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陋室文化>应学俊:请不要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央视“对话”:一次无法让人信服的对话 | | 您好!今天是: | |
![]() |
|
点击这里展开:浏览更多——
(点击这里:收起/Close) |
请不要避实就虚 避重就轻 |
—— 央视“对话”:一次无法让人信服的对话 |
安徽 / 应学俊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 站 本站编撰转发 |
汶川地震震得中华大地发颤,震得国人心里发凉。联想到 32 年前唐山大地震“漏报” 的种种猫腻,不禁使人心情更加沉重。
于是国人在捐款捐物付出爱心和泪水后发问了:地震局干什么吃了?首席预报员干什么吃了?报得不准不苛求,那也该给百姓含糊地提个醒打个招呼做点思想准备呀?“准确预报”难以做到,难道震前一两分钟地下依然静悄悄?汶川各县地震局检测明显看到小震频率逐步提高,有些论文和预报都已经预测了,地震局为何不睁大眼睛盯住那个他们早已了如指掌的“断裂带”?这么大的地震难道在它的孕育过程中,地磁、地电、地应力、气象等,会没有一丁点儿异常?如何解释“量变到质变”?难怪有网友爆粗口:连蟾蜍、猪狗震前都有反应,唯有地震预报“专家”毫无反应……
于是,2008 年6 月8 日,央视 2 套有了这样一个“对话”节目——“地震能否预测?”由国家地震局何永年、张永仙两位担任专家嘉宾,由海归科普作者方舟子做特邀嘉宾,对话主要在包括央视主持人在内的四人间展开,试图化解国人的这些关于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质询。然而这是一次无法让人信服的“对话”。这次“对话”不外乎要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些信息,稍梳理,并略作评述如下:
● 宣扬地震“不可知”,断言地震预测、预报不可能——可笑!
1、地震尤其是大地震是不可预测预报的,如果有,那就是“伪科学”,因为国外都不搞预报;不信?在美国加州住了10年、以所谓揭露“伪科学”而声名鹊起的方舟子就这么说;预报地震如果不准会引起社会混乱和巨大经济损失,所以不能预报,无法预报,谁敢说自己的预报绝对“科学准确”呢?
不说方舟子所言很可笑,单说某些专家、嘉宾用这样拙劣的方法不遗余力地宣扬地震“不可预测预报”、“不可知”论,这样做符合国家《防震减灾法》所制定的“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的方针吗?难道这里的“预防”仅仅指把房子修“结实”些以及防震宣传教育?不包括地震的预测、预警乃至预报?诚如是,国家《防震减灾法》为何明文规定“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幸亏在美国居住多年的人多了去了,并非方舟子一人,如今也毕竟不是闭关锁国的年代。方舟子可知美国最准确的一次地震预报发生在1973年纽约的蓝山湖地区?方舟子可知美国的地震警报系统(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s)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钟间警告受灾区域的国人?就地震而言,这几秒、几十秒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方舟子可知美国地质勘探局几乎每天在网上以图示公布美国各地发生地震可能性的分布状况?以下是2012年8月28日的图示(截图):
![]() |
2012年8月28日的图示(点击浏览大图) |
国外对地震都无预报?不说美国,就说我们熟知的日本“3·11”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的灾前预报:3月11日地震发生前,NHK中断了正直播的国会会议,发布地震海啸消息。在持续 1分半钟的地震预报提示后,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持人仓促播报,伴随地动山摇的画面,解说员语速越来越急促。3分钟后,NHK用日、中、英等语种正式播报:气象厅发布了大海啸警报。在人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来临时,房倒屋塌,有人伤亡,这无法避免,但有了提前的预报或更提前的提示性预警,难道不能大大降低人员伤亡?真如方舟子所言“地震无法预报、不能预报”吗?下面是电视台预报“3·11”大地震和海啸的视频截图:
![]() |
![]() |
动辄高举“科学准确预报”大旗唬人,用预报不准会引起社会动荡作为遁词——咱中国老百姓何时苛求地震工作者和政府“科学准确预报地震”了?当地震信息公开成为常态,会造成什么社会恐慌?毛泽东预警“战争”也不准,却公然预警“要准备打仗”,社会动荡了吗?毛泽东可以预警并无把握的“战争”,可以动用天文数字的人力、财力“深挖洞”搞“疏散”,而我们却可以对比战争来临要迅猛不知N 倍的地震绝不预警,不告知百姓任何可能性灾难的信息,更不做应急演练,任由灾难夺走数十万生灵?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方舟子为地震局官家站台何以到了如此肉麻的地步?
