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评论】应学俊:“皇上圣明,臣罪当诛”?——自上而下“反右扩大化”(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皇上圣明,臣罪当诛”?—— 回顾自上而下“反右扩大化”的历史轨迹与逻辑 ·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续博客中国点击数: 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2、蓄意将极少数所谓“右派”言论“扩大化”, 人为制造“阶级斗争”严重局势
整风刚约半个月,1957年5月14日~16日,毛直接指挥启动“反右”,连续发出内部指示,要求各地的报纸充分报道党外人士的言论,《指示》要求暂时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暴露其反动面目,而各级党组织要“好好掌握形势,设法团结多数中间力量,逐步孤立右派,争取胜利”,“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大肆施展谋略大师之技。
试问,如果像胡新民先生所说“真实的反右”,确有“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那么,毛为何要将小范围座谈会上帮助党整风的极少数批评、建议性发言通过《人民日报》“扩大”到全国呢?又有几人说过“轮流坐庄”和“要共产党下台”呢?胡新民先生能道出说此话的人吗?——况且,民主党派的那些言论至今看来并无甚错,有的堪称善意而深刻,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不信,可以点击阅读文末链接《从整风到反右——〈人民日报〉上的真实记录(专辑)》。这难道不是在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所谓“声势”吗?
3、“反右运动”升级、扩大化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正式全面发动“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反击右派斗争。7月1日,毛泽东又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这个“指示”和社论,使反右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进一步升级。“扩大化”之网正式地公然撒开。我们还是要问:既然现在说“有极少数人向党进攻”,又何必要开展这样全国性的“反右运动”?
社论中,毛对于曾积极响应中共1949年号召、积极参与“建国大业”并拥戴中共和毛的民主党派点名批判,并捏造出一个所谓“章罗同盟”:“民盟在百家争鸣过程和整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还有农工民主党,一模一样。这两个党在这次惊涛骇浪中特别突出。……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极少数人”在小范围的座谈会上发表的言论就能搅得“中国天空上黑云乱翻”?难道不是毛令《人民日报》蓄意“扩大化”他们的言论而搅动“黑云乱翻”?毛借此首先将“极少数人”扩大化至“这两个党”,并在《指示》中直言:“请你们注意各民主党派中反动分子的猖狂进攻。……正反两面意见都让其暴露,派记者予以报道。”
这不是自上而下的“扩大化”而是“群众运动”的结果吗?而后来的所谓“群众运动”又是谁煽动起来的呢?
4、“反右运动”继续升级——由党外“扩大化”至党内、军内
原本,党内是“整风”,而“反右”是指党外人士“向党进攻”。但1957年6月8日,在毛泽东起草的中共党内指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中说,“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反右”斗争就这样“扩大”到了党内——请问胡新民先生:“反右运动”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扩大化”的?是谁在推动着“扩大化”的发展?
真是笑话,三十万条意见中,90%以上都是正确的,何来“大战”?反右的“党内战场”被置于“党外”之前列,岂不意味深长?而据说军队尤其空军院校中竟然也有数千军官被打成“右派”(此领域详情至今尚未解密),则更发人深省……那些为革命流血奋斗的中共党员、战士、将军们,在刚刚取得政权才8年时会与自己的“敌人”为伍吗?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什么?
历史事实证明,那些后来被打成“右派”的省市级高级领导们、军官们、曾经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们,他们只是在某些诸如“统购统销”、农村政策等等相关方面有一些不同意见和看法而已(参见文末索引)。——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右”的核心:以“姓社姓资”为大棒,整肃一切与毛之决策构想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者,不论党内党外。这才是所谓“真实的反右”。至于“阳谋”还是“阴谋”,在此暂不讨论了。
而所谓“右派言论”与如今一些民众直言批评当下党和政府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可如今也并未见“天空黑云乱翻”,中国照样“崛起”——面对实际,改革开放不得不把毛式“社会主义”极左经济体制基本抛弃,回退至1950年代初准“新民主主义”(即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废弃“阶级斗争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毛式“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反右”有何“必要”?有何意义?遑论“扩大化”!
5、自上而下——直至御驾亲征,“扩大化”愈演愈烈
反右开始后不久,1957年6月29日,中央指示,右派中需要在各种范围点名批判的,北京大约400人,全国大约4000人。这人数已经不少,而且已经超越主要批判政治思潮,而是着重于具体点名、具体“打倒”个人了。但此时毕竟还“指示”:对那些仅有右派言论,但并无右派行动的人,不要轻率地扣以右派的帽子。
仅仅10天,中央又指示,点名批判的人数扩大2倍。全国“右派骨干”名单从4000人增加到8000人。报纸上的点名人数,也允许从占右派骨干总数的3%,逐步增加到10%左右。——请问胡新民先生,这“扩大化”是“群众运动”使然吗?
