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沉重的1957~1964>1957年:人民日报上的历史记录>反右派斗争是对于每个党员的重大考验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1957年7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 | |
反右派斗争是对于每个党员的重大考验 | |
|
|
撰稿: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国史网 本站编辑转载 | |
【本站按】这篇社论,与毛泽东1957年6月8日起草下发的《党内指示》如下精神是一致的——毛在“指示”中说:“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现在我们主动的整风,将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使之分割在各个机关各个学校去演习,去处理,分割为许多小‘匈牙利’”…… 值得注意的是,毛在说到“反右”战场时,是将“党内”战场置于首位的。这说明什么呢?历史实践告诉我们,1949至1957年这段时间,中共许多重大政策——尤其是毛力主的一些极左政策,并不为包括许多党员在内的国人真心拥护——对这些政策有意见、看法吗?毛认为这就是“右派”,就要打倒之,清除之。而党内的“右派”自然更“危险”。毛将党内党外的“反右运动”一概视为能否建成毛式“社会主义”关键一仗,且将“党内战场”置于首位,足见“党内反右”实质是什么。如此,我们亦可理解,为什么紧随其后,原来的“共产党整风”变成了“全民整风”,在这篇社论中已经点明“涉及到全国每一个人”。凡对毛式“社会主义”之政策、上面的决议稍有不同意见者,“妄议朝政”者,必然在劫难逃;彭德怀以及各级别大大小小“彭德怀”们的命运,这时已经注定了。 |
![]() |
(图片为本站所加) |
反右派斗争正在向全国各阶层、各地方发展。这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是不能巩固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不能胜利,社会主义是没有希望的。
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涉及到全国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过社会主义这一关。中国共产党是这一次革命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每一个党员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什么态度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上的考验,每一个党员也要过社会主义这一关。有一些同志似乎认为右派分子只有党外才有,只有在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没有经过改造的知识分子的队伍中才有,而在共产党内部是不会有的。可是这个看法不符合事实。各地在反右派斗争中已经揭发出许多党内的右派分子。
【本站评注:其实就是对当时一些极左政策有意见的干部,例如,毛在“整风-反右”前几个月就曾在一次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这样批评党内的高级干部:“有些党员,过去各种关都过了,就是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有这样典型的人,薛迅就是一个。她原来是河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她是什么时候动摇的呢?就是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时候。她坚决反对,无论如何要反对。还有一个,就是全国合作总社副主任孟用潜。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也坚决反对统购统销。”——由此可见“反右”战场将“党内”置于首位的逻辑。“反右”中,一大批省部级、地市级高干被打成右派,大多皆为对极左政策、大跃进等有不同意见者或反对者(详见文末相关链接)】
难道我们共产党不是最彻底的左派吗?是的,共产党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力量,是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可靠的支柱,共产党人当然都应该是左派。事实上,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领导群众向帝国主义者和反革命势力英勇搏斗,在这次反右派斗争中也同广大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一起,向资产阶级右派作坚决的斗争。
但是不能否认,也有一部分党员的立场却并不是明确的坚定的,他们在这样严重的斗争中认识模糊,态度软弱;还有极少数的人虽然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实际上却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当资产阶级右派向党进攻的时候,他们成了可耻的内应。【本站注: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党跟着毛干革命,缘何在革命胜利后才几年就成为“右派向党进攻”的“内应”?那些“党内右派”图什么?逻辑何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党不是独立在社会之外的。党虽然经常注意严格地挑选党员和教育党员,但是究竟不能完全防止一些不可靠的分子混入党内,也不能完全防止一些党员的堕落变质。当革命的形势、任务、性质发生变化,各种社会力量重新改组的时候,这种变化,这种改组,必然也会反映到党内来。
【本站评注:这便是毛式逻辑——难以让人信服的逻辑——当我们仔细看看那些“党内右派”反对极左政策的具体理由时便可知,此篇社论如此说法是强词夺理的,是从概念出发的扣帽子、打棍子。尤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革命,为何冒着生命危险“混入”共产党却不“混入”国民党?】
有少数人参加党实际上并不是为了革命的利益,这些人在他们个人的利益同革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背叛党;有少数人只同意党的一部分纲领,而并不同意党的整个纲领,在党实现那些他们所不同意的纲领的时候,他们就会背叛党;还有少数人在革命斗争的长时期中,不能始终一贯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能始终一贯地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他们受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经不起大风大浪,在斗争的紧要关头就会背叛党。【本站注:"阶级斗争“神器舞起来了】
社会主义革命是一次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刻得多困难得多的革命。因此,一些抱着个人打算入党的党员,一些只能参加民主革命的党员,一些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丧失革命意志的党员,在这次革命斗争中离开党的队伍是毫不奇怪的。而且,这对于我们党的队伍的巩固和纯洁,还有很大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说:“那些动摇分子不愿意继续干下去了,退党了,大多数坚定的党员更好团结奋斗,为什么不好呢?”
问题的困难倒是在于,党内的许多右派分子并不声明自己的右派立场,并不声明要求退出党的队伍。他们的资产阶级右派面目,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容易被彻底发觉,就好像鱼沉在水底一样。这一次,资产阶级右派借口帮助共产党整风,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发起猖狂的进攻。这是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一次恶战,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一次恶战。在阶级斗争的大风暴中,人们的立场比较鲜明了。党内的右派分子,这才把真面目表露出来了。他们在整风运动中,利用党的生活和国家生活中个别的、局部的缺点、错误,同党外右派联成一气,向党实行了内外夹攻。【本站注:至此,完成了出现“党内右派”原因之自圆其说的阐述,“阶级斗争论”树立了,大棒落下便大功告成了】
很明显,我们必须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党内的右派分子,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右派分子严格划清界限,并且向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可是现在还有少数人觉得对党内的右派分子似乎可以宽容些,不必要像对党外右派一样地给以反击,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对党外右派不能有温情主义,对党内右派分子同样不能有温情主义。谁都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夺取。如果党的核心瓦解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丧失了,堡垒就可以不攻自破了。为了使党的肌体不被右派分子腐蚀,为了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纯洁,必须对党内外的右派分子“一视同仁”地展开斗争。
对党外右派分子的反击,不应当采取简单急躁的方法,同样,对于党内右派分子,也不应当简单急躁。孤立右派分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揭露事实,进行说理批判。在对党内右派的斗争中,真正的右派分子决不可温情放过,但也决不可把不是右派分子的人划入右派。
这次反右派的斗争,对于全党是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真金不怕火炼,这次斗争是冶炼真金的大熔炉。党内右派分子只占极少数,在许多单位的党组织内,甚至一个右派分子也没有。但是在种种问题上表现不同程度的右倾思想、右倾情绪,一有风吹草动就摇摆不定,在党内就远不是极少数人的事了。各色各样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许多党组织内还有相当市场.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应该通过这次斗争进行检查,纠正错误观点,提高革命觉悟,使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
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立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定要克服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永远保持朝气,永远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凡是愿意献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主义者,一定要在反右派斗争中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通过这一次全民性的大辩论,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取得根本的胜利。□
【上一篇】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毛泽东撰写)(1957.7.1.社论)
【下一篇】社论:严肃对待党内的右派分子(1957.9.1.《人民日报》)
点击右图返回: 1957年《人民日报》上的 “整风-反右”历史记录 |
![]() |
【延伸阅读】
|
![]()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