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应学俊: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读史随感 · |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 |
|
· 应学俊 · | |
作者:应学俊 本站2007年10月编辑发布 2016年7月更新 (本页浏览:人次) |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以下滚动图片皆有相关链接,可点击浏览) |
|
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但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现场被破坏,证人被封口或离世,记忆在模糊,证据被销毁或藏匿,档案被密封……要弄清事实真相,有时真的很难——即如中国“文革”后调查那些申冤的案件,费了多少人多少时间!颠过来倒过去的历史呈现于人们眼前的往往扑朔迷离。所以,研究历史就成了一门学问。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可能是绝对的
研究历史的困难,使笔者想到了我国古代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想到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赞誉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古代“四大铁笔史官”为真实记录史实而相继死于刀俎,终令史实有所载,终令君王及乱臣贼子有所忌,这还不令人肃然起敬吗?没有他们,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不知要增加多少倍的难度啊!
但是,现在大概没有“史官”一职,恐怕也没啥“史官制度”了,历史似乎是由当政者自己记述,以所谓“大事记”等形式出现(各地方反倒有属于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志”或“史志办”)。在特色天朝国家,如古代齐国太史公、晋国史官董狐也难觅踪影了,因为“制度”规定这些人决不允许出现。当政者如能“实事求是”、讲究民主与法制,依法记述,我们便可以看到基本真实全面的历史;当政者如果讳疾忌医、好大喜功、动辄为尊者讳,我们就只能看到片面的历史;当政者如果独裁加自负、昏庸,那我们就只能看到基本面目全非的所谓“历史”了。所以,历史似乎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但是,我们还有以研究历史事实为宗旨的“历史学”和相关学者教授,有良心的历史学家永远不会都灭绝,于是,历史这位“小姑娘”的本来面目就不可能被遮蔽殆尽,历史学家们为擦干净她脸上被涂抹的油彩而矢志不渝——幸哉,历史;幸哉,百姓苍生!
刘少奇在蒙冤受难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可是,人民可以写历史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对的。只不过要困难得多,高举正义旗帜的人民写历史是要付出鲜血、生命和时间的代价的——比如布哈林,付出生命和40年的等待,才获得了“人民”所写的历史真相;而中国的陈独秀比他等待的时间更长(至今似乎未见官方发布有关为陈独秀平反的文件)。但据说:1987年7月,共产国际运动历史研讨会上,出席会议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等的理论工作者集聚于莫斯科——会议讨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演变发展趋势和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结合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特别是中苏两党的矛盾关系,苏联和兄弟党的许多学者一致认为,斯大林对陈独秀的态度与处分是错误的,应予平反,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曾经提出“拥护苏联”口号的李立三等,当年得势于一时,忘乎所以,对陈独秀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乱戴帽子,乱打棒子,到头来却遭“莫斯科会议”唾弃。托洛茨基被历史正名,那么所谓“托派”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了,而由此派生出的所谓“中国托派”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看来,“历史小姑娘”被任意“打扮”,不可能是永久的、绝对的。
还有一种说法——“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此说似乎也不错。君不见,当前苏联为“胜利者”时,“卡廷惨案”等许多历史真相就被严严遮蔽着。毛泽东是胜利者时,刘少奇、“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王实味事件、“利用小说反党”之《刘志丹》等等事件的历史真相,也都由“胜利者”任意涂抹着。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胜利者”——只要是非正义的,就总有转化为“失败者”的时候,人民和正义必然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历史证明:高举正义大旗的人民胜利者并不会因其“胜利者”角色而任意涂抹历史,历史学家尤其如此,他们还原历史真相的依据必然是事实和证据——原始的历史档案、实物和某些当事人可信的证词相佐证,还有学者专家们科学的历史研究——这是很难被涂抹“打扮”的,正如我们对“卡廷惨案”真相的确认,其依据正是有斯大林在内的当局高官签署的历史文件。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对于“胜利者”而言,判断其是否在“任意打扮历史”,有一把唯一的标尺——那就是看是否敢于依《档案法》公开历史档案。在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的前提下,到期不敢公开历史档案,八成就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
