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史学研究>高华: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转载) - P.3.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
(本网页第3页附有本书全部目录) |
![]() |
|
·历史研究· | ||
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 |
||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来龙去脉》一书后记 |
||
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
|
|
作者:高华教授 来源:互联网(爱思想/凯迪思想文库)等 本站编辑转发 (本页浏览:人次) |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上海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研究的进展,他还热情地为本书的出版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在与许教授的交往中,他的深厚的学养和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卓越见解总是使我深获教益。
我衷心感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金观涛教授和刘青峰教授。他们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热情的帮助,在本书定稿过程中,他们提出一些富有启迪性的建议和意见,对于本书臻于学术规范化的要求,有重要的作用。
我也向我的同事,南京大学历史系颜世安教授和我的好友,现旅居美国的贺军先生表达我的感激,他们的友谊和支持,对于我一直是一个激励。
我曾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孔斐力教授(Philip Kuhn)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问题研究院“华盛顿—南京办公室"主任甘安哲博士(Anthony Kane)有过多次关于三十至四十年代中共党史问题的愉快的讨论,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对于我的写作是一种推动。
在写作此书的几年里,我始终得到我过去的学生甘思德(Scott Kennedy)和唐山(Jeff Zuckerberg)的关心和帮助,我的研究生郭洵澈对我帮助尤大,他不仅帮我用电脑输入文字,还与我分享了讨论的乐趣,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我也向本书所引用文字的作者、编者表示我的谢意,我虽然在引述文字时都做有详细的注释,但没有他们提供的资料基础,我要完成这本书也是不可能的。
我要向本书的编辑郑会欣博士表达我深深的谢意,郑博士自己有大量的研究任务,但是他还是拨冗为本书做了许多琐细的工作,他的慷慨相助对本书的出版有重要的帮助。
一九九八年夏秋之际,我有机会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作访问研究,在“大学服务中心”得到熊景明女士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这个收藏丰富的史料中心,我为本书补充了若干新的资料,在此向熊景明女士和“大学服务中心”表示谢意。
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的老师们多年来在图书资料方面给了我许多帮助,对他们的友好、善意和敬业精神,我深表感激。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妻子刘韶洪和儿子高欣,我的妻子在每天工作之余,承担了大量的家务,使我可以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她还为书稿作了一部分的电脑输入工作。为了写作这本书,许多年我不能和妻子、孩子一同出外游玩,也不能与孩子经常讨论他的功课,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和理解,我要完成此书是完全不可能的。□
(高华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二OOO年出版,全书六十万字)
【附 该书目录】
前 言
上 编 :延安整风运动的起源
第一章:毛泽东与原中共中央历史上分歧的由来
1、“农民党”、“军党”和毛泽东的“书记专政”问题
2、毛泽东在“肃 AB 团”问题上的极端行为与中共中央的反应
3、周恩来与毛泽东在苏区肃反问题上的异同点
4、在土地政策方面的分歧
5、在军事战略方针方面的分歧
6、党权高涨,全盘俄化及毛泽东被冷遇
第二章: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权力扩张与来自莫斯科的政策干预
1、毛泽东逐步掌控军权、党权
2、从毛、张(闻天)联盟到毛、刘(少奇)联盟
3、1931-1935 年 王明对毛泽东的认识
4、在“反蒋抗日”问题上毛泽东与莫斯科的分歧
第三章:王明返国前后中共核心层的争论与力量重组
1、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处理国共关系和八路军军事战略方针上的分歧
2、毛泽东的理论攻势与刘少奇对毛的支持
3、让步与等待:1937 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
4、毛泽东与武汉"第二政治局"的对立
第四章:毛泽东对王明的初步胜利
1、毛泽东迂回反击王明
2、关于季米特洛夫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的“口信”
3、两面策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与毛泽东的《论新阶段》
4、毛泽东的“新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五章:夺取意识形态的"解释权"
1、毛泽东从斯大林《联共党史》中学到了什么?
