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本站评论>应学俊:历史评价的“出发点”究竟应该是什么?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历史述评· |
历史评价的“出发点”究竟应该是什么? |
·应学俊·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撰写编辑 本站编辑发布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三、历史评价中竟有如此荒谬的逻辑?
![]() |
在《俄罗斯教科书重新评价斯大林》一篇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在关于‘大清洗’的章节中,该书写道,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促进国家的工业发展,而且最终成为了解决人民经济问题的合理工具。关于‘大清洗’中的遇害人数,教科书认为应该对这个数字进行重新统计,幷且认为应该只计算被判死刑和被枪决的人。但有历史专家认为,如此一来,那些在劳改营和流放过程中死去的人就将不被计算在内,‘大清洗’的规模就将被缩小许多。”如此说法就应了本文开头所引述的那句话:应从“当政者行为的动机和逻辑”对其进行评判。
然而,这是何等荒谬的逻辑?!
使无数人蒙冤蒙难而实为剪除异己的“大清洗”(甚至多次动用暗杀手段)如何就成了“解决人民经济问题的合理工具”?这其中有何必然联系?有何事实来佐证这种“联系”?真的是奥妙无穷啊!我们不说中下层干部和百姓,就说在斯大林领导的“大清洗”中——紅軍中5位元帥中的3位、15位將軍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57位軍長中的50位、186位師長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28位軍政治委員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處以死刑——这与“解决人民经济问题”有多少关系?而谁又能说这样的“大清洗”与苏联遭受希特勒侵略时一开始的失利而付出无数鲜血生命的代价毫无关系?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斯大林仅仅有功而无过?——大而化之地糊弄人是容易的,把一个个问题坐实且能自圆其说、让人信服,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所谓应当“从当政者行为的动机和逻辑”来对历史人物进行判断,这就不仅仅是荒谬,而是荒谬绝伦了。
照此逻辑,似乎为了上大学筹学费而进行偷盗抢劫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甚至可以说成是某种迫不得已的“合理手段”?因为自己的亲人遭到无端陷害,所以家人就可以去杀了对方而无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了给“国家”多做“贡献”而忽视安全生产、忽视工人身体健康也是可以的,因为“动机”是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出了事故也无须受到任何问责、制裁?于是,固执己见强力“反‘反冒进’”而发动大跃进带来大饥荒,饿死数千万人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当政者行为的动机是想国家发展更快?——于是,因为斯大林的“动机”和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利益”,所以数千万人的性命和尊严就变得一钱不值?……呵呵,难怪前苏共会垮掉,其实原因正在于此——为了所谓“国家利益”就视人民生命财产如草芥——这应了中国的古训,叫做“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也就难怪苏共中央解散,镰刀斧头红旗落地时“竟无一人是男儿”出来振臂一呼挽救苏共了,恐怕即使有人出来振臂一呼,也未必会“应者云集”,因为早已尽失民心。
四、对斯大林的不同评价说明什么?
前苏联解体后,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历来就是多元的:“暴君”、“独裁者”和“民族英雄”、“伟大领袖”这样性质迥异的词语集于斯大林一身。其实,这种极端化的多元评价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前者一般是指向他镇压反对派和剥夺农民的国内政策,而后者则对应于他反法西斯战争及缔造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功绩”。至于斯大林的领导究竟惠及了百姓民生没有,某些人、某些时候大约已经忽视了、忘记了,他们所记得的是他们想利用的某些东西。还是毛泽东在清醒时说的话不错——“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标题:“普京施压,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其实,不管是不是普京施压,普京本人曾经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历历在目的。俄塔社莫斯科2005年5月6日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德国《图片报》的采访时说,斯大林时代的教训之一就是独裁、压制自由,这使国家和社会走上了绝路。”“专制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犯罪。斯大林时代就发生了诸多罪行:政治镇压、许多民族的人受到驱逐。这一评价是原则性的。”
2008年,是苏联斯大林时代“大清洗”70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成为第一位就大清洗表态的相关国家元首——2007年底,在莫斯科南郊“布托沃射击场”的大清洗纪念地悼念死难受害者时(此地正是“大清洗”时集体枪决人犯的场所之一),普京说:“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记住这一历史悲剧,但不是悲剧本身。之所以需要纪念,是因为我们应该清楚,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选择更有效的道路需要政治上的争论,需要大辩论,需要交换意见和斗争,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而非具有破坏性的.......这样的悲剧曾在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其原因是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上。”我们可以看出,普京所论是理性的、客观的,并无情绪化的宣泄。
![]() |
当然,普京强调不应当把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比,并且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是有功的。——其实,普京2005年的这番评价已经比较客观公正了。实在是无须搞什么“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如果说普京现在有所“改口”,那会是出于何种需要和想法呢?“喜欢研究历史”的普京自己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抑或也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不好乱下定论。继续拭目以待。
所以,尽管似乎有“重评斯大林”一说,但斯大林的孙子状告某媒体“诽谤”斯大林一案,法院依据事实依然驳回诉讼请求,不予受理。
当我们仔细考察俄罗斯所谓“重评斯大林”,其基本原则和观点并不十分离谱,只不过在我们这个“特色国家”某些媒体报道时,是抓住只言片语,取其所需,任意裁剪拼接,于是便犹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不信,有研究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构思框架》大纲便会明白很多东西。至于中国某些媒体为何要以此大做文章,做一些片面报道,笔者以为——“你懂的”。
任何人物都是多面的——即使是真正的伟人或十恶不赦者。所以,要想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时期,我们只能以史实为依据,全方位、多角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全面,非常简单。只有那些忘了历史和思维片面的人或者抱有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才会不以史实而以主观意志或某种可笑的逻辑、“主义”来评价历史和人物。
而无意间看到网上有个帖子,题目叫做《给“民主”祥林嫂一耳光 普京为斯大林翻案》——这倒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无疑,此文作者对斯大林自然是欢迎的甚至是崇拜的——或者干脆说,对独裁极权专制是“情有独钟”而始终暗恋着的,而对“民主”则是嗤之以鼻的。
最后,面对“对斯大林的不同评价说明什么”这一命题,笔者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国内抑或国际上,对历史的态度大约基本应当如此,概莫能外——
其一,面对一个既有功劳也有罪恶的历史人物,我们应当看到他的全部,而不是局部,一切基于史实判断,而不是什么“主义”;
其二,不可因其“罪过”而不承认其功绩,也不可因其“功绩”而忽略和掩盖他的“罪过”——尤其是涉及千百万苍生无辜性命的罪过——因为如果这样的罪过也可以原谅或忽略不计,那么就等于说日寇侵华的罪恶也同样可以原谅和忽略不计了。
其三,只有想成为极权独裁统治者的人,或只有那些想做奴才的人且觉得做奴才特舒服的人,才会追捧、追随铁腕独裁统治者——而后者,这些人没有专制独裁者给揪住衣领提着是不舒服的,因为他们的脊梁骨早就断了。
其实共产党所信奉的《国际歌》中有一句还是很不错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世上凡所谓“英雄”、“大救星”,也就是各领风骚数十年罢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他们也只是匆匆过客,倘若为百姓做的好事真的多于过失和罪恶,可以尊敬,但不值得迷信。信仰是理性,而迷信是盲目的;不论迷信神还是迷信人,都是可悲的,且一定是有害的,盲从和迷信总是具有某种奴性特征。这一点,我们应当谨记。□
2009年10月12日 / 2016年9月21日修订更新
(全文完,点击这里:返回第1页)
【相关链接】
![]() |
||
(本站 2009-10-12 编辑发布 / 2016-09-26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