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陋室文化>【转载】冰岛:两位英国朋友和我的故事(作者:上山) P.5.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域外飞鸿·转载(Reprinted)】 |
|
||
![]() |
|||
【英】·上山· |
|||
原创撰稿:上山 来源:作者赐稿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 人次) |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编者的话】作者“上山”,英籍华人,定居英国20余年。作者本文笔调朴实而不乏诙谐幽默,风光记游中却不乏故事与人物,故事中又不动声色蕴含生活的哲理乃至历史的反思,我们更可以感知英国司法的细节,浑然天成。故事意蕴作者并不直言,而是给阅读者留下咀嚼玩味的大空间……文虽稍长,但分节看下来亦并不显枯燥乏味,而选择章节浏览亦无断章突兀之感,皆可独立成篇。感谢作者赐稿。本站有极少修订。 点击以下标题,可选择浏览: 1、动议来自杰弗(Jeff) 2、到了冰岛 4、与摄影协会的朋友们 |
4. 与摄影协会的朋友们
他们两人跟我一起算是厮混,在摄影协会里,我是个打酱油的。这回在冰岛的行程住宿都是杰弗一手操办。这老小子电脑特别娴熟,手指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就能点出一片天地。假期中有个两晚上,他把我们点到一个山麓下,两排度假木屋,后边雪山,前边是无边的雪原。
这寒冬里的木屋好温暖,咱们五个人就窝在里面,像过冬的土拨鼠,舒舒服服。我们和雷曼夫妇刚好一家一间在楼下;杰弗识相,一个人乖乖地爬上阁楼,阁楼上直不起来腰,上去就咕咚一下躺在床上。
夜里我在打呼噜,他们两个跑了出去,第二天一早我出去拍了几张照片。回来雷曼喜滋滋地告诉我,昨夜他们看到了北极光。我勃然大怒,直斥两个混蛋为什么不带上我。雷曼看我真是动了气,忙说是杰弗的意思,看你睡了,那么辛苦,不忍心呢。
于是我爬上阁楼,老小子还在梦里!我怒火中烧,却突然地冷静下来,回到客厅,妻子叫我消消气,给我倒了杯咖啡。我喝着,身上暖和起来。看着窗外皑皑白雪,想起了格林童话,我被这冰原感动了。
九点多了,杰弗起来了。英国人装没事人时,真诚而可信,笑容可掬地道了声早晨好。我妻子给他泡了杯茶,他喝着,品尝着,享受着。我告诉他刚才我拍了几张照片,美极了,他立即夸张的高兴起来,看着那照片,真心诚意地赞美。我说我发现了一个好位置,一定要去,绝对不错,他是一个超级摄影迷,马上就要我领他去。
踏着厚厚的积雪,我们呼哧着爬上了半山腰,眼前银装素裹,树披晶莹,远山平原皆是一片亮白,山下木屋绿顶,依次点缀,初晨的阳光斜落下来,似是要以金夺银,清冷里阵阵生动。
![]() |
眼前突兀一块大石,足有三米高,四围积雪至膝盖。杰弗是个专业人士,当然知道爬将上去,一定是风光无限,格外的精彩啦,嘿嘿!
登上这块巨石,有个人造的木台阶,杰弗不假思索地顺着我早晨的足迹爬上去。他高兴啦,我也高兴啦,他端起相机一个劲地“嚓嚓嚓”!我鼓足了劲把那木台阶推出去好远,直起了腰,拍拍手,走啦。 他还在那儿“嚓嚓嚓”呢。等到我离他八丈远,才听到后面嗷嗷叫,像冰雪里拉雪橇的哈士奇狗,争先恐后,傲雪凌霜。
餐厅里好是温暖,这十来栋木屋里的人都在这享受早餐的美妙时光,空气里弥漫着卡匹茜那的香味,香肠培根的味儿令人大块朵颐。一只猫窗户外冲着我喵喵地叫着。今天又将是美好的一天。
杰弗突然冲了进来,他的身上滚满了带着火山灰的积雪,他的头上怎么还沾了几根枯草呢?他又像哈士奇一样叫起来:“ 罪犯,罪犯!罪犯呢?”
晚上,大家又没事人一样。这回他们没敢忘记我,我们背着相机,拎着三角架,顶着头灯,吭哧吭哧地上了山。
杰弗的热心让我不好意思起来,他帮我支起了三角架,叫我换上超广角镜头,打上二点八的光圈,ISO标上1600,用20秒的快门,镜头对准夜空……他半蹲下来,仰望取景器,一切搞定,他一个挺身,在边上呼哧起来,喘着六十四岁的老气。
我从没有在冬日的夜空里看过如此美丽的天宇,天似穹庐,漆黑而透明清澈;此时油云不在,繁星落绝星空,精彩而不拥挤,明亮而滴滴晶莹,翘首绝眦,星座密布,天高天低,无远弗届,粒粒如垂如悬,颗颗如液欲滴,是织女不慎丢失了锦缎?还是女娲劳累遗失了五石?人被感动,突觉这是珠玉让人撷取而不可及,欲以心相倾却难以私语;环环大宇,绝妙天地,同为苍穹一子,吾今何在哉!
![]() |
杰弗熟知天象星座,指点星辰,娓娓道来,让我等立即汗颜。当初在肯尼亚的旷野里,他就是这么走出来的。
这时冰山之后,似是五彩觊觎,我们心里一阵激动,北极之光,应该出来啦!
可惜的是天边白云多事,渐渐涌来,坏了好事。
回来的路上,杰弗一个劲地解释安慰,我是一个字也不想听。
可不管怎么说,这次冰岛之旅没有白来。拍下的一些照片美不胜收,无须PS也叹为观止了。我的电脑里保存了很多,每张都能让人面对它沉思良久,遐想无限;当然,每张照片的拍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
冰岛风光掠影(可点击浏览大图)—— |
![]() |
||
【本站最近相关更新/最近评论】 |
||
(本站 2017年09月10日 编辑发布 / 2018-11-11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