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1957-1965>李锐:“大跃进”亲历记(摘/转载) | | 您好!今天是: | |
|
点击这里展开:关于“大跃进”
“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政治、建设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毛泽东等人在建国及初期发展的面前滋长了骄傲、目空一切和急于求成的情绪,还企望着中国经济尽快发展起来,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取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地位而代之——这,导致主观意志决定论的唯心主义泛滥,无视客观规律,以战争的经验搞建设,听不得不同意见,独断专行,对不同意见一概以“右倾”“右派”的罪名予以打压,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未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全国性灾难。 毛“急躁冒进”的原因,沈志华教授有基于档案与史实的有说服力的叙述与评析。(点击:浏览相关视频) “大跃进”是各行各业的“大跃进”。在工业上,典型的是全民“大炼钢铁”,农村则兴起“人民公社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运动,似乎共产主义指日可待。违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终致规律的惩罚,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巨大挫折,并直接导致波及全国的打饥荒,饿死数千万百姓。 除所谓“反右派斗争55万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遭到迫害,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中,全国有300多万干部群众因为对“大跃进”有不同意见或执行不力,而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各种处分和打击,上至省长,部级领导,下至普通群众。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的氛围中,违背规律的“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它是“果”,而不是“因”。 如果说工业上的“大跃进”后来有了明显有效的纠正,而“人民公社”则只纠正了过激的“共产”因素,一直维持到毛去世及改革开放,才彻底终结。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点击这里:收起/Close) |
相关资料/视频
重读历史——
·李锐· |
作者:李 锐 来源:《文摘报》(网络)等 获得信息时间:2004/08/19 本站编辑转发 |
【本站按】关于“大跃进”的总体介绍,可点击左图下方“展开”浏览本站综合信息。本文作者李锐先生,曾任水利部副部长(兼职毛泽东的秘书),但在“大跃进”等问题上因有一些不同看法触怒毛,而在1959年庐山会议遭到严厉打击,开除党籍;1962年获平反;文革中再受打击,直至关进秦城监狱……几十年命运坎坷多舛。直到“文革”终结后才获彻底平反。 本文摘自李锐著《大跃进亲历记》一书。(点击这里浏览:李锐简介) 点击下面提纲,可选择浏览: 三、 可悲的帮闲者和发动者 四、灾 难 |
可以先看一个关于“大跃进”的短视频,了解概况:
(若播放不畅,点击暂停,二三十秒后继续即可)
|
【对比观看】1956 年纪事之一:对峙--冒进与反冒进 |
那几年,安徽省凤阳县全县死绝8404户,死 、跑而空的村庄27个。
村民严俊冒告诉记者:“1960年,我们村附近有个死人塘,浮埋着许多饿死的人。为什么浮埋?饿得没力气呀,扔几锹土了事。说起来,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冤魂。
人饿极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的一位亲戚见有人到死人塘割死人的腿肚子吃,她也去了。开始有点怕,后来惯了,顶黑去顶黑回。
我问她:“怎么能……?”
