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验研究报告/执笔:应学俊) -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语文教育
· 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报告 · |
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
(课题研究报告) |
执笔:安徽/应学俊 |
执笔:应学俊 来源:本 站 本站 2003年9月 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六、课题研究与实验结果
1、推动了全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出现了全校多学科争上课堂教学改革试验课的局面。全校绝大多数老师都申报了个人研究子课题,有两个子课题已经准备揭题。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已经在全校比较牢固地建立起来,有些教师探索的有效的课堂组织教法等已经不胫而走(如"小伙伴协作学习"组织教法、"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试验等)。教师近两年参加省市教育学术论文评奖活动,有17人获奖,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以上的有6人,另有6篇论文获省级奖。今年有35篇论文参加了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论文评奖。两年来,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上全国、省、市、区和校级研究课、观摩课共56节,涉及5个学科(不包含教师自主的探索试验课)。运用新思想新观念研究和改革改革课堂教学,科研兴教蔚然成风,方兴未艾。
2、实验班及实验学科明显比非实验班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带动了多学科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人才”苗子。
这已为学校教师所公认。2000年,实验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
实验班和对比班前测与后测统计表如下——
★ 实验班级:
五2 班(九四级二班,2000 年7月毕业)语文任课教师:宋玲,女,1994 年中师毕业,后进修大专学历,从一年级一直教该班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五年级起,英语教师为潘晓银。
◆ 对比班级(控制班):
五1 班(九四级二班,2000 年7 月毕业)语文任课教师花庆,女,1994 年中师毕业,后进修大专学历,从一年级起一直教该班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五年级起英语教师为薛红梅,其学历与教龄等与实验班英语教师基本相仿。学校对该班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未提出任何特别要求,且未告知该班为实验班的对比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关变量。
两个班级学生编班均未有选择,一年级时均随机编班。详细情况见以下统计表。两个班级的四位任课教师工作均认真负责,从不请假。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无关变量。
前 测 统 计 (略)
关于以上统计的说明:
基本情况: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班)班级学生数仅相差2人,性别比例基本相同,学校认定的“后进生(即学困生)”,实验班比控制班多1人。
◆ 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班)语文成绩均来自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校内统一考试成绩统计。
◆ 英语因从五年级起才开设,而刚开始开设一门新课时,由于学生对英语无所知,更无成绩可言,而且感兴趣和不感兴趣都是盲目的,故在9月份进行前测是无意义的;所以英语学科在开设了2个多月后进行前测,成绩来自单元反馈性测试。
◆ 学习态度的测试结果,来自未经事先通知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学生不知道调查问卷的目的。
实验班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其实验因子是尝试和不断完善我校“‘乐学·会学'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落实关于智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论述;综合运用“乐学、会学”理论,在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操作实践的框架中,丰富教法,创新教法。同时,上述课堂教学模式也引导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
由于施以以上实验因子,经过两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精神面貌、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
由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加上任课教师创造了“建立小伙伴协作关系”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常常是通过讨论、实践探索、协作攻关的方法解决,所以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协作攻关的习惯基本养成,对各门功课“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显得主动、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不断涌现有进步的同学(包括“后进生”在内)。这从实验班课例中可略见一斑。
(2) 学习态度和方式方法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行为的良性变化:
实验班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出非常积极踊参与的态度,且在活动中创新意识很强。例如:实验班六年级时,学校号召学生自己用平时节约的零用钱为灾区小朋友捐款,该班学生自发地上街卖花,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捐款;暑假,学生从电视中看到许多地区遭受水灾,他们自发地跑到民政部门、《大江晚报》社捐款,老师在开学后从上述部门寄来的有关《情况通报》中才有所知晓,这说明完全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在英语老师组织的英语“派对”活动课和学校“英语之角”活动中,实验班学生自己创作脚本,自导自演,连英语成绩很不好的同学也主动担任了角色,英语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该班参与率最高,获奖同学最多;等等。详见《后测统计表》。
(3) 在学习和活动中自主性、主动性的提高,带来了全体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率的提高,从而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苗子”增多了:
该班有学生两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海模比赛,夺得少年组全国冠军(金牌奖);参加安徽省四驱车比赛也获得好成绩;参加第九届全市运动会,该班有获得小学组象棋冠军和第二三名的同学,我校因而获得团体冠军;在全市小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该班获奖人数也最多;等等。在学校的各项活动的评比表彰中,该班总是走在学校的前列。
后 测 统 计 (略)
以上后测统计与前测统计已有一定可比度,但仅反映了一般性变化(尤其是成绩及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变化)的轮廓。通过下表,我们还可看到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综合变化,这些变化是不容易用分数或百分比来衡量的,但是它们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班 级 | 参加学校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人次 | 在报刊发表习作的人数 | 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人次 | 参加学校“英语角”活动人次 | 参加英语“活动课”积极担任角色的人次 | 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活动人次 | 参加省级以上科技、文体正规竞赛人次 | 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奖人次 |
