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生“教育异化”的根源与由此派生的问题
教育面对的问题、弊端很多。但从以上第⑶个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出,这方面问题对社会和教育本身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这里着从产生从教育异化亦即教育功利化、经济化的根源入手,试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治病必须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
社会人才观和用人机制的扭曲——过于注重学历和文凭,忽视能力,这是产生教育功利化的重要根源。
文革时轻视知识,知识分子成了被改造的对象,大学曾停止招生数年……文革后矫枉过正,不论是提干还是招工,过于强调学历和文凭;此风随着大学“扩招”愈演愈烈——大学毕业生多了,大学文凭几乎成了了人才市场的“准入证”(体力劳动和简单操作工者除外),而且学历越高越好。另外,一纸文凭容易看到,考查很简单,而能力考查相对灵活和有一定难度,这在客观上也促成了重学历文凭的风气,但这是次要原因。
——君不见,去年某地区公务员考试,不仅将大学本科学历作为首要条件,而且将国家承认的夜大、自考等同等学历排除在外,有人手持全日制专科和夜大本科两本学历却连报名考一考的权利也没有,这种“学历歧视”不是用人唯学历是什么?这从笔者曾发现的中美招聘启事的不同上也可见一斑。
——君不见,报纸和网络媒体不止一次报道,某市、某县向全国招聘县局级和厅级副职领导干部,要求的学历学位是博士(或正教授)。笔者实在不明白: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有哪位是硕士、博士?照这些地方人事部门的招聘条件,他们岂不都不合格?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是中专学历,那他岂不是应聘县局级干部的资格也没有?这不是用人唯学历又是什么呢?
——君不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好英语计算机,走向21世纪”这样明显的教育功利主义的引语已经堂而皇之地进了学生发愤学习的演讲稿?……
社会人才观和用人机制的扭曲,确实导致中小学“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使“减负”成为空谈,因为只要不是仅仅想从事简单劳动,没有大学文凭学生将来如何立足社会?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便是社会这个教育外部的系统对教育的制约,是导致教育功利化最根本的直接原因。没有系统观念,就教育论教育是行不通的。
用人唯学历,或曰重学历轻能力,直接导致应试教育顽疾固守校园,固守社会,带来如下一系列问题:
(未完,接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