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本站评论】看《汉武大帝》:历史仍在轮回(上) | | 您好!今天是: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看《汉武大帝》:历史仍在轮回(上) |
· 应学俊 · |
原发“博客中国”网站 (2014.05.31) 作者2018.12.27.修订 本站发布(浏览数: 人次) |
【核心提示】亨廷顿的理论落后中国式实践几千年!外国的月亮还真的不比中国的圆!何必言必称“亨廷顿”?直接说效仿秦皇汉武不就结了?!而汉武帝对秉笔直书的司马迁虽愤怒不已,但并不“删帖”亦不“封帐号”,大约汉武帝多少已经明白:暴力可以消灭肉体,但无法使一个强大的灵魂屈服。这又比后来缺乏自信和小肚鸡肠的政治领袖们强大多了。(此文原写于2014年,今修订重发) |
近天气炎热,很多事不想做,于是想到一直想看而没能看完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陈宝国主演。此公广告做得不少,演帝王也同样一绝。此剧开场注明,编剧乃根据《史记》《汉书》,演绎创作的成分固然有,但毕竟与“戏说”之类还是不同。
笔者虽年逾六旬,亲身经历也只有本朝,连清末、民国都未曾走过,惭愧。故看《汉武大帝》,除了自然联想到史书中那些反反复复发生的事儿,一不留神便会联想到与其相似的其它朝代以至本朝,历史无法“切割”。本文该算作观后感一类。
看完《汉武大帝》,史书文字变为具象,感慨多多,而直接想到的却是:中国历史从未被“虚无”,仍在变化中轮回着,以不同的形式重复上演着某些重要章节。似是而非,异中有同,中国何曾有过彻底的改变呢?
※ 回眸数千年中华史,亨廷顿观点似乎落后中华实践数千年?
从嫔妃争宠到后宫作乱,从母壮子弱,太后专权,再到太子或皇亲谋反,争夺“X几代”正宗权力继承资格;从忠良遭陷、奸佞当道、宦官弄权,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从帝王的雄心勃勃、一言九鼎创大业,到刚愎自用、疑心重重又屡屡犯错;从轻车简从的明君到骄奢淫逸、贪生怕死的昏君;从工于溜须拍马、苦心经营权钱交易的贪官赃官,到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秉笔直书、直言进谏的太史、忠良;从帝王老来昏聩亲信奸臣,造成大量冤案怨声载道,到权力角逐、针锋相对,腥风血雨,苍生涂炭;从太子立、废、废、立,到先皇垂垂老矣临终托孤,再到后世篡改或毁灭先皇遗诏以求一逞;再次重复前朝故事……这些,难道不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重复上演数千年直至当代?君不见当朝太祖驾崩后,也曾上演过一小段“篡改遗言”的风波?
不论宫廷政变抑或农民起义,正理歪理千千万,争夺的只是谁坐龙椅谁穿龙袍罢了,谁又真正否认过“皇权”至高无上?谁坐了龙椅还不是仍然奉行独断专制皇权那一套?哪一次权力更迭具有《社会契约论》所揭示的真正“革命性”意义?某伟人论断是“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中国数千年历史就是对此论断的否定。其实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生产力(包括“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每一次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才是历史真正的变革和发展。
在中国,正是如此皇权文化不断被固化、强化,以致深入骨髓,导致中华历史的轮回而无“革命性”变革。中华文化在积淀着农、工、科技等四大发明种种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积淀和传承着根深蒂固的皇权文化,毒害着一代又一代“子民”;导致时至21世纪的今天,仍有很多人患有“明君期盼症”,仍然有正宗的尚存可贵良知的“教授”带领百姓跪于某“政府”大门前(当属无奈)——除了人的服饰、衙门的样式不同,余皆恍若隔世,其实质有何改变?
中国皇权文化浸染华夏大地数千年的结果,就是使中国人面对皇权,膝下全无“黄金”,双膝如此之软!——当然,笔者绝无意谴责本已困窘的百姓和充满正义感的教授,而是揭“皇权文化”之毒疮。
萧功秦教授至今推崇6年前去世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新权威主义”,苏长和教授则鼓吹令人喷饭的“为民做主”式的“民主”。可这些是神马新鲜玩意儿?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中华祖先从秦皇汉武早已奉行!铁腕统治、“集中力量办大事”——汉武大帝演绎得尤其“完美”。亨廷顿的理论落后中国实践几千年!外国的月亮还真的不比中国的圆!何必言必称“亨廷顿”?直接说效仿秦皇汉武不就结了?若不论百姓民生,汉武帝的业绩还要何等辉煌?