古语云:“孔子作《春秋》,定名分,寓褒贬,乱臣贼子惧”。所以历代君王,如遇个性倔强、好秉笔直书的史官,如不打算将其杀戮便总有几分顾忌——毕竟没有人做历史记录是不行的——而滥杀史官其骂名又委实难听。当政者如若对记述历史的铁笔史官真有几分惧,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多少可以减少一点当政者的为所欲为。这便是监督的力量。在我国“三年经济极端困难时期”,刘少奇面对已经出现饿殍呈于野地的严峻局面着急地对毛泽东说:“人相食,是要上书的……”。这“书”便是史书,是历史记录。此为一例。
所以,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未尽然。
藏于国家档案局(馆)的历史档案,就成为抹去“历史小姑娘”脸上油彩的高效清洗剂。君不见,扑朔迷离的前苏联制造的“卡廷惨案”、布哈林事件、托洛茨基事件等,就因档案解密而真相大白;君不见,我国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先生,花重金自费购买俄国解密档案,故而还原了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起源以及中苏关系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而在中国至今仍在被某些人刻意“涂抹”和遮掩的历史,也会随着档案依法解密而真相大白。人民有对于历史真相的知情权!中国的“历史真相调查委员会”终有一天会诞生。所以,“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只是某一时期对某些历史而言罢了,不可能是绝对的。
● “向前看”与反思历史应当是辩证的统一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什么反右、文革不要老去说啦,过去的就过去啦,何必总“纠缠历史旧账”,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嘛。
是的,针对盲目沉迷于历史而忽视了今天该干什么的书呆子或仅仅为发泄个人怨恨而沉溺于过去不可自拔的人来说,这样说或许是可取的。但若对历史研究和反思,泛泛以“向前看”为理由而阻止人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则是非常错误的。
有人问,历史对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的发展轨迹是螺旋性的、曲折的,并非直线的。一个忽视历史的人,在人生途中只能是一糊涂过客,也许走错路、遭罪遭难乃至掉了脑袋还不知怎么回事儿;而一个忽视历史的国家,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国家,在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时往往会再次选择错误——正如我们对犯错误的人总是要求他们深刻反省,彻底承认错误事实,还要找出犯错误的真正根源一样,目的是认识清楚,痛定思痛,避免再犯。这在中国叫做“写检查”、“写交代”。对犯错误的人应该如此,对犯错误的国家或曰政府以及最高决策人更应当如此,因为国家或曰政府、最高决策人犯错误的危害性远比某一个普通人犯错误的危害性高出不知道N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能深刻反省错误、勇敢承认错误,总是遮遮掩掩甚至找出种种似乎值得原谅的理由,再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难道不是常识吗?
而我们一些人现在正常常以“向前看”或“非常敏感”、“全民‘天问’”一类似是而非的论调继续遮掩曾经的错误和罪责。然而这样,必会带来无穷后患。君不见,如今对“文革”的评价竟然出现“反弹”——何故?在众多原因中,当时对“文革”的历史反思刚进入实质即被“叫停”,应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方面,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经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给全世界一个令人震惊而又发人深省启示——1970年的一天,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勃兰特总理在二战中被屠杀的波兰人纪念碑前跪下了,所有在场的人惊呆了……而事后有人这样评价:跪下去的是一个勃兰特,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难道不是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且分裂的德国,主动付出大批战争赔偿,主动在教科书中以很大篇幅书写自己国家曾经的错误和罪恶,使人民对今天有清醒的认识和选择。于是,德国真的站立起来了,今天,它又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强国,而且柏林墙推倒了,德国迎来了统一!一个敢于正视历史而绝不遮遮掩掩的国家,在面临新的历史选择时必然不会再去选择曾经的错误。这是无法改变的逻辑。(点击观看短视频:德国勃兰特总理历史性的一跪)
既然“历史小姑娘”很容易“任人打扮”,那么,我们就必须花气力去把“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脸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油彩、伪装洗干净,让历史这位“小姑娘”的面庞清晰地、立体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历史的昨天是与今天和明天紧密联系的,为了正确地“向前看”,我们必须了解和认识真实的历史,然后才能使历史成为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而不至于成为“包袱”。不能准确清晰地了解昨天,便不能看清和把握今天,也将难以把握和正确选择未来。□
2007年10月17日 / 2016年7月修订更新
(全文完,点击这里:返回前页)
【相关链接】
1、本站评论:历史评价的“出发点”究竟应该是什么?(应学俊/文)
2、新华网:我党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 革命者托洛茨基之死
3、黄昌勇:历史尘烟中的声音——关于中国“托派” | 关于普列汉诺夫
5、布哈林和布哈林冤案的由来(文本) / 新经济政策与布哈林之死(视频)
![]() |
||
(本站 2007-10 编辑发布 / 2019-03-04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