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转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撰文:这35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 | | 您好!今天是: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转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撰文 |
这 35 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 |
· 《科技日报》总编辑 刘亚东 · |
原发:搜狐网/科技(2018-07-08) 本站 2019.01.27 编辑转载 本站发布(本页浏览: 人次) |
在中国科技会堂的科学传播沙龙上,6月21日下午(2018年),我做了题为“除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的即席演讲,介绍了《科技日报》推出“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的经过和意义,然后指出一些中国科技界存在的问题。
我的演讲不到20分钟,事先也没有准备讲稿。没想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发言稿发布后,在网上网下、国内国外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知名微信公众号、大型新闻网站以及传统媒体纷纷转载或发表评论,华尔街日报和荷兰国家电视台等还对我做了专访。
可点击观看刘亚东先生的这次演讲《除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16'13″) |
|
大家都在问,这件事有啥背景?我说没啥背景,只是有感而发,说了几句实话而已。还有很多朋友和网友为我的处境担忧,替我捏把汗。6月25日,我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回应说:咖啡倒是喝了不少,不过没有人请,全是自己买的。
今天出差途中得空,把《科技日报》报道过的总共35项“卡脖子”技术疏理成一个简版,通过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东不哩格愣”分享给诸位。
想说明的只有一句话:这只是冰山一角!
1、光 刻 机
《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2018年4月19日报道)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览上,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这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而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
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件台,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两者需始终同步,误差在2纳米以下。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在工作时,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坏了。
2、芯 片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2018年4月20日报道)
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只有28纳米,差距两代。据报道,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 0。
3、操作系统
《丧失先机,没有自研操作系统的大国之痛》(2018年4月23日报道)
普通人看到中国IT业繁荣,认为技术差距不大,实则不然。3 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数据显示,2017年安卓系统市场占有率达85.9%,苹果IOS为14%。其他系统仅有0.1%。这0.1%,基本也是美国的微软的Windows和黑莓。没有谷歌铺路,智能手机不会如此普及,而中国手机厂商免费利用安卓的代价,就是随时可能被“断粮”。
4、航空发动机短舱
《居者无其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2018年4月24日报道)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俗称“房子”,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减少飞行阻力;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冰冻和除冰的能力;飞行中,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在地面,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一旦短舱有损,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查阅所有公开资料,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
5、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疏察,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2018年4月25日报道)
触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在一个有着100多家企业的行业中,几乎没有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日本阵列式传感器能在10厘米×10厘米大小的基质中分布100个敏感元件,售价10万元,而国内产品多为一点式,一般100元一个。
6、真空蒸镀机
《真空蒸镀机匮缺:高端显示屏上的阴影》(2018年4月26日报道)
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日本Canon Tokki 独占高端市场,掌握着该产业的咽喉。业界对它的年产量预测通常在几台到十几台之间。有钱也买不到,说的就是它。Canon Tokki 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1 微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没有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在这个领域我们没什么发言权。
7、手机射频器件
《射频器件:仰给于人的手机尴尬》(2018年5月2日报道)
一块手机的主板上,1/3的空间是射频电路。手机发展趋势是更轻薄,功耗更小,频段更多,带宽更大,这就向射频芯片提出了挑战。射频芯片将数字信号转化成电磁波,4G手机要支持十几个频段,信息带宽几十兆。2018年,射频芯片市场150亿美元;高端市场基本被 Skyworks、Qorvo 和博通3家垄断,高通也占一席之地。射频器件的另一个关键元件——滤波器,国内外差距更大。手机使用的高端滤波器,几十亿美元的市场,完全归属 Qorvo 等国外射频器件巨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这需要材料、工艺和设计经验的踏实积累。
8、iCLIP 技术
《“靶点”难寻,国产创新药很迷惘》(2018年5月8日报道)
iCLIP 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的发明,让人们抛弃精密的观测仪器,也能确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在哪个位置“交汇”,甚至可以读出位点“密码”。iCLIP 技术难,犹如万千人海中找一个人,要从几十亿个碱基对找到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结合点,精确度可想而知。国外研究团队已在此领域展开“技术竞赛”,研究论文以几个月为周期轮番上演。国内实验室却极少有成熟经验。