作家王立新1980年代曾赴凤阳采访过,以上则引用于他的报道。
(本站注:另参见视频《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回忆大饥荒见闻》| 【鲁豫有约】李锐60年的忧与欢)
一、“烧”得不轻的计划
毛泽东最近(1958年6月,引者注)的谈话要点:
|
【注】“第二个五年计划”任务:提前实现“农业纲要”。基本建成完整工业体系,即完成工业化。不仅在全国,各大区也如此,5年超过英国,10年超过美国,大大推进技术改革,为10年内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打下基础。
关于二五计划指标,这是八大二次会议后北戴河会议前调整的最高指标——
钢6000万吨,可能低了,还要修改。
电2300-2400亿度,5000-5500万千瓦。
油3800万吨(包括小型炼油厂)。
煤6.5-7亿吨。
化肥4000-4500万吨。
水泥6500万吨。
木材1.3亿立方米
棉纱1500-1700万件。每人布18-23米。
糖600-700万吨。每人20斤。
铁路4万里。 投资3000亿元。包括预算内外,专县自筹。
1958年元旦社论发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图为1958年河南省信阳市郊五里墩荒丘上密布的“土高炉群” |
二、漫天飞舞的“卫星”
先看一则有意思的“民谣”——
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
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蚕长猫样大,猪长像大象;
一颗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胖娃娃;
鱼秧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样;
玉米杆儿穿九天,浑身棒子有几千……
今天人们无疑只会把它们当作“神话”,然而当年,它们却不是文学作品中的“神话”,而是堂而皇之发表在党报党刊上的新闻。(P.41)【本站注:若以当今“科学发展观”来看,如果这首“民谣”里所说成为现实,那是可怕的基因变异,将令人恐慌!】
▲ 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农业“高产卫星”可以说是农业高产计划指标的产物。
“农业四十条”的第二条,就是“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其具体指标是: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产量——
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
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
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
棉花每亩平均产量(皮棉),由1955年的35斤(全国平均数),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
其他农作物产量,草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只是要求积极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增产目标,“农业四十条”,提出了10个方面的措施,包括12年内水田和水浇地面积由1955年的3.9亿亩扩大到19亿亩左右、年产化肥达到1500万吨、增加谷种种植面2.5亿亩、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由1300万亩增加到1亿亩左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虫害和病害等具体指标。
“农业四十条”提出的粮食单产指标,就全国范围来说,要想实现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直到1980年代我国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才达到400斤的水平,1967年时还在200斤徘徊。至于它提的一些增产措施的指标,更是脱离了实际可能性。
到1967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不仅没有扩大,反倒缩减了9208万亩;其中稻谷的种植面积有新增加,但也只增加了1894万亩,离2.5亿亩的目标相差很远;农用化肥的年产量才161.4万吨,此前的1966年的产量曾达到240.9万吨,离1500万吨目标也差得很远.(P.42)
八届三中全会批判“反冒进”,指责主张反冒进的同志是“促退派”以后,便把“右倾保守”思想看成了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障碍……批判“反冒进”的直接后果,就是“大跃进”的兴起,这里的“跃进”不是建立在客观可能性基础上的快速发展,而是把人的意志强调到极致的结果。
从此,外部客观的因素被看得可有可无,而主观意志则被夸大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人们主要甚至仅仅凭着自己的愿望,来设想提高农业产量的计划……
1958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就是《乘风破浪》。【转载者注:1957年“反右”,党内外所谓“右派”都被打倒了,被“专政”或流放了,没人再敢“说三道四”了,似乎可以“乘风破浪”大干一场了…】1958年1月南宁会议进一步批判“反冒进”后,农业产量计划的高指标风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举几例:
