞻仰先

贤,缅怀他们杰出的贡献,继续感受启迪

 
 
 

1956年,毛泽东阐明: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为他认为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随形势的变化分别依附于不同阶级的特殊阶层。毛泽东曾把知识分子同其所属阶级的关系比作“毛”与“皮”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但是从他们的家庭出身看,从他们的生活条件看,从他们的政治立场看,现代39年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多数是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的。数十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体.……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但是,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中国的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

至理名言似乎也不少;而二战时他的这句话缘何似乎被视为至理名言而广为流传?这无疑是值得玩味的。

也许笔者孤陋寡闻,至今未见有关对这句话专门的解读性文章。但一位网民在他的博客里说:“……可见,文艺复兴在英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的一些观念与思想都是极富推动及震撼力的。‘播下一颗思想,收获一种人生’,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带给了欧洲一种全新的理念,解开了一直束缚住人们的思想,真正的‘文化革命’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这是他对于这句名言的解读,不论是否非常妥帖。

我们只需思考一个问题就行了:莎士比亚?不过一介文人、亦即所谓知识分子、文学家,或者再加上一个“思想家”的头衔吧,何以就比一个印度更加超值?按中国的一位伟人按阶级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知识分子只不过是需附在某种皮上的"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知识分子是需要某个阶级供养而需要给一口饭吃的人,他们没有工农,没有军队,可谓“脚下空空”,他们能做成什么?……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思路。然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思想家有何价值?真的就是必须依附于某种皮上的“毛”?我们顺着丘吉尔的思路想下去,答案也许并不难找到的,尽管答案也许并不唯一。

哪些人入住法国的“先贤祠”?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先贤祠”(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制宪会议就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伟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石柱之上,镌刻着一行铭文:"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

先贤祠内安放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其中政治家仅有11位,约占七分之一15.3%。为何有权决定国家、社会大事的叱诧风云的政治家入住先贤祠的如此之少呢?他们是以怎样的标准来决定入住先贤祠的“伟人”的呢?

政治家入住先贤祠比较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某些政治家可能叱诧风云于一时,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未必都能称为推动历史进步、国家发展的有功之臣;有的政治家的作为可能恰恰阻碍了历史发展和国家进步的进程——因为政治家所代表的往往是某一个政治集团或阶层的利益,尽管这个政治集团或阶层可能代表了相当多的人的利益,但它们毕竟是一个非全民性的“政治集团”或阶层,难逃一定程度上的狭隘而无法代表国人的最大多数,更难体现人类的某些共识;如果这个“政治集团”再产生出独裁与专制这样的怪物,那就更难说能代表什么了!而可以称为“真理”的东西,一定是可以代表国人的整体利益乃至人类共识的,是有利于历史正向发展及国家之富强和进步的,是经得起时空考验的。

尽管也有伟人、名人移进、移出先贤祠的事情,但不管怎样,从这法国先贤祠可以看到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文明传承的重视——而不是对某一个人。请看:卢梭棺木上镌刻着“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可以说无以复加。先贤祠的山墙壁面上是大卫1831年完成的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而非“国家”)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由此看来,他们选择“先贤”安放于先贤祠的标准大概不会是某一组织、党团或依据某种意识形态、某一些人制定的“基本原则”,而是国人全民乃至全人类的共识,是看在推动祖国、社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因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些超越政治派别、学术流派的人、思想、作品、理念。比如:卢梭恰巧与伏尔泰面对面,这似乎是历史的一个玩笑: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置身于这般的场景,想象着左翼、平等、革命与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面面相对,这可以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啊!

看来,在法国先贤祠里是没有“舆论一律”的,有的却是“自由”与“历史”——这正是令人难以遏制遐思之所在:法国先贤祠里里安放的先贤,包含了不同思想流派的不同人物,他们生前有的也许一直是观点对立的,但是今天在先贤祠里还让他们的塑像“面对面”而立……因为人们承认他们都曾深深启迪过国人乃至人类,都对法兰西的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先贤祠”及其入住之主人

中国有堪称“先贤”者吗?中国有“先贤祠”吗?答案应当是肯定的,老庄、孔孟、李时珍、毕昇、张衡、孙中山、陶行知、毛泽东、邓小平……而如法国那样国家级的“先贤祠”似乎也是有的,比如:孔庙、中山陵、某某纪念堂等。所不同的是:法国的一个“先贤祠”里入住了72位先贤,使用率可谓高矣!而在中国,诺大的中山陵里只住了一位先贤,在另一个更加显赫的“纪念堂”里,住着的也只有一位“伟人”,其它先贤皆无栖身之所(孔子倒是例外,地位特殊)……显然,中国被“国家”确认且有栖身之所的“先贤”皆为政治风云人物,与政权相关(孔子除外)。此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据说,世界上除了古埃及法老保留了遗体,还有就只有列宁、中国的那位伟人、朝鲜的金日成和越南的胡志明,皆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抑或也是一种“文化”使然?但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呢?呵呵,我们该怎样想、如何说呀?

(未完,接下页

【前一页】  1  2 后一页

 
 
   

前一篇:

高华教授:我为什么要研究延安整风?

后一篇:

1957: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消失(朱正/文)

 
 

 
                       
 
 
 

凤凰网在线直播

公历与农历对照互动查询历书

中华在线汉语辞典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