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随笔>>本站回应:“择校热”高烧不退根源何在? (P.1.)

| 您好!今天是: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 教育部2010年3月1日发布)

2.

本站建言教育改革要从根本问题入手(2010.3.)

3.

本站建言《规划纲要》的制订应强化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主要论及示范高中与义务教育等问题)


关于“示范高中”

4.

视频:《新华纵横》- 高考前的悲剧河南一高中生不堪重负从楼上纵身跃下

5.

郑州示范高中校长揭秘:应试教育是政府逼出来的

6.

河南西峡一高接连发生高三学生猝死跳楼事件[/东方今报述评]

7.

教育评论:致×ד省示范高中”校长(凌吟文)

8.

本站“示范高中”的现状、由来与应有归宿(2010.3.)


早期建言/教育相关视频

9.

本站用人唯学历——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中国教育报》发表)

10.

本站改革高考: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为《纲要》建言获奖征文)

11.

安徽省芜湖市推进教育均衡化改革(点击:看央视06年9月相关视频视频

12.

安徽省芜湖市:取消“重点校”为什么这么难?(央视06年10月)视频

人民日报:安徽42位家长安排子女在大学校园“秘密”学习(安徽芜湖市:大学里“藏”了一个初一班)06年12月报道


13.

【央视·新闻1+1】考试制度成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视频

14.

【央视·新闻调查】心灵的教育(朱永新“新教育”实验) 视频


15.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高中普及义务教育等(中国教育电视台)视频

16.

时事大家谈: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否有危机?视频

17.

本站随笔对“钱学森拷问教育”的拷问

18.

本站随笔从大学生同居现象 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9.

本站随笔“爱国主义教育”解读之困惑


参与早期课改论争

20.

本站《“应试教育”可以休矣——与王策三教授商榷(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

21.

本站也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兼与王本陆教授商榷(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

 
 

 
 
   

本站回应:“择校热”高烧不退根源何在?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撰写时间:2010年3月13日

浏览数:人次

   

2010年3月9日新华网报道《教改能否遏制"择校热":代表“会诊”择校问题》。文中已显示出代表们对正在制订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遏制“择校热”方面信心不足,喜忧参半;因为这实在也是困扰教育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了。

两会代表们会诊“择校热”问题,一些代表认为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而笔者从教几十年,斗胆说一句:此话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甚至一半还不到——因为

 

“择校热”是一系列因素造成的,而非单一因素,是中国“教育病”多重病因使然。遏制“择校热”必须综合治理。(遗憾的是,正在制订中的《规划纲要》对于解决“择校热”问题采取的措施,归纳起来主要也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财、物),将优质高中的录取指标切块分配到初中”)所以,这里想从“择校”的合理性和如何遏制“择校热”两方面做点分析。(点击前面蓝色字体浏览相关)

一、“择校”现象只可能缓解,而不可能消除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应当的,尤其是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应当是公平的,这也是必须努力保障的,它显示社会的公正。但是,世界上大约没有绝对的纯而又纯的事物。所谓“均衡”和“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择校"是贯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不可能消除的现象,但程度可以有所不同。所以,缓解“择校热”是必须的和可能的,想消除择校现象则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有二:

1、事物的客观差异性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各学校的办学水平永远不可能绝对均衡一致。陶行知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这就说明了校长在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是一种灵魂地位。而校长的水平、能力、个性也绝不可能是统一生产出来的“标准件”,这也是决定学校间会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努力贯彻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的原则,这只能是通过各种措施相对缩小或更多地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而差异则是永远存在的。

2、选择优质的,远离劣质的,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那么为孩子挑选一所自己认为比较信赖的学校,这也是必然的,无可厚非。即使是文革前,这种情况也还是存在的,只是程度远远不可与今天相比,没有形成社会问题。“重点中学”文革前就有了,很多同学都想考,但那时仅仅是觉得学校好,能进这样的学校证明自己是不错的,有一种光荣感——而且并不要多交一分钱那时的“择校”与钱、权无关,仅仅是凭志愿和考试成绩而已,成绩够上了,你就可以被录取。

所以,均衡教育资源是相对的,是一直应当努力去做的。“择校”作为社会现象,如同去商场买东西总要选择好一些的一样,是必然的,几乎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当“择校”变“热”了,酿成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那就需要努力设法缓解它,缓解到尽可能的程度。因为现在的“择校”已经与金钱、权利这些不正之风乃至腐败挂钩了,而且助推了应试教育的泛滥。但是,要缓解“择校热”,仅仅靠均衡教育资源是不够的。

 
 
   

二、曾经并不热的“择校”常态为何变“热”了?

以往的“择校”常态 解放后至文革(文革中当另作别论),有一些家长和学生就有“择校”愿望和行为——但那是真正的“择校”,而未异化为其它。在更多的家庭,孩子能考上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因为那时候社会在招工用人乃至干部任用方面并没有以大学文凭为“入场券”,而且知识分子是被冠以“资产阶级”帽子的,是“被改造”的对象(当然,动辄以“家庭出身”等血统观念剥夺一些人工作、读书的权利也是极不公平的、错误的)。所以,当时的社会用人机制使“择校”、上大学不可能如当今这样“热”。

人才观和社会用人机制导致“择校热” 粉碎四人帮,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历崇拜、用人唯学历的人才观和用人机制导致人们发疯似的追逐一纸文凭,以求获得社会人才市场、干部任用机会的“准入证”,而将能力、创新不放在考虑范围内。——要获得大本乃至硕士以上文凭就得上大学乃至好的大学,要上大学乃至好的大学就要上那些升学率高的初中、高中,这使得“应试教育”泛滥成灾,顽固占领学校、浸染社会——一直影响到学前教育,叫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以往常态“择校”现象演变为当今的“择校热”,这足以证明社会用人机制及人才观对教育价值取向客观上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利益驱动各方,教育异化,加剧“择校热” 乱收费、高收费加剧了“择校热”中的不正之风,污染社会风气,带来新的腐败。一些所谓“重点学校”、“示范高中”的校长涉嫌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就是例子。而一些被称为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为了使自己在“择校热”中成为更吃香的“香饽饽”——即保持和不断抬高身价以获得更好的高收费的资格,同时迎合某些地方政府要求高考升学率教育政绩的喜好,于是大搞应试教育,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顾,任意延长教学时间,剥夺学生节假日休息的权利,恶性循环,将学校——尤其是毕业班办成应试的“魔鬼集中营”,经常酿成摧残学生以致闹出人命来的教育惨剧;但是家长迫于压力,为了孩子未来的那张文凭,还是倾囊送孩子择校——然而那是“择校”吗?那分明“择”的是获取文凭的通道,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已经不大沾边

(未完,接下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本站】“示范高中” 的现状、由来与应有归宿 [ ]

 
   

 下一篇:【本站】从中美招聘启事的不同说起  

        视 频:【新华网·新华纵横】教育改革能否破解教育难题?视频

 
       
 

 
                       
 
 
 

凤凰网在线直播

公历与农历对照互动查询历书

中华在线汉语辞典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原名【语文·教育·研究】)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E-mail:yxj701@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