2、央视这次“对话”还明确告诉我们:汶川大地震前没有收到任何人预测预报(当然专指正规的预报卡,似乎对其它信息无须在意)。
然而,如此说词只能糊弄小学生。于是,网络之声一片哗然,更多质询蜂拥而起,许多网民愤怒异常……有没有收到“预报”那时地震领域的“江湖上事”,我们无法研判。但笔者曾访问过汶川好几个县的地震局网站,仔细浏览了他们“5·12”汶川地震前两个月的地震监测数据表,已经明显表现出小震、微震的频率有规律地迅速提高,连老百姓都知道“小震闹,大震到”,县级地震局难道不向省局汇报?省地震局难道不认真研判而向国家地震局汇报?如果这些工作没做,难道不涉嫌“不作为”?如果向上汇报了,国家地震局却不予认真对待,不采取措施,这难道不也是“不作为”?否则,请公开县、省、国家地震局这一阶段相关工作记录。
“对话”嘉宾中地震局的专家们口口声声信誓旦旦地说 5·12 汶川大地震很特殊,几乎没有先兆。事实是这样的吗?在信息化时代,意欲这样瞒天过海是办不到的,我们毕竟无法屏蔽所有相关信息。且不说被某些人嗤之以鼻的动物异常先兆,仅就地震本身而论,2007 年三、四月份以来直到2008 年四川、甘肃、陕西一带4 级以下的小震还少吗?在有的地区08 年三四月份几乎到了每六七天一震,频率渐次升高!直到2008年3月30日甘肃(肃南)还发生了5.0 级地震,并曾成功地做到了中短期预测。你们没有看到各地的记录吗?——是玩忽职守视而不见还是下面确实未上报?如果不是基层失职,那么就是国家地震局和有关领导机构官僚、失职,或排斥不同学术观点,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者必居其一。
其实,我国地震预测中期预警的水平是不错的,否则,何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2008年地震趋势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8号)?而且各地对这份文件都有相应的贯彻。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对一些新老地震预测工作者的研究漠然置之吗?对于一年来频发小震且处于断裂带上的地区,国家地震局加强了实地考察和会商了吗?
央视似乎以借专家、尤其是并非地震工作者的方舟子之口扯起“地震不可预测”的大旗策划这次“对话”,意欲羞羞答答地掩盖地震预测、预防工作中实际存在的某些失误、错误或有待改进的等等方面,其立意是违背国家《防震减灾法》相关精神的,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是有害的。我们但愿央视仅仅是一次疏忽、失误——尤其是如此大方地给央视分秒寸金的大段时间让方舟子发表扰乱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开拓性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言论。如果是作为不同学术观点的“对话”,那么就应该让不同观点的地震科学工作者也平等地参与到“对话”中来——显然,央视这次“对话”的立意并非在此。。
地震局不发地震预警信息,动物“发布”了:四川绵竹震前数十万只蟾蜍倾巢出动满大街跑,被官方“科学解释”——与任何灾难无关;某些村民自发露宿避震,被成功劝回,要“维护社会稳定”,“辟谣”迅捷,轻而易举……可三天以后,大地震竟然那么不给官家争气地发生了,山摇地动,数十万生命魂飞湮灭……在咱国家,“谣言”竟然再次被事实证实为真,总是不幸言中,岂非咄咄怪事?
“央视”如此对话,除了使老百姓添堵,如何让人信服?难怪这期视频不久就被删除了。
● 央视“对话”——避实就虚、危言耸听的诡辩
1、避实就虚,为“地震不可预报”论张目,为责任部门开脱
在方舟子等嘉宾大谈“大地震不可能准确预报”的时候,为何对唐山地震有关县、区的成功预报绝口不提?为何在唐山地震预报过程中种种已经公诸于世的问题讳莫如深?为何对张庆州的《唐山警世录·唐山大地震漏报始末》中揭示的当年对基层预报漠然处之等“人祸”问题只字不提?如果张庆州所言不实,为何不趁此机会予以驳斥和批评,甚至以诬陷对他提起诉讼?
姑且不论国外临震预报或中长期预警的案例。为何在“对话”在论及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时,我们的“专家”嘉宾们巧妙而肆无忌惮地显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以致被网民称为“对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内外夹攻”?如果海城地震预警、预报属“瞎猫碰上死耗子”, 是不可重复的,那如何解释我国几十年来近20 次对有关地区地震的成功预报?为何对去年(2007 年)云南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的成功短临预报只字不提?(此次成功的地震短临预报被称为“是实践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的典型案例”)。
很显然,如此避实就虚,就是要确立“地震不可预报”论,从而否定所有在地震预报上执著以求的研究工作者所作的探索和所取得的任何成绩,为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开脱。“对话”如此立论是违背国家《防震减灾法》相关精神的。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附录一】汶川地震前的地震监测一瞥(链接皆可点击): 08年4月3日:甘肃省召开2008年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国甘肃网) 绵阳市防震减灾局:2007年3月地震目录 绵阳市防震减灾局:江油08年2月24日2.9级地震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绵阳市防震减灾局:北川对07年12月6日2.9级地震迅速反应 07年11月:绵阳市地震局领导率领专家到江油考察小震群活动区(图/文) 07年11月:江油近期小震频发,绵阳、江油两级专家会诊 论坛帖/不作为论据,仅供参考:北川幸存师生:地震前大地经常摇晃 【附录二】这些专家对“地震预测、预报”的看法: 【新快报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全国政协委员陈运泰院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种“地震不能预测”的说法,这在科学上并无定论。地震预测的确是个科学难题,不能奢望在三年五年之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汶川、玉树地震后,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地震是不能预测的。对此,陈运泰表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过几次成功的地震预测预报,后来经历一次又一次大的地震没有预测出来,相当一部分地震学家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认为地震是永远不能预测的。 陈运泰说,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还是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的,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 2005 年12月31日,新浪网转载《专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地震是能够预测的》一文。在回答央视记者王志采访时,陈建民说:地震能不能预测——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学术上观点的不同,和地震能不能预测本身没有直接联系。我认为地震是能够预测的,首先实践已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刚才谈到了海城地震,谈到了30年来还有20几次比较成功的,或者有简单实效的预测预报。如果说成功预测是“偶然”,那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次的重复。当然我们这里有失败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我刚才说的有漏报的,也有虚报的,也有成功的…… |
![]() |
||
【延伸阅读】 |
||
(本站 2008-06-15 编辑发布 / 2017-12-27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