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的位置:首页>>语文教育>>福建/林润生:评窦桂梅老师的两个课例(P.1.)

| 您好!今天是:

 
   
 
 
 
 
 
窦桂梅教学场景一瞥
 

窦桂梅,北京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其它过多头衔略)。

  1. 应学俊:窦桂梅语文教改“三个超越”之解读
  2. 应学俊:窦桂梅之“语文·课堂·教学”——窦桂梅课堂教学之多视角辨析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 重读经典-吕叔湘: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5. 杨再隋:语文本色与本色语文
  6. 有效的阅读指导必直击心灵(浙江黄岩中学/陈万勇)
  7. 应学俊:不该忽略的阅读教学方法

  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无“度”须把握?——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谈起兼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9. 应学俊:“应试教育论”可以休矣——与王策三教授商榷(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
  10. 应学俊:也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与王本陆教授商榷(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

  11. 韩军: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
  12. 任玲:为语文叫屈!
  13. 任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外三则)
  14. 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再出发
  15. 【央视·新闻调查】心灵的教育(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视频
  16. 应学俊:“示范高中”的现状、由来及应有归宿(吃人的“示范高中”……)

  17. 【视频/湖南卫视·钟山说事】高考天问视频
  18. 魏书生语文课堂教学实况与讨论《人生的境界》讨论附本站点评视频
  19. 爱因斯坦论教育(节选)
  20. 重读经典:教育名言与断想

  21. 应学俊:改革高考: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获教育部奖论文)
  22. 应学俊:中国教育改革:敢问路在何方?——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断想
  23. 大学德育:为何叫“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德育”?(从大学生同居现象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评窦桂梅老师的两个课例 - 作者:福建安溪教师进修学校:林润生(特级教师)

作者:福建/林润生 来源:山西《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6期 转载发布时间:2006年9月

 

《小学教学设计》原编者按语对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本刊上期刊登的赏评文章《语文加法、减法皆须有》是一种观点,今天刊登的这篇文章又是一个观点。面对众说纷纭的课改实践,一本刊物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们应该在另一层意义上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本刊愿为不同观点的交流提供平台,期望大家在讨论中提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在辨析中使教学操作更趋合理。

(本站注:本文原发于《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6期)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无疑是两个具有一定典型性并还在产生影响的课例。研究这两个课例的课堂特征、课堂实质,以及蕴藏在里面的教学思想,对澄清什么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课例的课堂特征

透过娴熟的教学技巧,窦老师的两个课例的课堂特征表现为三个缺失,即教学目标的失度,教学内容的失限,以及语文学习的失底

(一)教学目标的失度

以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来对照窦老师的课例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课文特点包括思考练习的编排特点,应该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准,也应该是衡量窦老师课堂的依据。此外,以其他有定评的特级教师的同一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参照作分析比较,应该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窦桂梅、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一览表——

执教教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

窦 桂 梅

  1. 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探究灭亡原因。

沈 志 彬

  1. 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初步感悟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晏子使楚》一课,恕笔者浅陋,尚未见其他名师上过此课,只能以在教育刊物上刊载的课例作为参照。

执教教师

《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窦 桂 梅
  1. 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体会晏子辩才中蕴含的审时度势的智慧,体会外交官的能言善辩与国力与尊严之间的关系。
沈 志 彬
  1. 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民教育赖编辑在《回归文本,回到语文的地面》中尖锐地指出:有些语文老师的课堂开放以后,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现象。”我认为,窦老师的两个课例,也存在教学目标的迷失。课例中教学目标的迷失,不仅表现为三维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的迷失,突出了人文性的目标,而且在人文性目标中主要表现为学段意识的迷失

窦老师的课是以弘扬人文性为己任的。但不同学段对人文性的理解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是什么呢?课标规定的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它不同于第四学段的目标,更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目标。

而在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例中,不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初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而是引进课程资源企图穷尽圆明园的辉煌;不是深入文本初步感受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惨痛,而是引进课程资源企图深入圆明园的毁灭的具体过程;更难以让人理解的是,还要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体验,想象自己假如就是当时的皇帝、大臣、士兵,会怎么做。第三学段儿童,不具备当时的历史知识,又如何能进行换位体验?换位得来的体验也是不符合历史的特定环境的。