实验班 | 55 | 36 | 413 | 622 | 39 | 32 | 8 | 21 |
控制班 | 41 | 4 | 303 | 361 | 7 | 15 | 1 | 6 |
3、教师在探索实验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已不断取得专家、领导的认可和赞同:
(1)该课题已列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安徽省教育厅立项;
(2)该课题的语文、英语任课教师和课题组组长运用该教学模式设计的课堂教学,于1998 年、1999年分别获得全国第二、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展示会课堂教学创新奖(暨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实验班六年级时的数学教师和其它有关年级的语文教师虽未承担该班课题实验任务,但借鉴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参加区、市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也都获得了区、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3)在“2000 年芜湖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和省有关创新教育课题实验现场交流会上,该课题实验项目被指定在大会作多媒体形式汇报;实验班语文课堂教学《将相和》作为大会创新教学示范课向全市作公开观摩教学;
(4)该课堂教学模式还分别应邀在芜湖市陶研会及有关区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4、论文成果:
⑴《让素质教育的“灵魂”和“重点”落实到每一个40 分钟——语文“‘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探》(教学理论类,获芜湖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特等奖、安徽省2000年语文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
⑵《课堂教学“乐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教学理论类,1997年获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⑶《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框架》(教育理论,获芜湖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⑷《基础教育过程性评价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理论类,获安徽省“新世纪教育论坛”二等奖,后发表于2001年第一期安徽《教育文汇》 <创刊号>)
⑸《运用“基本模式” 探索和创造“变式”》(论文,获芜湖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特等奖,省二等奖)
⑹《生字教学“乐学、会学”三段式教法初探》(语文学科类,获市级奖)
⑺《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获芜湖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特等奖,省二等奖)
⑻ 《小学语文协作学习——“小伙伴协作关系的建立”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获芜湖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面发展》(数学学科类,获市级奖)
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学科,获市级奖)
⑾《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阵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芜湖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⑿《浅谈数学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类,获芜湖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上报省参加“安徽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论文评选)
⒀《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语文教育类,获省教科所一等奖,发表于《安徽教育科研》1999年第一期)
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发表于1999年安徽《行知研究》)
⒂《儿童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教学理论,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
⒃《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1999年第5期《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5、课例成果:
⑴语文课:《小晨日记一则》(自编教材,运用本教学模式,现场直接从Internet调用资料辅助教学,1999 年获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奖”暨一等奖;教材编写与执教:本课题组长)
⑵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1999年获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二等奖;实验班语文任课教师、班主任宋玲老师执教)
⑶英语课:第二册第三十一课,(1998年获全国第二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优秀奖;实验班英语任课教师潘晓银执教)
⑷ 数学课:《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录像课,获华东电教研究会优秀教材奖;实验班数学任课教师王珏执教)
⑸ 数学课:《圆的认识》(获芜湖市新芜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实验班数学任课教师王珏执教)
⑹语文课:《高粱情》(1998年获芜湖市小学青年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本校语文教师 戴炜执教)
⑺ 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将相和》分别作为芜湖市教委、市教科所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课和示范课在市区和有关县展示和推广。实验班任课教师宋玲、有关班级语文任课教师戴炜执教)
七、结论和几点思考
1、理论和实践证明我校创建的“‘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的积极意义,很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素质教育“灵魂”和“重点”的落实;可以说,课题实验的基本过程和结果验证了实验的理论假说,实现了预计的突破。
2、正由于是“基本模式”,所以对于其“变式”的建立和实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人力、精力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才能实现,非一蹴而就之举。但是,这一基本模式恰恰可以避免因一种模式而束缚广大教师创新的手脚的弊端,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架了桥铺了路,构建了一个“操作平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基本模式”操作层面的表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4、本课题实验的数据整理和统计有一定的难度,须精心搜集,并运用教育统计的科学方法才能更体现其科学性。此外,还应有一些学生个案研究的资料积累。□
(全文完,点击这里:回前页)
【延伸阅读】 |
![]() |
|
(本站 2003-09-02 编辑发布 / 2019-02-28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