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应学俊:“阶级、阶级斗争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阶级、阶级斗争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已发凤凰博报、博客中国等) (本页浏览: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 毛泽东自己并没有阐述和论证自己提出的问题——马列如是说
“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阶级?”——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惜毛三言两语,语焉不详,更无论证——但无疑,他是肯定有“阶级”也有“阶级斗争”的,而且后面还很不靠谱地随口宣示“我们要搞一万年的阶级斗争,不然,我们岂不变成国民党、修正主义分子了”——无论从事实还是逻辑,这都是显而易见禁不起推敲和反驳的“任性”之语。
中共和毛泽东都是宣示信仰马列的,我们就看一看“老祖宗”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吧。
我们姑且不说马克思主义“阶级论”本身有不完善以及某种僵化而需要与时俱进之处,即便正宗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也从未以所谓“思想残余”来划分“阶级”——阶级的划分从来都是以资本和生产资料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果等来划分的。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上再次加注重申:“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尽管列宁也有许多极左思想,但他也明确指出:“区别各阶级的基本标志,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由此看来,毛泽东提出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阶级”的问题,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当然,不存在阶级,并不等于不存在矛盾,但那是不同意见和思想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故不能用“阶级斗争”方式来解决,而应当用民主的、平等的协商、论辩以及民主决策的方式来解决。
但毛氏阶级斗争理论一出,便为打击异己找到了有力武器。因为如此一来,所有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就是“阶级斗争”了——而且,既然是“阶级斗争”,自然就是“你死我活、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呜呼!难怪思想罪、言论罪遍及中华,张志新、遇罗克、李九莲等等等等,多少人为此血流成河!“阶级、阶级斗争论”——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 听起来似乎“暖人心”的防止“两极分化”——其实是乌托邦作怪
毛式“社会主义”,在农村就是要:不论效果如何,土地归集体,活要一起干,收获要做到“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进入个人分配)”。倘若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仅仅是“包产”定额,除上交国家、集体的,超额自得,多收多得,这就是所谓“单干风”了,就是资本主义了,就动摇了“社会主义性质和基础”了。毛泽东的理由是,搞“三自一包”就会产生贫富差距,就会产生新的富农、地主。
毛泽东反对“包产到户”,理由乍看言之凿凿:包产40%到户,单干、集体两下竞赛,这实质上叫大部单干。……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
但是,这正是“乌托邦”大同思想在作怪。此说根本不靠谱。试问:土地仍属集体,仅仅是包产量定额,怎么会出现新的地主、富农、剥削阶级?
但毋庸讳言,“三自一包”会使农村产生一些贫富差距,这确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可是,“共产主义”尚未实现,做不到“按需分配”,有一些贫富有差距这难道不是常态?政府适当调控,不让这种“差距”向“两极”无限发展即可——有一些贫富差距就是“两极分化”吗?这是危言耸听。但是,毛泽东反对“两极分化”的言论听起来是颇“暖人心”的——正如乌托邦从来都是美好的一样。于是,我们再来看看“老祖宗”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阶段分配上的“不平等”——亦即贫富差距问题。
马克思在论述中承认这样的客观现实——人与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能力、智慧的差异,因此在“按劳分配”的权利中必然存在着现实的不平等(不平均),马克思明白无误指出:“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为何如是说?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如果我们让卖茶叶蛋的和造原子弹的、拿剃头刀和拿手术刀的,普通农民和袁隆平这样的农业科学家,其收入都不相上下或者差距不大,这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平等,其实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平等?它有助于调动社会上所有人的积极性吗?
国际基尼系数研究有一个理论,社会财富分配的基尼系数如果小于0.2(即社会福利程度高并过于平均),社会发展将会失去动力、普遍慵懒而有害于社会发展,因此,根据实践经验将基尼系数的下限临界定为0.2。而基尼系数过高(即所谓真正的“两极分化”即基尼系数0.4以上,也会带来新的社会动荡;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一般应在0.2-0.4之间)。——这就是客观规律。这一规律在中国的体现就是,在平均主义大锅饭下,收入差距不大了,而大家也出工不出力,反正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所得都差距不大,结果人民公社生产力低下,农民积极性普遍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中国虽然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综合国力大大落后,弄得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在1970年代经济腾飞崛起而成为亚洲“四小龙”,而中国这条巨龙仍在“阶级斗争”大混战中昏昏然。毛式乌托邦社会主义不可能取得成功。(参阅视频:【凤凰/腾飞中国60年】1961年纪事:“一包就灵”与所谓“单干风”)
当然,马克思也认为按劳分配事实上“权利不平等”是弊病,但他说:“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见《哥达纲领批判》P.13-14)——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阶段”——何况1960年代前后中国建立的所谓“社会主义”才4年左右(1956年刚完成所谓“社会主义改造”),可谓“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毛式社会主义靠谱吗?“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吗?可是谁又敢说呢?连“人民公社好,但是办早了几年”都被毛泽东批为“资产阶级右派言论”而受到各种处分和打击——又是莫须有的“阶级论”。
● 真正“一抓就灵”的是什么?
是故,历史证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是扯淡,动辄“谈社论资”也是扯淡——都是假“阶级斗争”“姓资姓无”之名,行某种歪门邪道或自以为是之实。真正“一抓就灵”的,恰恰是老老实实地主动按客观规律办事;换言之即“科学发展观”。如果按王伟光的“阶级斗争生死博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线索”论,是不是要鼓励马列所言之广大无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与当下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阶级或集团“革命”一场?
向思想言论“亮剑”也是扯淡,因为人可以被消灭,言论可以被禁绝,但“思想”却无法消灭,它存于人心,与思想者心心相印,意识相通。君不见,“文革”思想还要怎样“大一统”?但那是虚有其表,禁锢一旦打破,社会思想便归于原生态——“多元”,最终大多趋于相对真理的一边。这是规律,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科学。
科学是什么?毛泽东说过,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遵循并利用客观规律办事——就国家治理而言,就是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实行治国理政,施行改革。规律永远大于任何“主义”。这应该也是“科学发展观”中无须明言的要义。
因此,“阶级、阶级斗争理论”可以休矣!更不用说在当今!还是“科学发展观”靠谱。□
2016.12.03.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 |
||
(本站 2016-12-03 编辑转发 / 2019-02-15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