2、“挖墙角、掺沙子”:陈伯达、胡乔木等的擢升
3、“甩石头”:毛泽东编“党书”
下 编 :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
第六章:整风运动前夕中共的内外环境及毛泽东的强势地位
1、四十年代初延安的社会生态构成
2、与蒋介石、斯大林相周旋
3、毛泽东最坚定的盟友:刘少奇及其班底
4、毛泽东手中“出鞘的利剑”:康生
5、毛泽东的“内管家”:任弼时、陈云、李富春
6、扶植地方实力派:毛泽东与高岗
7、重新调整与毛泽东的关系:处境尴尬的军方
第七章:上层革命的开始:毛泽东与王明的首次公开交锋
1、穷途末路的国际派
2、进退失据的周恩来
3、初战告捷:1941 年 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八章:革命转入中下层:全面整风的发韧
1、动员“思想革命”:毛泽东究竟要做什么?
2、冻结政治局,中央总学委的成立
第九章 从“延安之春”到斗争王实味
1、利用自由主义打击教条主义:毛泽东与延安“自由化”言论的出笼
2、呼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王实味言论中的意义
3、风向突转:毛泽东拿王实味开刀
4、毛泽东为什么要给延安文化人套上“辔头”?
5、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党文化”观的形成
第十章 革命在深入:宣传和干部教育系统的重建
1、重建“党的喉舌”: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
2、陆定一、胡乔木与毛氏“新闻学”原则的确立
3、邓发被贬黜与中央党校的三次改组
4、彭真与中央党校的彻底毛化
第十一章 锻造“新人”:从整风到审干
1、教化先行:听传达报告和精读文件
2、排队摸底:命令写反省笔记
3、审查在后:动员填“小广播调查表”
4、为运动重心的转移作准备:毛泽东、康生的幕后活动
5、向党交心:交代个人历史
6、“脱裤子,割尾巴”:在双重压力下涤荡灵魂
7、“得救”:“新人”的诞生
第十二章、革命向最高阶段发展:审干、反奸与抢救运动
1、康生机关与 1937 年后延安的“肃托”
2、1940 年的审干与干部档案制度的建立
3、“整风必然转入审干,审干必然转入反奸(肃反)”
4、毛泽东的“肃反”情结:从“肃 AB 团”、“肃托”到“抢救”
5、毛泽东、中央总学委和中央社会部的关系
6、在“试验田”里创造出的“张克勤案”
7、“抢救”的全面发动与刘少奇进入“反奸”领导核心
第十三章 “抢救”风暴下的延安和各根据地
1、“抢救”的策略和手段
2、中直机关的“抢救”
3、军直机关的“抢救”
4、西北局和边区系统的“抢救”
5、中央党校的“抢救”
6、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抢救”
7、鲁艺(延安大学)的“抢救”
8、晋察冀、晋绥、太行根据地的“抢救”
9、华中根据地的“抢救”
10、唯一未开展“抢救”的山东根据地
第十四章 进两步,退一步:“抢救”的落潮
1、“审干九条”再颁布后,“抢救”为什么愈演愈烈?
2、中央主要领导干部对“抢救”的反应
3、1943 年 12 月 22 日季米特洛夫来电与“抢救”的中止
4、甄别:在毛泽东“道歉”的背后
第十五章、“毛主席万岁”——延安整风的完成
1、“毛泽东主义”的提出与修正
2、刘少奇等对毛泽东的颂扬
3、摧毁“两个宗派”:对王明、博古、周恩来、彭德怀等人的清算
4、修订《历史决议》:建构以毛泽东为中心的中共党史体系
5、中共七大召开及博古、洛甫等人的公开检讨
6、毛泽东的胜利与中共新的领导核心
后 记
参考文献 索引
【相关阅读】
![]() |
||
(本站 2012-01 编辑转发 / 2020-05-01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