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应学俊:宋鲁郑反民主言论批判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毛泽东说“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宋鲁郑反民主言论批判·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人次/续博客点击数)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民主政治常识还告诉我们:公民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选择居住和工作地的自由等权利,这些与思想言论自由一样,都是民主不可忽缺的最基本要素。而在毛时代,公民失去的恰恰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他们的人身被牢牢固定在体制所规定的乡村或城镇或“单位”,不可自由流动,更无自主择业、创业的权利,一切皆由体制安排和决定,即便原本城镇的长住居民、学生,也可以随时被驱赶或曰流放至边陲、乡村,毫无自主、自由可言,十几岁的娃娃连选择继续上学读书的权利也荡然无存。
而正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限制,恰恰就是对生产力最大的束缚——所以,改革开放,一旦解除了这些束缚,公民获得了原本应当拥有的最基本人身自由和自主择业、创业、选择工作和生活居住地的权利和自由,包括思想言论的稍稍自由的权利,生产力、创造力便获得井喷般的神奇爆发,3亿多农民得以自由流动、择业,这才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和铁路……多少有智慧的勤劳的公民自主创业,在成就自身梦想的同时,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宋鲁郑难道不了解,民企的贡献已“占GDP的60%、创造就业的80%”?(点击这里查看资料来源)?没有公民民主、自由度的相对提升,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生产力、创造力难道不依然被压抑和扼杀着?那还能有中国的迅速“崛起”吗?这应当已无须笔者一一细数。宋鲁郑大概也无法抹杀这一点——而这些,又岂能说“与民主毫无关系”?
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如果没有对“平等、自由”这些有关“民主”的价值认同,没有对“市场经济”等普世价值、基本规则实际上的认同,如何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参与竞争和博弈并获得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利益?当然,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尽的了。
说“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这不错,可请问宋鲁郑先生:改革,“改”了什么?除经济体制,说到底,难道不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政策举措和法律法规、从体制到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以至对外关系方面,稍稍向“民主、自由”靠近了一些,于是使生产力获得了基本的解放并融入国际社会吗?宋鲁郑能说今日中国之成功“与民主毫无关系”?难不成中国的迅速崛起依然是极左专制路线的成就?
宋鲁郑先生,没有上述这一切趋向于“民主”核心价值的“改革”,能有你整日挂在嘴边引以为自豪的“中国崛起”和所谓“执政绩效”吗?
三、在现实面前,宋鲁郑终于自相矛盾——
请看宋鲁郑如是说:“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民主做为一个概念,一个理念,一个词语,一个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已经被广泛接受。除非能够说服民众放弃这样的观念或者有其它的替代物。所以,尽管中国模式和西方的民主没有什么关联之处,但我们仍然需要用民主来定义中国模式,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见《宋鲁郑:中国模式,一种新的民主?》)
【批判】在上面这段与宋鲁郑一贯反民主立场自相矛盾的言论中,已经暴露出宋鲁郑宣扬反民主谬论的力不从心——尽管他动辄在“民主”前无端冠以“西方”,以否认民主的普适性,可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民主“已经被广泛接受”,而且宋鲁郑也不得不承认——民主是“一个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仍需要用民主来定义中国模式”——这就是说,宋鲁郑已经无可奈何地不得不承认“民主”政治价值的合理性和普适性。我们为宋鲁郑先生尚未完全失去认知能力和对事实起码的尊重而感到些许庆幸。
不论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还是“英国或新加坡特色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民主”自有其国际公认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对一个人类共同使用的政治概念,如果没有对其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定,人类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将无法实现,国际对话和交流也永远是一句空话——只能永远在“鸡同鸭讲”自说自话中打泥巴仗。无论何种“特色”的民主,无论“东方、西方”在界定上有怎样细微的差别,终归不可能把专制独裁或专制集权说成是“民主”,终归不可能把虚假的强奸民意的伪民主说成是“民主”。民主就是民主,是人民通过某种契约约定形式的当家做主,而不可能是“被他人做主”。请问宋鲁郑,对此,还有“西方、东方”之分吗?
而宋鲁郑自己说:“不得不承认”——民主是“一个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已经被广泛接受”;其实,这无异于承认了“民主”是衡量一个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标准。就宋鲁郑自己所说而言,难道不是吗?
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民主的稍稍进步,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崛起”;而公民整体一旦失去或再次被降低这些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度,崛起的中国必将迅速滑落谷底。宋鲁郑先生可以仔细算算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笔账。更欢迎宋鲁郑针对笔者这一判断做出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反驳。
四、宋鲁郑反民主急不择言,又犯逻辑错误——宋氏说:我“反对渐进式民主,是因为它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存在”
【批判】宋氏又犯逻辑错误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能谈得上好坏对错吗?如若反对“渐进式民主”,宋氏最起码得以事实论证它的害处和不可行。而宋鲁郑却闭着眼睛对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盲目高喊“反对”,道理何在?难不成我们能够对一个“当前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出生的婴儿”做出任何或优或劣的评价?这是不是已经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泥沼?不知“饱学”的宋鲁郑反民主为何到了如此急不择言的地步?
而宋鲁郑恰恰疏忽了一点,尽管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坎坎坷坷、起起落落,但上述事实已经证明,中国还是走在“渐进式民主”的路上,并且已将“民主”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没有“渐进式民主”的希微进步,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和所谓“中国崛起”的今天;而中国今天存在的许多阻碍改革发展的问题,诸如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压制人民群众的表达诉求、监督缺失、腐败猖獗等等,几乎无一不是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
宋鲁郑始终坚持反民主立场,一直宣示“民主不适合”中国,已至急不择言,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毛泽东虽1949年以后犯过不少错,但其所言并非皆错,故希望宋鲁郑先生还是好好掂量一下毛泽东所言“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这一论断的依据——想一想:这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实?毛此言是否能够被驳倒?宋鲁郑是否打算做这股“逆流”中一朵转瞬即逝的小小浪花而最终为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所吞没?如果宋氏甘愿做这样逆流中转瞬即逝的小小浪花水滴,这固然是宋鲁郑选择的自由,但毕竟前车可鉴,逆历史潮流而动几乎从没有什么好下场。我们奉劝宋鲁郑三思。□
(全文完。点击这里:返回前页)
【相关链接】
![]() |
||
(本站 2017-01-25 编辑发布 / 2017-03-25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