9、重型燃气轮机
《“命门火衰”,重型燃气轮机的叶片之殇》(2018年5月9日报道)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国际上大的重燃厂家,主要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与中国合作都附带苛刻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也不转让,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没有自主化能力,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10、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昏聩,让自动驾驶很纠结》(2018年5月10日报道)
激光雷达是个传感器,自带光源,主动发出激光,感知周围环境,像蝙蝠通过超声波定位一样。它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组件,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但在该领域,国货几乎没有话语权。目前能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凡涉及激光雷达者,使用的几乎都是美国Velodyne 的产品,其激光雷达产品是行业标配,占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11、适航标准
《适航标准:国产航发又一道难迈的坎儿》(2018年5月11日报道)
一款航空发动机要想获取一张放飞证,必须经过一套非常严格的“适航”标准体系验证,涵盖设计、制造、验证和管理。但目前在国际上,以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影响力最大,认可度最高。尽管在规章要求层面,中国与FAA基本一致,但由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使我国适航规章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实际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作,成为被卡在别国空域之外的关隘。
12、高端电容电阻
《没有这些诀窍,我们够不着高端电容电阻》(2018年5月14日报道)
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中国是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阻和电容,数以万亿计。但最好的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来自日本。电容市场一年200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量级。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日本这方面做得最好,而国内企业差距大。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本站注:专家指出,我们比起日本有差距的,是在消费级的、大批量生产的元件上,亦即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汽车……)
13、核心工业软件
《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中国“无人区”》(2018年5月17日报道)
中国的核心工业软件领域,基本还是“无人区”。工业软件缺位,为智能制造带来了麻烦。工业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软件来替代人脑计算。譬如,芯片设计生产“必备神器”EDA工业软件——国产EDA与美国主流EDA工具相较,设计原理上并无差异,但软件性能却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不足,和国外先进EDA工具之间存在“代差”。国外EDA三大巨头公司 Cadence、Synopsys 及 Mentor,占据了全球该行业每年总收入的70%。发展自主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刻不容缓。
14、ITO 靶材
《烧不出大号靶材,平板显示制造仰人鼻息》(2018年5月18日报道)
ITO 靶材不仅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还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膜等,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ITO 膜的厚度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一般在30纳米至200纳米。在尺寸的问题上,国内ITO靶材企业一直鲜有突破,而后端的平板显示制造企业也要仰人鼻息。烧结大尺寸ITO靶材,需要有大型的烧结炉。国外可以做宽1200毫米、长近3000毫米的单块靶材,国内只能制造不超过800毫米宽的。产出效率方面,日式装备月产量可达30吨至50吨,我们年产量只有30吨——而进口一台设备价格要花一千万元,这对国内小企业来说无异于天价。
每年我国ITO靶材消耗量超过1千吨,一半左右靠进口,用于生产高端产品。(点击全文)
15、核心算法
《算法不精,国产工业机器人有点“笨”》(2018年5月22日报道)
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但高端机器人仍然依赖于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算法,国产工业机器人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远不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库卡(德国)的产品。核心算法差距过大,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算法的差距不只体现在核心控制器上,更拖慢了伺服系统响应的速度。
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作战。对于单台伺服系统,国产机器人动态与静态精度都很高,但高端机器人一般同时有6台以上伺服系统,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点击:报道全文)
16、航空钢材
《航空钢材不过硬,国产大飞机起落失据》(2018年5月23日报道)
无论起飞还是降落,起落架都是支撑飞机的唯一部件,尤其是在飞机降落阶段,其承载的载荷不仅仅来自机身重量,还有飞机垂直方向的巨大冲力。因此,起落架的材料强度必须十分优异,只能依靠特种钢材才行。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美国的300M钢,该材料采用真空热处理技术,避免了渗氢,零件表面光亮,无氧化脱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提高了表面质量。而国内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国产超强度钢材有时会出现点状缺陷、硫化物夹杂、粗晶、内部裂纹、热处理渗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冶炼过程中纯净度不够有关系。所以我国在高纯度熔炼技术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未完,点击这里:到下一页)
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可以浏览本文手机版 |
【相关链接】 |
||
( 2021-01-30ate --> 更新)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