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看《后浪》想到:明星接活儿须三思 | | 您好!今天是: |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点击:到 本站评论专栏
![]() |
|
看《后浪》想到:明星接活儿须三思 |
(本站/应学俊) |
来源:本站 本站 2020.05.08. (浏览数: 人次) |
看过“哔哩哔哩”(俗称“B站”)推出五四宣传节目——“内容和精神积极向上”的演讲《后浪》,使笔者想到了明星该接什么活儿的话题。
《后浪》的担纲演讲者是明星何冰。笔者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认识了他,印象不错。
《后浪》火了一下,有人赞扬它“正能量”,两天内点击过千万,还上了CCTV,“B站”股票上涨8%。《后浪》火了一下,也有人称它“大翻车”了,因为遭来吐槽声一片,B站删帖不停,最初很忙了一阵。于是有理性网友评论道:演讲里不是说“和而不同”吗?“只要不是很过激的言论,我认为还是可以让它存在的”。于是,我们才看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没有被秒删殆尽——
1. 质疑:“弱小的人, 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何冰演讲:“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此话硬伤显然,绝对误导青年——因为它没有说明“嘲讽与否定”的对象是什么,而是说“嘲讽与否定”行为本身,似乎任何“习惯嘲讽与否定”的都是“弱小的人”。
一位叫“猫见Zeno”的网友评论至今尚在:是吗?“就自我的角度:弱小的人,才习惯听取赞美与鼓励,内心强大的人,从不拒绝否定与批评。”一位叫“Victory阿龙”的网友也说:“内心强大的人,习惯被嘲讽和否定;弱小的人,才只享受赞美和鼓励。”另一位网友则从另一角度直言:“这和弱小有球关系!这是人格的问题,是因为善良才否定邪恶!”
说实话,笔者起码当为眼下90后父辈,但听何冰以铿锵和哲人语气说到这里时,大脑中出现的问号和感想,与上述网友的确不约而同地一致。请问何冰:鲁迅先生大约最长于嘲讽与否定的吧?他将自己的杂文喻为“匕首与投枪”,鲁迅是“弱小的人”还是“内心强大的人”呢?“文革”中,像张志新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否定毛文革极左路线的仁人志士们,不惜为自己的“嘲讽与否定”慷慨赴死。请问何冰,他们是“弱小”的还是“内心强大的人”呢?
一位政治家说过:知识分子“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对现状发问,公开提出令人窘迫的问题,这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为何?因为你是“知识分子”,你读的书明白的道理显然比其他人更多。爱因斯坦说:“我对社会上那些我认为是非常恶劣的和不幸的情况公开发表了意见“;又说;“对它们保持沉默,会使我觉得是在犯同谋罪。”按何冰的演讲,大约爱因斯坦也属于“习惯嘲讽与否定”的“弱小的人”?
还是网友说得好:“因为善良才否定邪恶!”真正的真善美,谁会去嘲讽和否定?吃饱了撑的?倘若“嘲讽与否定”真善美,又能有什么市场?
2. 质疑:“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何冰此番演讲中,与上述所谓“弱小的人”之论相对的则是:“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这也是令人齿冷甚至要喷饭的,真让人大跌眼镜而惊出一身汗来。
因为在中国何朝代,赞美都是最安全、最容易的。唯有坚持忠言逆耳的批评、冒着自身利益受损乃至生命危险而勇于批判和谏言的人,才是最勇敢的、内心最强大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吗?“习惯于否定”而谋求变革图强,最终被老佛爷斩于菜市口的谭嗣同呼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有比这更加“内心强大的人”吗?呜呼,秦朝宦官赵高、历代朝堂上对今上阿谀奉承的佞臣、前朝林彪……谁不是最善长“赞美与鼓励”的高手?难不成他们倒是“内心强大的人”??
这显然是在引导青年对丑恶与积弊视而不见,从而客观上让丑恶大行其道——只要学会“赞美与鼓励”就行了,就显得你“内心强大”;否则,你就是“弱小的人”。何冰所言不是这意思吗?可这是什么混账逻辑呢?
何冰作为不错的名演员,生活应该无忧,无须为五斗米折腰了吧?咋就接下了这样的烂活儿?诚然,作为演员的何冰也许只是照本言说,文案并非本人所作——可演员必然要对文本做深层的二度创作,要深刻理解脚本。那么,何冰在二度创作亦即排演时,难道忘了自己的脑袋长在哪儿了吗?何冰演戏从不用脑子吗?
难怪百度“锐评集中营”有文指出:“《后浪》无论在起点上、立意上,还是内容上,甚至是态度上,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3. 年轻一代真有“选择的权利”?
