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计划经济”是共产专制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基本制度要素和标志之一,它是至今被标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保证。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的“统购统销”就是计划经济的典型标志。
然而,国际上是不承认这样的专制经济体制的,国际公认只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才可能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每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和迸发;市场经济国家是不会与计划经济国家、与实力雄厚的国企、央企去“竞争”什么的,因为以“国家”对个人或个人群体竞争,有失公平。所以,1949年开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中国除了与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些贸易往来,通过香港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有少数贸易,基本上自个儿同自个儿玩——名曰“自力更生”。可当文革后走出国门才发现,中国有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虽然还抱着“公有制为主体”不放,但对外,还是宣称中国是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可是,“市场经济”前冠以“社会主义”,那是个什么东东呢?它的准确内涵是什么呢?动辄以“举国之力、国家之力”的国企、央企与国外私企、民企竞争,这算得上“平等”吗?——终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出了大麻烦……
中国还要不要意参与国际化贸易?是开放还是继续自个儿独玩“自力更生”?——这对中国是否进一步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重大考验。如果坚持不再做实质性的改革,中国还能在“国际游戏”中玩吗? (文字于2018年11月更新)
(点击这里: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