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文革研究>因反“文革”被处死的第一人:青年工人刘文辉 (P.1.)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
(刘文忠著/点击图片浏览本书目录) |
![]() |
徐唯辛与他的肖像作品:王容芬 |
![]() |
|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鼓励给他献上“红卫兵”袖章的中学生红卫兵宋彬彬“要武嘛!”——“圣旨到——”北京出现文革抓人、打死人的高峰,全国真的全面“要武”——武斗一发而不可收拾 |
|
·历史将永远铭记· |
因反“文革”被处死的第一人:青年工人刘文辉——记刘文辉与他的同案犯弟弟刘文忠 |
综合媒体信息编辑:应学俊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凯迪网/刘文忠博客 本站编辑转发 |
【本站按】人们曾写下从心底喷涌而出的诗句以讴歌不畏强暴、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的思想先驱者张志新——“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 是的,张志新、王容芬等等无疑值得人们无比崇敬,深切怀念。 可是,随着尘封的历史档案被逐渐揭开,越来越多底层百姓中不畏强暴的思想先驱者,同样使我们再次震撼,我们已知有李九莲、王申酉、史云峰等等,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年轻工人刘文辉以及他的“同案犯”弟弟刘文忠,他们的为坚持真理和正义视死如归,他们的嫉恶如仇,尤其是他们入木三分洞悉中国“马**加秦始皇”罪恶的“中国的眸子”,不能不让我们再次想起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和思想的先驱,想起为真理而挑战权威不惜赴火刑的布鲁诺…… |
刘文辉(1937.11.16~1967.3.23),工人、自由撰稿人,笔名敬文等。文革初始,因散发反对文化大革命的文章,逐条批判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被监禁近4个月后,1967 年以反革命罪被处决,年仅 30 岁,成为中国因公然反对“文革”而被杀害的第一人。
刘文忠,刘文辉的胞弟,生于1947年,当时年仅19岁的刘文忠是哥哥刘文辉(29岁)的“同案犯”,他为此坐牢 13 年。
“文革”终结,1982年1月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刘文辉家属多次申诉下重审此案作出判决,予以平反纠正:“宣告刘文辉无罪”,并给付赔偿金1000元。此前,刘文辉父亲刘宗汉和弟弟刘文忠的“反革命”罪判刑也被彻底平反。这,也算是对刘文辉父子的起码告慰吧。
但出于众所周知的“淡化文革”政策,当局至今封闭档案,刘家既得不到刘文辉因之被杀的所撰写的那两本小册子,也得不到刘文辉《驳“文革十六条”》的原稿,更无从得知审讯刘文辉的具体细节。就是刘文辉的遗书,保留过程也相当艰难——先是其母拆洗刘文辉狱中所用被褥时偶然发现,刘父提心吊胆保存数月,转交插队云南的五子,五子慑于环境,用毛选下划字的办法隐存遗书,烧掉了原稿……
“文革”终结后,刘文忠曾先后在香港出版三本著作《风雨人生路》、《新海国图志》、《反文革第一人及其同案犯》。刘文忠现在是民间独立思考者,自由撰稿人。我们得感谢他抢救了属于他与他哥哥——也属于中国人的那段历史。
● 1957年,他一度成为“工人阶级”中的“右派”
刘文辉,1937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在兄弟姐妹九人中排行第五。父亲刘宗汉为银行职员,抗战胜利后曾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科长、专员,1954年从船舶工业局退休,但1956年在肃反运动中还是被定为“历史反革命”,1958年由法院正式判决定罪,处以“就地监督劳动,管制改造”。
1952年,15岁的刘文辉读初二时,家境困窘至极,为分担百般艰难的母亲的重担,他主动缀学,进入沪东造船厂船体车间当学徒工;不到三年满师后就成为放样技工;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当选车间团支部书记,担任工长,考入上海市总工会办的中专夜校进修。刘文辉曾是厂里的青年榜样,事迹上过《解放日报》,足见刘文辉是怎样积极向上,肯干实干。
刘文辉,一位典型的初出茅庐、纯洁无知的火热青年。1957年“整风”开始,响应中共关于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号召,他“鸣放”了,写了一些揭露该厂领导官僚作风和生活腐败的大字报,结果,20岁的年轻工人刘文辉被厂领导打成“右派分子”,一次次挨批斗,最终被撤去工长和团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团籍。后来,“上头”有了内部指示:工人阶级不宜戴右派帽子——厂领导不得不按政策给刘文辉平反、恢复团籍。但是“反右”时已经泼在他身上的污水臭气已牢牢缠绕不散,他将永远是另类,遭人冷眼相待。刘文辉虽初中辍学,但他一直酷爱学习,爱思考问题。毕竟没有“右派”帽子了,刘文辉考上夜大学,并开始大量阅读政治和文史书刊。知识使他开阔视野,一位位前辈学者文人的深邃的洞察和思想,加上他的亲身经历和所见,他开始认真反思现状,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提高,他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
