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陋室文化/历史钩沉>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小说/转载)- P.3.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
点击:到“历史钩沉”栏目…
时评杂谈
点击:到“重读历史·沉重的
1957~1965”专栏
…· 1980 年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
![]() 作者:张一弓 |
作者:张一弓 来源:《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中篇小说卷一 / 豆瓣小组(网络) 本站转载 |
(点击这里:承前页) |
五、老杠叔和他的钥匙
九两三钱肉能产生多少卡的热量呢?断粮第七天,李铜钟银王先生在全村挨门检査了一遍。他发现,李家寨四百九十多口人,就有四百九十多个浮肿病号。有百十口人已经挺在床上不会动弹了。王先生铁宵着脸,用拐棍捣宥地,对铜钟说:“要是这两天还不见粮食,你就组织专业队,上西山刨菡坑吧!”
李铜钟探望的最后一家是“三堂总管”老杜叔。四天以前,老杠叔蹲在食堂库房里哭了一场以后,回家就病倒了。食堂庠房里已经没有生的或熟的叫他操心,再也用不着一天十二遍地开门、锁门、出生、进熟、过秤、上账了,生活变得空虚而寂寞,支掸着他这把老骨头的精神支柱突然倾倒了。他躺在床上,掂着库房门上的那一串钥匙,长久端详着,“老伙计,咱得分手了。我不能带你去,那儿用不着你。……”
李铜钟和王先生来到老杠叔家门口,看见门头上挂的那块“光荣烈属”牌,止不住心里一阵难受,老杠叔的独生子是四四年跟皮司令走的。淮海战役时牺牲了,家里只剩下老俩口。这两位老人家比旁人更有权力过几天不知饥寒的日子啊!
李铜钟和王先生走进院子,正听见老杠叔在屋里喊叫:“花她娘,……人死如灯灭,还做那啥送老衣?……你要心疼我,……就拽一把棉花套子,叫我啃啃……啃啃……”
王先生听见这话,就像软瘫了一样,一下子蹲在老椿树底下的捶布石上,说:“这病人我不敢看,不敢看,看着老难受。……”
李铜钟一个人进屋了。老杠婶茁用面布袋给老伴做送老衣,一见铜钟就哭了。她搬个小板凳,让铜钟坐下,说:“你叔眼看不中了,论说他活这六十多,也够他的了。俺啥也不想,只想他种了一辈子庄稼,管了一年多食堂,能叫他临走……临走有一把粮食子儿嚼嚼。……” 老杠叔在里屋听见这话,就责怪老伴说:“你没问问铜钟吃的啥?我说铜钟,你就别听她瞎说,……你过来,叫我再看看你。”
李铜钟走进里屋,坐到床沿上,攥住老杠叔的手,说:“叔,怪我没能耐,叫您老人家受恁大委屈。……”
“不怨你,孩子,不怨你。”老杠叔温存地望着铜钟,从腰带上解下那串钥匙,捧在手里说,“支部……群众信任我……叫我管食堂一年七个月……零八天……我老没材料,只会开开门、关关门……办不了大事……不能为你分忧。往后,再来了粮食,选个靠得住的……把钥匙给他。”老杠叔嘴唇哆嗦着,手也哆嗦着,把钥匙塞到铜钟手里。
铜钟把钥匙还给老杠叔,说:“叔,说啥您也得熬过这两天。支部给田书记,就是来咱村搞土改的田政委,写了信,公社杨书记上县开会快回来了。我约摸着,粮食该下来了。这钥匙,还得您管。”这时候,王先生推门进来了,手里攥着一瓶鱼肝油丸,对老杠说:“哥,这是你大侄子从湖北捎回来的西药丸,按西医说,这是那啥营养药,一天吃几丸,兴比嚼那棉花套子强些儿。”他郑重地拧开瓶盖,倒出两粒,塞到老杠嘴里,又接过老杠婶端过来的一杯水,把药丸冲了下去。
大门外有人喊叫:“铜钟,铜钟,快,快……”随着话音,崔文跑进门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杨书记打电话,……叫你去公社,口粮……有办法啦!”
