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教育随笔>>破格录取吴晗与北大的招生逻辑 (P.1.)

| 您好!今天是:

 
   
 
 
 
 
   

新华网:历史上被大学破格录取成才的名师大家(2010年8月)

1.

38岁三轮车夫直升复旦博士 系该校百年来首例(站外链接)

2.

【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否有危机?(视频)

3.

北大开始审核推荐生资料 成绩还是硬指标

4.

北大公示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含推荐评语)

   

5.

视频:【央视·新闻周刊·视点】钱学森的“遗言”(视频)

6.

钱学森生前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即“遗言”):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站外链接)

7.

专辑: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站外链接)

8.

专辑:第三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06年/站外链接)

9.

本站: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给我们的启示(1998年)

10.

重读经典:杜威及其民主主义教育


11.

本站:从大学生同居现象 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2.

独家专访临刑前的马加爵:《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13.

马家爵之死大快人心吗?


 

其 它 ——

14.

另一位“高中生”的作文:令人瞠目的“我的人生计划”

15.

本站:寄语青年教师

16.

'2008“弑师案”向我们敲响怎样的警钟?


17.

新闻解读:河南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25名博士副县长

18.

本站:从中美招聘启事之不同说起……

19.

解开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09年《中国教育报》发表)

20.

当教育成为经济的手段或工具

21.

施瓦布如果参加中国的高考……

22.

阅读札记:国外教育案例思考拾零

23.

本站:教育改革的方向:返璞归真

24.

本站评论--改革高考: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

25.

《中国教育报》摘要发表本站对考试改革的建议: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26.

关于当前素质教育实践的网络对话

27.

【央视·新闻调查】心灵的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 (视频)

28.

教育名言与断想

29.

教育科研方法谈(讲稿提要)

 
 
   

破格录取吴晗与北大的招生逻辑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撰写时间:2009年12月4日

当年清华破格录取吴晗的逻辑

当年清华破格录取吴晗等特长突出的“天才”,其逻辑应当很简单:学有专攻的资深教授、学者们透过这些总分“不合格”考生答卷的具体内容,看到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才华,可以准确预见这些所谓“不合格”考生未来的造诣绝不会低于“合格”生,且极有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是伯乐,胡适罗家伦他们以其自身的造诣必然具有伯乐的资格。而伯乐并非

北大推荐制

(本图来自网络)

 
   

一张考卷可以完全替代得了的.办好大学靠的是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学者——只要真正唯才是举,如果他们没有决定招生对象的最终权利和资格那该谁有呢?

明史专家、文革前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当年考北京大学时考试成绩是有点让人瞠目结舌的:文史、英语都是100分,而数学则是0分!按照北大录取新生的规定,考生有一门得了0分,就不能录取。吴晗上北大不成,便转报清华。考试成绩一出来,还是一如既往:文史、英语都是100分,而数学还是0分!清华大学录取新生的规定和北大相同,考生有一门得了0分,就不能录取。不过与北大不同的是,他的文科成绩如此之好,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关于是否要录取吴晗这样一位“超级偏科生”,在清华园引起了争论。争论的结果是,时任清华校长的 罗家伦主持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吴晗。清华的决定一出,北大一下子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师生们议论纷纷,都对拒绝这样一位“文史天才”入校感到痛惜。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长胡适、法学院长周炳琳都发表意见,认为北大的这个规定不妥,据说后来做了相应的修改。

据考查,清华在那些年破格录取的并非吴晗一人,当今尽人皆知的钱钟书、季羡林以及陈慈等作家、学者、大师也都是当年极端偏科的考生,据说季羡林大师当年数学只考了4分。诚然,现在有人说,当时的中国自然科学远未被重视,清华的考题又偏难,并说即使季羡林当时数学只考4分而其考试总分还是排在了第五十多名,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吴晗两次考试数学皆为0分而后来被清华破格录取且后来的确成为颇有建树的学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当年清华没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招生权,如果当年清华抱定所谓“公平公正”的分数线原则,如果当时旧中国也实行如现在铁板一块貌似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恐怕吴晗、季羡林也就未必就是后来的吴晗、季羡林了。这大约是没什么可辩的逻辑假设吧。

今年北大招生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逻辑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现今运行的实际情况,应在北大今年招生推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前加上“知名”或“部分”二字才是符合实际的。

那么,北大今年推出的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真的是为了他们所说的“招收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吗?那么,限定某些知名学校才“有资格”推荐,这符合唯才是举的原则吗?更重要的是,设置这样的推荐门槛能招到真正“特长突出”的学生吗?

经北大确认“有资格”推荐的那些中学不管是人大附中、北大附中还是重庆南开中学,都是历年各省市高考大战中的佼佼者,北大招办在公示中也说,39所中学名单是“经该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确定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北大的逻辑就是在以往应试教育风气甚浓、“应试效果”颇佳的学校,“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就更多,而名不见经传或边远学校一般是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人才的

诚如是,如果在绝对名不见经传的某山区中学或县城中学里,确有一位可能是类似“未来钱学森”式的人才(且该生也确有点偏科,如参加高考,可能总分够不上北大的分数线)而现在该校压根儿就没有推荐“资格”,这该怎么办呢?按北大现在的所谓“推荐制”,这个人才不是就被压制了吗?这样的可能性有没有呢?笔者以为不是没有,别忘了,毛泽东曾经就是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娃子;而率志愿军打败美国等联合国军的彭德怀更是讨饭娃出身,后来也不是上的什么“省示范高中”,而是“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这些,在现在北大招生看来都不会是在关注范围之内的。北大如此设定“推荐资格”门槛算得上是“唯才是举”吗?与罗家伦当年破格录取吴晗一类特长突出的学生可以相提并论吗?

(未完,接下页)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上一篇:施瓦布如果参加中国的高考……

 
   

 下一篇:当教育成为经济的杠杆       △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凤凰网在线直播

公历与农历对照互动查询历书

中华在线汉语辞典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