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重读历史>历史钩沉>郑异凡:《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诞生记(转载)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作者简介 | |
![]() |
|
郑异凡 (1935~ ) | |
郑异凡先生,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苏联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郑异凡先生,1952年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54—1959年就学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几乎一辈子一直研究苏联历史。 |
|
点击:本站“历史钩沉”专栏
![]() |
|
【苏联真相】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诞生记 |
作者:郑异凡 |
作者:郑异凡 资料来源:共识网/E都市·历史/百度等 本站编辑转载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 新“圣书”的诞生
同列宁并肩战斗、亲历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炮火的老革命家被消灭了,熟悉历史的党史学家没有了,仅存的几位老革命、老史家也都被噤声了,舞台已经“净化”,斯大林可以亲自上场改写党史,制作新的党史教科书了。
需要指出的是,改写党史不仅是斯大林个人的要求,也是他周围的亲信的需要。这些人在十月革命以及列宁时期的历史中都不是一流人物,现在地位提升,迫切需要改写历史,提高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托洛茨基在《斯大林伪造学派》中写道:“伪造者改写历史决不是个人的阴谋或者小集团的倾轧之事。这是有其社会根源的深刻的政治过程……凌驾于革命阶级之上的官僚随着自己独立地位的巩固,不能不要求用一种意识形态去为他们的特殊地位辩解,防止来自下头的不满。这就是对还非常新鲜的革命历史进行大规模改写、改头换面甚至伪造的原因。” (托洛茨基《斯大林伪造学派》,柏林1932年俄文版,第7-8页)
1937年5月1日,斯大林在《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关于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给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的信》。1937年5月6日此信略加修改在《真理报》转载。
斯大林在信中宣布,所有以前出版的联共(布)历史教科书都“不能令人满意”。这些教科书所叙述的联共历史脱离国家的历史,只限于简单地描写各种流派斗争的事件和事实,没有做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明。这些教科书的结构和事件分期都有不正确的地方,结果它们变成了对往事的肤浅的和莫名其妙的叙述。接着斯大林对编写新的联共党史教科书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的主要内容为:要讲述布尔什维克同各种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流派斗争的历史,这是保卫列宁主义的斗争,否则布尔什维克党就会像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那样蜕化。斯大林指出:“如果不做这样的说明,联共(布)历史上各种流派的斗争就会被看作是不可理解的纠纷,而布尔什维克就会被看作是一些不可救药的好闹纠纷和打架的人。”接着斯大林提出自己的联共(布)历史分期提纲,“作为基础”。(【本站评注】即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言,矛盾无处不在,有矛盾有分歧就一定是你死我活的“路线斗争”吗?有矛盾分歧有何避讳的必要?就是要把列宁、斯大林打扮成“永远正确”的“伟光正”而已。)
斯大林的分期提纲共十二条,即十二个时期。提纲本身就开始篡改历史。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1898年成立的。提纲把1903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时间,把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为独立的社会民主工党”的时间。实际上布拉格代表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并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政党,此后直到1917年仍然同孟什维克派并存于同一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之内,直到1917年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才成为独立的政党,改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仍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斯大林之所以把布拉格代表会议抬得那么高,是因为在这次会议后他被缺席补选进党的中央委员会,并进入人数较少的中央俄罗斯局。
提纲把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仅仅限于1917年3月,此后的时期是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和进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实际上,3月以后是二月革命继续发展的时期,当然也是布尔什维克党竭力推翻临时政府的时期。