只不过到了垂暮之年,汉武帝却发布了轮台《罪己诏》,对自己的业绩、方略给予不少的否定和修正,结尾总结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看来“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非从当代始啊!但最常念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当朝太祖,还真没有汉武帝这般敢于下“罪己诏”的勇气和胸怀,至死亦然,这还有疑问吗?从这一点来说,今人还不如古人率真啊!汉武帝有言有行,也未必可视为完全政治“作秀”。匈奴强盗屡屡入侵烧杀抢掠,抗击匈奴何错之有?那么汉武帝“罪己”核心何在?这倒是值得后人深入考察研究一番的,并非电视剧选择性铺叙的那般单一和残缺。
※ 司马迁撰《史记》:秉笔直书,遭“亮剑”仍拒绝“历史虚无主义”
司马迁所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主要正完成于汉武帝在位期间。司马迁在帝王面前还是处处谨小慎微的,但汉武帝晚年读他写的《史记》还是气得要吐血,可气愤之余汉武帝还是不得不承认:“你是唯一没有在精神上臣服朕的人!”汉武帝当既恨又佩吧,最终并未焚其简牍,而司马迁受腐刑亦并非秉笔直书《史记》,而是为败将求情和辩护,不是一回事。司马迁虽未被诛杀,但也算是遭到“亮剑”了,
司马迁不但无意谋反,亦无意钱权,他只不过恪守史官必须秉笔直书如实记述历史的职业操守而已——这就是一个史官、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精神,实难能可贵。在遭腐刑后,司马迁依然秉笔直书记录历史,绝不一味歌功颂德。汉武帝也未对司马迁“删帖”,亦未封他码字发表的“账号”,且几年后还继续任司马迁为中书令——否则,今人怕是读不到《史记》了。由此可见,汉武帝毕竟还是有些胆略和肚量,非秦始皇可比,更非小肚鸡肠政治家可比。大约汉武帝多少已经明白:暴力可以消灭肉体,但无法使一个强大的灵魂屈服。谁能说当今政治家就一定比古人更胜一筹呢?
是的,当汉武帝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当明白了这一点。为求真求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看来,中国知识分子历来也并非皆患“缺钙”症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历史记载了。以齐太史而论,他如实记载了臣子诛杀国王的事实——齐国大臣崔杼弑君齐庄公,太史如实记述“崔杼弑庄公”,被杀;太史的两个弟弟接任也如实记载,且拒不更改,再被崔杼杀;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太史季说“你两个哥哥都死了,你不怕死吗?你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暴病而亡吧!”太史季正色答道“据事直书,乃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世人尽知,即便我不写,也掩盖不了事实,反而成为千古笑柄”。说完拔剑欲自刎……书生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怎样强大无比的心灵!崔杼无话可说,放了太史季。太史季回家途中正遇南史氏执简而来,原来南史氏以为太史季也一定会被杀,他是准备来继续实写此史实的。为求实求是如此前赴后继,怎不令人感叹?当今某些“缺钙”的“砖家叫兽”们对此岂能不汗颜!不敢言说可以理解,助纣为虐岂可宽恕!
为说一句实话,为不搞“历史虚无主义”,几乎全家被杀光或受腐刑而不改,这还不是历史绝唱?像司马迁、齐太史一家和晋之董狐等等这样表面柔弱实则内心强大的知识分子“缺钙”吗?这才是值得弘扬的中华文化的精华!为坚持求真求实而被杀者前赴后继,手握权杖者杀人却杀到心里发怵不敢继续妄为——谁是真男儿,谁是伪丈夫?谁又能说“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如此壮士没有受到这样的中华文化的熏陶?
历史何尝不在轮回?直至当今,谁又能说司马迁、齐太史、董狐们都后继无人?谁又能说汉武帝、崔杼们皆已作古?谁有敢说
司马迁们从不搞“历史虚无主义”。而真实的历史唯“乱臣贼子惧”——他们极端害怕人们看到历史真相,戳穿他们一套一套骗人的谎言和西洋镜——因为真实的历史将会使他们像垂暮的汉武帝那样气得吐血,而人民却会因此而觉醒!█
(2014.05.31.发布/2018.12.27.修订)
(点击下篇:看《汉武大帝》,通古今之变)
【相关链接】 |
||
(本站 2018年12月29日发布 / 2020-06-04 更新)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