1961年12月,上级号召支援偏远前线地区建设,刘文辉主动申请,来到浙江舟山群岛的嵊泗机械厂——一个海岛小船厂。
● 试图偷越出境并未成行,被戴上“反革命”帽子
刘文辉在舟山群岛的嵊泗机械厂几年中,读了大量社会科学及郑志学书籍。近10年来,刘文辉通读《史记》、《资治通鉴》及诸子百家古籍,结合近代西方社科经典名著,特别认同胡适标举的民主自由思想。握尺既正,辨谬自易。说到底,还是古今中外人类的思想文化精华哺育出这位“早醒者”。
视野的开阔,思想日渐深邃,从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报告,斯大林暴行的被揭露,笼罩在苏联“社会主义”上空光环的消失,到中国的“反右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荒唐带来的三年大饥荒饿殍现于荒野、民不聊生的现实,再到中苏反目大打口水仗的闹剧等等,一系列事实,使刘文辉越来越看清1949年以来“马**加秦始皇”的专制本质,他想走出这个国度去看看世界。可是,正当一切似乎都已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四清”后期“清理阶级队伍”开始了,胆小者的坦白和出卖使他的计划彻底泡汤。
1965年底“四清”工作组报当地法院立案,嵊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宣判——
被告刘文辉系一世仇分子,思想本质极端反动,组织叛国投敌集团,妄图投靠美帝,背叛祖国,推翻人民政权。情节严重恶劣,本应从严惩处,因念最后没有付之行动,并愿悔改,予以从宽处理,特依法判决如下:被告首犯刘文辉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判处管制三年,交群众监督改造。
从此,刘文辉与年届七旬岁的父亲一起被监督劳动,每天扫大街,清垃圾、掏阴沟……定期向里弄居委会、派出所汇报思想,接受所谓群众监督管制和劳动改造。对此,刘文辉并不感到害怕,因为他早已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所以他多次拒绝母亲、亲友为他做媒提亲,理由是家里穷,他现在暂不想考虑结婚成家的事,等弟妹们长大点再说。但私下里,他对弟弟说:“我无法知道我未来会怎样,我不能连累人家姑娘……”
刘文辉被舟山群岛的嵊泗县“遣送”回沪后,同父亲与后来他的“同案犯”弟弟刘文忠一起居住在家里。尽管刘文辉 1957 年曾被划入“地富反坏右”的行列,也曾被当作另类受迫害与歧视,但因为他离家较早,一直不与父母同住,所以对父亲十几年被戴帽管制的生活没有多少切身感受。
今天,当刘文辉沦落为正式的“反革命分子”在亲人眼前被“群众”管制劳动时,才切身体会到给亲人的压力与残忍。他想到,解放前父亲是个多么能干有朝气的人——他在银行界与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工作才干与人品被上下同事一致公认;他不当汉奸,不追随国民党政权,不能说没有点骨气。可是,解放后一顶“历史反革命”帽子长期戴在头上,几乎被毛式无产阶级专政折磨摧残得只剩下一个躯壳,完全丧失了人格与思想的基本能力。最残忍的是毛式阶级斗争理论使父亲变成一个没有了灵魂的人——他甚至荒谬地认为自己真有赎不尽的原罪要向共产党偿还。
全家九个子女接受不了这种残酷现实,纷纷离开被株连的上海大家庭,甘愿去遥远的外地受苦。除了母亲,所有子女心都碎了,忍受不了看眼见所谓荒唐的毛式“阶级斗争”把曾如此有才能的爱国的父亲从人变成鬼;除了已被“洗脑”成功的二哥,所有兄弟姐妹不理解——解放前在“善后救济总署”做事,甚至当过“专员”,虽属于国民党政府部门,但这是做救济一类善事,这有什么原罪?父亲是“反革命”吗?那解放初父亲为什么不去台湾,却甘愿从香港回到大陆来?父亲爱新中国,可为什么共产党要置他于死地?这就叫“阶级斗争”?
● 洞悉“文革”,奋起反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据曾帮三哥刘文辉抄写万言传单的九弟刘文忠回忆——
文革狂飙乍起时,刘文辉认为当时已是中共干部的二哥中毒太深,被毛式愚民政策所俘虏,自弃民主自由权利。他与二哥辩论:“这叫马列的什么主义?这是毛泽东的什么思想?还不是搞乱社会、祸害民众,特别是镇压广大知识分子,闹得中国大地百业难兴,民不聊生,死气沉沉。”
就在当年全民高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为“史无前例”兴奋不已之时,刘文辉——这位思想先行者就已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大灾难来临了”——我们看到,这与北京那位以死反对文革的女大学生王容芬的观点惊人地一致!
(未完,点击这里:接下页)
【相关链接】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