提纲把1926年至1929年定为布尔什维克党“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的时期”,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简明教程》中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被说成是“工业化的代表大会”,然而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工业化仅仅被一般地提及,工业化中的各种问题如资金来源、发展速度、工农业关系等等都没有涉及。
斯大林关于教科书的新分期和新架构的建议立即得到政治局的赞同,编写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斯大林需要有人来撰写基本的历史事实。由于大批党史作者遭到镇压,斯大林找了两个人参加新版党史的撰写。一个是雅罗斯拉夫斯基,1878年生人,老党史研究者,有多种党史著作问世,这时已经服服帖帖听命于斯大林。另一个是三十八岁的党的工作者波斯别洛夫,时任联共中央下属党的监察委员会下的不起眼的报刊小组领导人,没有学术著作。这是听话的青老结合。
根据政治局的决定,整个工作要在四个月内完成,换句话说,教科书要在1937年10月底完成。可见这不是一个要求认真进行学术研究的工作,而仅仅是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改写历史的工作。斯大林那时忙于镇压的事务,因此把监督和领导编写新教科书的任务交给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尽管日丹诺夫身处高位,拥有大权,但无权解决党史中的任何问题,能做主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第一份打印的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直到1938年2月底才完成。但斯大林看后不满意。两位作者中,波斯别洛夫年轻缺乏经验,胆小怕事,尽量避免做理论概括,尤其是没有列宁、斯大林直接引文可用的地方;雅罗斯拉夫斯基整日提心吊胆,他的办法是在教科书中详细叙述斯大林革命前的传记,还有莫洛托夫及其他政治局委员的传记。斯大林把这些东西统统删去。1938年3月4日,他同波斯别洛夫进行了详细的谈话,莫洛托夫、日丹诺夫参加。但没有邀请雅罗斯拉夫斯基参与。斯大林解释了自己大量删除、修改和补充的情况,回答了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教科书的第二个打印本于1938年7月底8月初完成,吸收了斯大林在3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斯大林在第一个样本上所做修改和意见。斯大林对新本仍然不完全满意。
8月,斯大林几乎用了十四天时间来修改《简明教程》的新版本。这些天他一人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潜心工作,没有接见任何人。斯大林修改完一章就立即送交政治局委员以及波斯别洛夫和雅罗斯拉夫斯基阅读。斯大林几乎每天都收到这些读者的回复。回复照例都很简短:“我没有意见(赫鲁晓夫)。”“作品很出色(伏罗希洛夫)。”“令人惊异的好(加里宁)。”“同意(莫洛托夫)。”“读了(米高扬)。”“非常好。我不知道怎样能做得更好(加里宁)。”“非常满意地拜读了(赫鲁晓夫)。”“没有修改意见(叶若夫)。”“没有修改意见(日丹诺夫)。”“非常满意地全都拜读了(安德列也夫)。”“热烈赞同(莫洛托夫)”,等等。他们表示最不满意的是书中对斯大林在联共(布)取得胜利和成就中的杰出作用表现得不够鲜明强烈。
1938年9月8日晚七点,在斯大林办公室召集项目的全体人员开会——斯大林、莫洛托夫、日丹诺夫、雅罗斯拉夫斯基、波斯别洛夫,以及《真理报》的编委罗文斯基。约在晚上十一点钟做出了最终决定:9月9日在《真理报》刊载《简明教程》第一章。此后十一天,这些人深夜不断地聚会以决定第二天发表的东西。斯大林的某些修改已经不是在教科书的样本上,而是在《真理报》的清样上了。
《简明教程》于1938年10月以图书的形式出版,印数为六百万册。在三四周期间全部售完,为此政治局两次决定追加印数,每次两百万册。根据政治局的决定,1939年《简明教程》要翻译成所有加盟共和国及许多自治共和国的语言。1938年9月27日,政治局决定把此书译成中文、法语、英语、德语、波兰语、捷克语、瑞典语、芬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马来语、“印度”语、保加利亚语、“南斯拉夫”语出版。这一切都非常紧急。译成“所有语言”的最后期限规定为1938年11月15日,即总共只有一个半月时间。为使读者买得起,政治局决定俄文本的价格为3卢布。
斯大林催促尽快组织学习:“此事我们耽误了整整一年时间。”国内各界1938年9月就已开始根据《真理报》的文本学习新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了。
《简明教程》的作者署名是“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中央审定”。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曾经指责斯大林剽窃。他说:“《简明教程》是集体写作的,而1948年出版的《斯大林传略》中斯大林亲手写下如下语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斯大林同志写作,得到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批准的。”赫鲁晓夫在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你们看到,集体创作的成果令人吃惊地变成了斯大林个人的著作。”(《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13期,158页)
此书的基本历史素材,自然是雅罗斯拉夫斯基和波斯别洛夫提供和撰写的,但全书的主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都属于斯大林,这是确实无疑的。