昏暗的屋子里好像“唰”地一下充满了光亮。李铜钟大步登登走出屋门时,老杠叔已经叫老伴扶着坐起来,把那串钥匙重新系在裤腰带上。
这一回,王先生不是用拐棍捣地,而是在地上划着圈儿,说:“这比啥药都强!”
六、“这叫化学!”
杨文秀在他生着煤火的小西屋里接待了匆匆赶来的李铜钟。他取出夹在笔记本里的一封信,从眯细着的眼缝里逼视着李铜钟,问道:“这封信是你写给田书记的?”
“是我。”李铜钟向信上扫了一眼,看见一行粗大的铅笔字:“如情况厲实,应抓紧解决。”“李家寨当真没一点粮食啦?”
“这样吧,书记,”李铜钟凄苦地笑笑,说,“你去尝尝李家寨那饭,那清水萝卜饭,不叫你多吃,只吃三天。”
“不管有多大困难,公社给你们解决嘛。”杨文秀想起,田振山把信转给他时,用那种困惑不解的目光审视着他,好像在说:啊?杨“带头”同志,你是这样带头的啊。这使他紧张而且懊恼。眼下,他把那封信折迭起来,装到衣兜里,说:“你就是不写这封信,公社也不会不解决!你写了这封信,照样还得公社解决。”
“该解决了,书记。”
“那末,你说说,李家寨还有玉米皮、红薯秧吗?”
“你是说?……”李铜钟怔住了。
“红薯秧,玉米皮一一包在玉米穂外边的那几片叶子。”李铜钟寻思说:“玉米皮大部分垫圈沤粪了,红薯秧还留着的。”
“麦秸多不多?”
“麦秸?”
“对,麦秸。”
“麦秸不缺,牲口能吃到麦口。”
“这就好。”杨文秀像是丢了一桩心事,又对铜钟说,“走吧,我叫你看几样东西。”
“啥东西?”
“吃的。”
李铜钟跟着杨文秀,来到了会议室。只见柳树拐、椿树坪、竹竿园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和食堂司务长们,正围着会议桌抽烟。公社秘书小陶已经把窗户上的雨搭卸下来,貼上了红纸,正用排笔蘸着黄颜色,写着“报喜”的最后一个“口”字。会议桌上,一溜儿摆着十几个八寸白瓷盘,盘上放着黑色、黄色、黑红色的块状、条状和圆锥形物体。
杨文秀对李铜钟说:“这次县委开会,传达了地委的精神,号召缺粮社、队大搞代食品,没等散会,我就提前回来,搞了试点。很成功,为解决缺粮问题找到了一条门路。”他指着盘于里的东西,宣布了世界上新出现的几个食物品种:“一口酥”玉米皮淀粉虚糕、“扯不断”红薯秧淀粉粉条、“将军盔”麦秸淀粉窝头,等等。他挨个儿地介绍了每一种代食品的原料、特点和“优越性”,那封“告急信”给他带来的紧张和气恼,都被这些营养学方面的重大发明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铜钟觉得他面前出现了奇迹,但他的右倾思想使他对这些奇迹还有些疑问:“这是红薯秧、玉米皮做的?”