及至8月1日,毛亲自起草并以中央名义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反对右派分子的指示》,要求“登报(点名批判)的人数也应适当增加,不是百分之几,也不是百分之十,而是要按情况达到极右派的百分之二十、三十、四十或五十。”——指示还强调,反右派斗争要深入开展,一方面向地县两级(在城市是向区级和大工矿基层)展开,一方面又必须在中央一级和省市自治区一级各单位深入地加以挖掘。在“深入挖掘”时期,再也没有规定过全国的控制数字。《指示》还要求:“对党内团内的右派分子要同党外团外的一样看待,一律批判。该登报的,即应登报。”
——“反右”从此对基层之“下”和对高层之“上”迅速扩大。1957年冬至1958年春,在全国中小学教职工中也开展了反右派斗争,仅小学教师中就划了10多万右派分子,中央和省市不少干部、领导也被打成“右派”,受到严厉处分……
如此还嫌不够,毛泽东冒酷暑“御驾亲征”,亲赴多省市督阵,甚至雷霆震怒,命令必须挖出省委书记、常委等领导中的“右派”(见《江渭清回忆录——七十年征程》/江苏人民出版社)——从这一道道“金牌”来看,“扩大化”的自上而下难道不是昭然若揭?
毛对于反右“扩大化”不仅没有明确“叫停”过(未见历史文件),且在1958年根据中央指示还有普遍的“反右补课”运动。仅以北京大学为例,北大又有589名学生和110名教职员(共699人)被划为“右派份子”。而在农村中,因知识分子甚少,称“右派”不妥,故对当时政策提出不同意见或发牢骚的农民、基层干部则不称为“右派”,而叫“反社会主义分子”等等,这些都未列入“右派”统计……请问胡新民先生:“右派补课”的提出和实施也是“群众运动”导致的吗?
而在后来逐步给一些老实听话的“右派”摘帽的人数比例问题上,也未见有任何松口,中央统战部主持此项工作阻力重重,更不用说甄别改正或平反,这些均有历史记载。到1962年以后,毛正式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号召,“右派摘帽”基本陷于停顿(毛称之为“翻案风”),剩下20多万尚未摘帽的“右派”几乎无限期被列入“黑五类”受到“专政”;而到文革,不论摘没摘帽的“右派”,大多又再遭劫难逃,再次遭到迫害……
至于1957-1958年全国城乡开展的“全民整风运动”,那就更是搞笑了——那是在工农老百姓中开展的变相“反右运动”,只不过对工农中一些对党的政策或作风有意见的人不称“右派”罢了。“扩大化”的自上而下,由此可见一斑。详情不赘述,请看本页末或左侧相关链接。
如此显然自上而下的反右“扩大化”,难道该由响应号召参加运动的“群众”埋单?那位胡新民先生怎能如此罔顾历史事实?
6、结 语
连胡新民先生自己也承认:“右派中的绝大多数,无论是党内人士还是党外人士,他们都是拥护共产党的”——既然“绝大多数”如此,这与胡新民先生所谓“真实的反右”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诚如一场战斗,如果把“绝大多数”不该消灭的友军或朋友消灭了,这算什么?这还能算一场战斗吗?“真实”何在?发起和指挥这场战斗的人该当何罪?胡新民先生难道不清楚吗?
回溯反右及其自上而下“扩大化”的历史轨迹和逻辑,再看胡新民将反右“扩大化”归结为群众运动的造孽——胡新民先生想当然地说:“运动一经群众化、白热化、积极分子化、层层加码化,那就不是叫一声停就立马能够停住的。”似乎“反右”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毛并没任何“扩大化”的要求,仅仅是“群众运动”使得反右“扩大化”了,无法“叫停”了——真个是“皇上圣明,臣罪当诛”了。好像党的教导“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到了“反右扩大化”这里就不适用了,而1957年的中国群众竟然那样不听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话,连“叫停”都停不下来!岂不笑话!
胡氏无视历史事实,如此任意涂抹,护主心切,难道不令人齿冷?难不成我们至今仍须丢弃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只能不断高呼“皇上圣明,臣罪当诛”?可是,胡氏满纸荒唐言除了糊弄尚未探求历史真相的小青年,又怎能掩盖得了铁的史实!□
2014年8月23日 / 2017年12月10日修订
【参考文献 · 延伸阅读】
![]() |
||
(本站 2014-08-25 编辑发布 / 2021-04-1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