历史学家罗·梅德维杰夫依据后来公布的档案资料、书中的文字风格以及政治局委员和雅罗斯拉夫斯基及波斯别洛夫对斯大林发来的文本的反应断定:“斯大林亲自操作了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的本文,他不仅修改了,而且亲自撰写了此《简明教程》的许多篇章。不仅全书的框架,而且每一章、每一节的标题都是斯大林拟定的。涉及理论的章节都是他写的。那时候也只有斯大林能够对党和苏俄历史上的所有活动家做出官方的评价。只有他能对从日俄战争、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直到集体化、工业化以及通过新宪法等历史事件的意义做出正式的评价。也只有他能对俄国各政党以及党内各流派、反对派、小集团的性质做出评价。”斯大林不是不想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但是这样一来书中对斯大林的大量狂热的吹捧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最后就弄出一个“特设委员会”来。
既然毛泽东曾坦言他被斯大林压制,且颇为反感,为何到1975年毛去世前一年,我国还再版苏联这本吹捧斯大林的《教程》?道理很简单,毛虽对斯大林反感,但对斯大林的极左和铁腕极权的思想路线还是赞同的,是毛所言拿在手里的“一把刀子”——尽管当时“反苏反修”已经到了两国交火的地步,但这把“刀子”毛还是要牢牢握住的。 早在《教程》出版不久的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就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是的,当领袖公然提出用“斯大林主义”几乎替代“马克思主义”时,在中国,又有几人能再会认真读马恩原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被“中国化”了还是“异化”了?“老祖宗”,你在哪里哦? |
1938年11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相关的党的宣传工作的安排》。此决定在所有党的报刊上刊载,还出版了单行本。该决定的文本由日丹诺夫和波斯别洛夫领导的相当庞大的一个委员会起草。从决定的风格和性质可以看出,斯大林本人起草或者口授了这一文件的许多部分。决定指出:“党史教程是关于布尔什维主义的科学历史……必须使党在党的历史方面有统一的指南,这一指南作为联共(布)中央审定的、对联共(布)历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的正式解释,可以杜绝任意解释的现象。联共(布)中央所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将结束从前一些党史教科书中胡乱阐述党史以及对于党的理论和党史中的重要问题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任意解释的现象。”(《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人民出版社版,第四分册,501-502页。)
据统计,1938-1953年间《简明教程》印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译成六十七种语言(马斯洛夫·H.《〈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百科全书//人民的严峻喜剧》,莫斯科1989年版,334页)。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
从1938年9月起,所有以前出版的联共(布)历史的图书和教科书都从图书馆下架了。在许多年间只有《简明教程》是唯一的党史教材,书中每一句话都被看作终极真理。这样世界上从此就出现了一部新的“圣书”。□
(全文完。点击:返回前页)
【编 后】
有报道称,2004年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又重印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作为俄罗斯高校师生历史教学参考书发到了各学校图书馆。天朝赵国一些人变为此弹冠相庆了。其实,这又何值得大惊小怪的呢?不论普京或俄国某些当政者又何企图有何想法,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无法改变的历史,这部奇书本身也是一种历史记录,作为高校师生的“参考书”放到图书馆,这是很正常的事,恰恰说明俄罗斯没有搞“历史虚无主义”——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切。我们难道因此可以想象,俄罗斯会因此书的印发而重回斯大林时代的极左铁腕极权统治的“社会主义”?这诚如,台湾出版了《蒋介石日记》(且在我国也有所披露),这难道就意味着对蒋氏的完全肯定?难道台湾或大陆会回到“蒋介石时代”?
普京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时代的评价历来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可点击:参见此文)
【相关链接】
1、【视频】关于布哈林被审判、处死
2、【凤凰大视野】命运:新中国建政初期文艺整风运动记忆
3、 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始末 | 【凤凰·我的中国心】胡风冤案——时间开始了
4、 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干部学习网)
5、【建政60年纪事】1957纪事之五:“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7、 高华: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红太阳怎样升起的·后记》
10、【世纪大讲堂】王康:解读苏联解体(2011-11-24 播出)
11、【搜狐大视野】“天堂”实验:中国第一公社兴亡录(记录与述评)
13、【本站编辑】“人民日报”上的“整风-反右”历史记录(鉴赏“右派”言论)
|
![]() |
|
(本站 2015.04.19 编辑转发 2016-10-01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