何冰演讲:“……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哦,多么幸福而自由的年轻一代啊!可事实呢?
有一些,他们根本没有或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如腾讯网上《虚假的“后浪”,多少年轻人能有选择的权利》一文中所述:“然而,现实中,年轻人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12年中小学求学生涯里,把名牌大学当作自己最大的理想,何谈选择,何谈兴趣爱好?”——这是“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吗?
“毕业之后,望而生畏的天价房价,申请廉租房的高门槛、堵车的类长途交通,谋职时不顾能力只看高学历的歧视,磨灭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棱角,他们只能落入柴米油盐的精打细算”——这是我的“热爱”吗?我的“热爱”如何能成为我的“生活”?生活的苟且不仅令他们无法自由选择想要的人生,而且还逐渐失去想象的能力。追求平庸而充满安全感乃至奢侈感的生活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理想”,别谈什么美好而充满诗意的人生,更别谈“那些治愈心灵的诗和远方……先吃饱肚子有房住再说。”
在一个叫“心理学生看点啥”的认证微博,博主应该有过支教的经历,举了许多接地气的例子,接着他说:“我只能祝他们,把‘生活所迫’想成自主选择,然后,找到意义。”
诚然,笔者也必须承认,演员何冰说的没全错,与他们父辈祖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选择的权利”似乎多了一点,当然也就“一点”而已;离何冰所言“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还差之千里!
现在年轻一代中的大多数,可以选择: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许可,可以选择是否上大学;毕业后似乎可以选择职业的种类、打工的地点;当然,还可以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还有诸如上传一点搞笑视频到“抖音”等等……这确实胜过了他们父辈年轻时。但,“选择”的重要意义主要在这里吗?这是他们的“热爱”吗?何冰难道不认为这些其实是人的基本又基本的权利而已?
倒是有一些原本可以拥有却被完全被剥夺的很重要的“选择的权利”——某些书籍可以选择来读一读让年轻人自己判断是非吗?可以自由组织读书会吗(即便是马列毛读书会)?可以选择在大学校园自由独立地思想和发表言论吗?写了一些真实见闻和感想的真话文字,可以自由选择发表出版吗?可以选择政治和理论的不同信仰吗?可以选择参与帮助工人农民或其它公民团体维权等公益活动吗?只能勉强糊口,可以选择出国看一看吗?出不了国,国外有的网站可以选择点击浏览一下以了解多元的世界吗?……
除了观点的明显错误,“《后浪》里的文辞和画面展现的生活很美好,却与大多数年轻人无关”(见网易《虚假的“后浪”,多少年轻人能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后浪》基本的全局性问题。于是,不同版本的“温和”《非浪》出现在网络。下面是其中之一 ——
4. 明星接活儿须三思
如果说像CCTV等官媒都只姓一个“姓”,那些主播只能做姓那啥的喉舌和传声筒,那是无奈,除非他们砸自己的饭碗炒官媒的鱿鱼。而明星则不同,接或不接什么“活儿”——倒真是可以“选择”的。
从爱护明星和明星们自爱的角度来说,接什么活儿是不是该三思?接一个烂剧本或是什么狗血剧,难道在恶心观众的同时不也恶心了自己?君不见当年为三鹿毒奶粉代言的明星邓婕,即便不说她有什么法律责任,恐怕现在恶心她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她当年拍的三鹿奶粉广告给她自己看。现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影像制品的流传极快极广,一旦传播开去,可谓覆水难收。
明星接活儿是不是该三思?有些真正的明星大腕儿近几年接活儿极少,何故?我想“你懂的”。
我们不知道若干年后,何冰是否还有勇气再欣赏自己2020年5月4日在“哔哩哔哩”的这个《后浪》?正如央视的几位女主播,恐怕连自己也不愿意看到自己2020年1月2日播报的武汉李文亮等“8名谣言散播者被查处”的视频了吧。■
![]() |
【相关链接】
▲ "哔哩哔哩”网站:《后 浪》(视频/2020年5月4日/演讲者:何冰)
▲ 网易新闻:刷屏的《后浪》被喷成狗,这回喷子骂到点儿上了!
▲ 腾讯网:虚假的《后浪》,多少年轻人能有选择的权利?
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可以浏览本文手机版 |
![]() |
▲【札记】2020年1月7日至23日“封城”:那“白云黄鹤之地”在干啥?(立此存照)
▲ 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大事记(立此存照)
【历史回顾(视频)】 2013年凤凰卫视播出 凤凰大视野——
(2020.05.06 / 2021-01-25 .更新)
〖前一页〗 1〖后一页〗
【相关链接】 |
![]() |
|
(本站 2020年05月06日发布 / 2021-01-25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