“你不信?”杨文秀拿起一块“一口酥”,送到李铜钟嘴上,说,“我请你吃饭,不收粮票,好就好在不收粮票。”
李铜钟掰下一块,细细品尝着。味觉告诉他,虽说有点发涩,可也没有太大的怪味!触觉告诉他,虽说有点艮牙,却也咽得下去!听觉告诉他,嚼起来沙沙作响,可这是玉米皮做的哩,能跟八五粉比吗?他在懊恼,玉米皮不该铡碎垫圈。
按照杨文秀的指点,李铜钟品尝了每一种代食品。他觉得,那种“扯不断”淀粉粉条更接近粮食的味道,暗暗庆幸三个队的红薯秧还保存完好。
“铜钟同志,”杨文秀郑重地说,“李家寨的唯一出路,就是大搞代食品。抓住这一着,一盘死棋就下活了。”他发觉李铜钟脸上还兼着一层疑云,又说,“这没有什么神秘嘛,不外乎把玉米皮、红薯秧煮煮、碾碾、沤沤、蒸蒸,起一点‘化学变化’就是了。”
最后,他加重语气说:“眼下的精神还是反右倾,要彻底打破在缺粮问题上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思想,迅速开展大搞代食品的群众运动,铜钟,事实证明,反右倾可以反出粮食,反出吃的,灵不灵?灵!”
李铜钟没有注意这个意味深长的螫句,他完全被这些奇妙的“代食品”吸引住了,他要求说:“最好请先进队派人到俺李家寨指导指导,叫俺明天就吃上这‘一口酥。”
杨文秀指着柳树拐大队党支部书记说:“石头,包给你了。”
刘石头满口答应:“没问题,包你一学就会。”刘石头跟李铜钟是老伙计,去年秋天,他俩都骑过“乌龟”,住过公社小楼。
“那咱眼下就细说细说。”李锕钟拉着刘石头,走出会议室,钻进了书记屋。他掏出小本儿,拧下钢笔帽,说:“俺队红薯秧还不少,你先说说红薯秧咋做粉条?”
刘石头瞪他一眼,说:“咋做,用粉芡做呗。”
“红薯秧能做粉芡?”
“咋不能?如今兴坑人。不光红薯秧能做粉条,猪毛也能炸丸子。这叫化学!”
李铜钟觉得一瓢冷水从他头顶泼下来,但他还抱着一线希望,问道:“那‘一口酥’?”
“掺了—半玉米面。”
“那‘将军盔’?”
“人吃了没一点益处,落个牲口没草吃。”
全部希望顿时化为灰烟。李铜钟好像受到谁的捉弄似的,愤撖地站了起来。
他忽然想起,那年他病倒在逃荒路上,昏过去了,不知是谁用星星草捅他的鼻子,叫他打了三个喷嚏……“杨书记知道底细吗?”铜钟问石头。
“敢叫他知道?!”
“石头哥,你也学会哄人啦?”
“不哄他,他喜欢哄哄他,他舒坦。啥法儿哩!”
“石头,咱共产党不能这样胡来!”
刘石头把脸仰到李铜钟眼皮底下,说:“你看看,兄弟,你看看,我刘石头像那号说瞎话的人不像?可我是属鼠的,听俺娘说,我生下来就胆小,十五岁那年,俺哥、俺姐架住我,我才敢看看死蛤蜞。打从年前咱俩住了公社小楼,我就落下个心跳的病,一见杨书记,心里就‘咚咚咚咚’,跟敲鼓一样。你没听人说?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公社小楼上‘背靠背’.我算叫反右倾反怕了!”
李铜钟拉下棉帽耳朵,不愿再听下去。他很想痛哭一场,而终于没有哭出来。
公社大门外,响起了热闹的唢呐声和锣玻声。杨文秀和椿树坪、竹竿园大队干部,还有十里铺的几个吹鼓手,站在一部“热特”拖拉机的拖车上,带着神奇的食品,去县委报喜了。
李铜钟忽然抓住刘石头的袄襟,推搡着他说:“石头哥,你去赶上他们,抓住他们,趴下磕个头说,咱都改了吧,我往后再不说瞎话,你们也别再逼着我说瞎话,我求求你,求求你,看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面上,咱都改了吧,改了吧!” 刘石头吃惊地望着铜钟,突然蹲地下,捂住脸哭起来。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延伸阅读】
1、《毛泽东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问题的批语》(1959.8.10.)
![]() |
|||
(本站 2005-08-19 转发 / 2018-02-15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