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文革研究>【解剖“麻雀”】安徽芜湖“文革”大事记 (P.1.)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以死反对“文革”的女大学生 |
![]() |
1966年8月18日,毛问为他献上“红卫兵”袖章的女学生宋彬彬叫什么名字,答曰:“宋彬彬”。毛说:“哦,要武嘛”——一语成谶,全国真的全面内战——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军队武斗了,宋彬彬也“要武”了…… |
![]() |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跟随毛20多年,成为“文革”初在中南海自杀的第一人,自杀前写遗书表白、申诉,末尾依然敬祝那位老人家万寿无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
![]() |
私人家或单位里的中外经典小说、“文革”前的革命小说、古董字画、社会科学著作等,只要发现或被“抄家”发现,统统付之一炬,名曰“破四旧”,也有被红卫兵带回去自己偷偷享用的——以“革命”的名义…… |
![]() |
清华大学的老式门楼更是“四旧”,因为那是帝国主义留下的,砸烂它并最终推倒了…… |
![]() |
【本站按】 研究历史,解剖“麻雀”是研究方法之一(案例法)。对于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单位乃至个人“文革”全程、经历的客观回顾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文革”勾勒出稍稍清晰的整体具象轮廓,并进而分析出某些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东西。 芜湖属于中等城市,在安徽则是仅次于省会的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文革”中芜湖是安徽“武斗”重灾区,两派打官司讨说法直至中央文革,中央也曾专门发文解决“芜湖问题”,但武斗规模和惨烈程度也还比不上四川等有关省市。正因为如此,本站认为它更具典型意义,是一般中等城市“文革”的一个“标本”,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即所谓管中窥豹。 对历史,我们应该“拒绝遗忘”。我们也常指责某邻国刻意“遗忘”和遮蔽历史真相。研究历史,既是探求知识的需要,更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毛泽东也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要经常讲,反复讲”。 本“大事记”信息主要采自“芜湖党史方志网”,也汇集互联网获得的其它资讯及本站历史记忆,挂一漏万的现象难免。历史研究是探索性的,尊重史实是起码的科学态度。所以本站必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时俱进,在力避错讹的同时,也随时准备纠正可能的错讹,及时更新。 |
1966 年
|
![]() |
||
(本站 2016-01 编辑发布 / 2017-07-08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