在《晏子使楚》的课例中,不是深入三次对话,初步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祖国的尊严,初步感受语言的逻辑力量,而是离开文本或只是抓住文本的细枝末节,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然后进行或是过度或是随意的发挥,探讨晏子审时度势的智慧,探讨外交官的能言善辩与国力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尊严的关系。这些议题,就是成年人探讨起来也是费时费力的——而这是六年级的课堂。

(二)教学内容的失限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科融合和目标多元,对此不恰当的理解导致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语文没了语文味,语文被过度拓展。”语文被过度拓展,其表现是内容的无限扩展。

请从教学内容的层面比较窦老师与于老师教学——

执教教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内容

窦 桂 梅
  1. 交流预习课文的感受;
  2.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补充圆明园20景名称,重点理解圆明园的占地之大;
  3.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重点理解火烧圆明园时间之长,毁灭之多,补充雨果的文章。4、想象:假如你是帝王、大臣、士兵,你会怎么做?
于 永 正
  1. 指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2. 交流读后的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3. 教师咬文嚼字,讲解圆明园的毁灭;
  4.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重点理解建筑的辉煌。
  5. 课堂练笔、交流;
  6. 指导当堂背诵第三自然段。
从教学内容的层面比较窦老师与沈老师的教学——
执教教师

《晏子使楚》教学内容

窦 桂 梅
  1. 给学生讲规矩方圆:
  2. 初读课文,初知大义;
  3. 抓住三次对话;了解晏子的辩才;
  4. 杜撰一个历史学家的评价, 抓住三次对话时晏子的神态,引进其他课程资源,体会晏子的审时度势的智慧;
  5. 杜撰一个外交家的评价,引进其他课程资源,体会一个人的尊严与国力和国家尊严之间的关系。
沈 志 彬
  1. 抓“只好”,理脉络;
  2. 抓“只好”,析推理。引导学生体会到晏子的口才好,表现在反应敏捷,思维严密。对楚王第一次的侮辱,他运用了假言推理,让楚王只好开城门迎接他;第二次他用了典型的三段式,讥讽了楚国的无人才,楚王只好陪着笑;第三次运用了类比推理,说明楚国是出盗贼的地方,楚王只好陪着笑。
  3. 抓“只好”,究因果。

一个课时40分钟,两个课时,也只有那么80分钟。即使是80分钟,教学容量也是有限的。

在80分钟里可以做什么事呢?据研究,普通人说话的速度每分钟160-190字,老师的讲课,应该会稍低于这个速度吧;成年人书写的一般速度是每分钟20-30字,对小学生作文课标的要求是40分钟不少于400字;成年人的思维速度是每分钟400-600字;阅读速度呢,课标的要求是每分钟300字左右。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事更是有限的。根据常识对照两个课例,哪个课例的教学内容合适,哪个课例的教学内容是没有限度的扩张,是不言而喻的。教学内容的失限,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低效甚至无效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相关阅读】

1、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再出发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应学俊:窦桂梅语文教改“三个超越”之解读

4、应学俊:窦桂梅之“语文·课堂·教学”——窦桂梅课堂教学之多视角辨析

5、窦桂梅: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另:同题视频片段)视频

6、窦桂梅:我永远追求激情与思想

7、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视频:

⑴ 再见了,亲人视频 ⑵ 秋天的回忆视频 ⑶ 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⑷ 晏子使楚-1 -2视频

 

 
   

【前一页】 1  2 (共2页)【下一页

 
    (2015年7月更新)  
   
 
   

 上一篇:重读经典-吕叔湘: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下一篇:应学俊:窦桂梅之“语文·课堂·教学”——窦桂梅课堂教学之多视角辨析

 
       
 

 
 

本页访问: 人次

           
 
 
 

凤凰网在线直播

公历与农历对照互动查询历书

中华在线汉语辞典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