河南省2月份提出,1959年就要基本实现水利化,争取1962年超额完成“四、五、八”(即上文农业四十条第二条的产量计划400斤、500斤、800斤),到196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0多亿斤。(事实上,河南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才达到580亿斤,接近600亿斤)
广东省提出,到1962年就要实现全省粮食亩均年产800斤的目标,到1967年实现亩均年产1000斤,总产量由218亿斤增至480亿斤。(事实上,广东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才达到392亿斤,也没有达到480亿斤的水平)
陕西省提出,8到10年内使八百里秦川的粮食亩产达到800斤,总产量达到115亿斤。
江西省提出,“十年规划,五年完成”1958年粮食总产量由140亿斤增加到175亿斤。
河北省提出,到1962年即实现“农业四十条”的产量目标,粮食亩产500斤,棉花(皮绵)亩产100斤。
各地提出的高产目标,都脱离了本地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空中楼阁”。只要看后来的结果就能说明这一点。
如果说高指标是附着在“大跃进”温床上的种子,那么,“高产卫星”则是这个种子生成的恶果。在“大跃进”的气氛下,只要有高指标,就必然会产生“高产卫星”,这是“大跃进”运动自身逻辑的结果。当然,“大跃进”运动发动起来之后,高指标和“高产卫星”又是同时并存、彼此促动的,高指标引发了“高产卫星”,“高产卫星”又催生出更高的指标,两者形成愈演愈烈的浮夸循环。(P.44-P.46)
▲ “卫星”们
……从成都会议到八大二次会议,毛泽东一再号召“破除迷信”、破除教条,浮夸之风迅速弥漫全国。
进入1958年夏收以后,比原来那些“高产典型”更高的“卫星”,一个接着一个“腾空而起”。用《人民日报》的话说“进入5月以来,丰收的喜报像春天的燕子,在祖国的天空到处飞翔;高额丰产的新纪录如滚滚的海浪,一个高似一个地向我们涌来。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上下,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水稻生产要加油》,《人民日报》1958年6月20日社论)。
就“高产纪录”不断产生出来这一点讲,《人民日报》当时的确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刘少奇后来说过这样的话:“大跃进”的发动,《人民日报》要负一半责任……(P.47)【转载者注:可我们要说,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领袖和中央一些领导要负全部责任,因为《人民日报》只不过是他们的“喉舌”而已,如果不紧跟领袖,领袖就会说这是“死人办报”,就会撤换编辑、领导。难道不是如此吗?《人民日报》是替罪羊罢了。
据《人民日报》报道——
6月8日,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产2105斤。
6月9日,湖北襄阳专区大面积小麦亩产1500斤。
6月11日,湖北光化县幸福社11亩小麦亩产3215斤。
6月12日,河南遂平县卫星社2.9亩小麦亩产3530斤。
6月16日,湖北谷城县星光乡替乐民社亩产小麦4353斤。
6月21日,河南辉县亩产4535斤。
6月23日,湖北谷城亩产4689斤。
6月30日,河北安国县亩产5103斤。
7月12日,河南全国小麦亩产最大的“卫星”亩产7320斤。(P.48)
以下是“卫星”榜之一:
稻 别 | 创 造 单 位 | 亩产(斤) | 材料来源 |
早 稻 | 湖北麻城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 | 36,956 | 8.13 人民日报 |
中 稻 | 安徽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 | 43,075 | 8.21 新 华 社 |
水 稻 | 河南商城余集乡跃进人民公社四队 | 30,009 | 8.30 河南日报 |
中 稻 | 湖北应城白湖乡长春社 | 43,869 | 8.30 人民日报 |
中 稻 | 湖北谷城黄畋乡新农村一社 | 52,658 | 9.1 湖北日报 |
中 稻 | 湖北麻城熊家沟乡建新六社 | 52,599 | 9.1 人民日报 |
中 稻 | 广西环江红旗人民公社 | 50,090 | 9.4 广西日报 |
中 稻 | 广西环江川山区洛阳乡 | 37,315 | 9.4 广西日报 |
中 稻 | 广东逋县星子乡田北社 | 60,437 | 9.5 人民日报 |
中 稻 | 云南漾濞平坡乡平坡社 | 33,492 | 9.6 云南日报 |
中 稻 | 云南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全平县卫星人民公社 |
60,479 | 9.9 云南日报 |
水 稻 | 河南信阳鸡公山乡人民公社 | 48,925 | 9.9 河南日报 |
中 稻 | 广西环江红旗人民公社 | 130,434 | 9.18 人民日报* |
中 稻 | 四川卑县友爱乡第九农业社 | 82,525 | 9.18 人民日报 |
水 稻 | 河南光山钢铁人民公社新民大队 | 31,302 | 9.20 河南日报 |
水 稻 | 河北定县超美人民公社西坡生产大队 | 30,216 | 9.25 河北日报 |
水 稻 | 河北定县超美人民公社西坡生产大队 | 34,178 | 9.25 河北日报 |
晚 稻 | 湖南浏阳县红专人民公社 | 66,277 | 10.22 新湖南报 |
…… ……(P.61) |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延伸阅读】 |
||
|
||
(本站 2004-10-29 编辑转发 / 2020-05-19 更新)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