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陋室文化>应学俊:“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P.3.)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点击这里展开:浏览更多——
(点击这里:收起/Close) |
“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 |
应学俊 |
(本文曾为“中国选举与治理”、“中国政府创新网”、“胡耀邦史料信息网”、“欧浪网”等全文转载)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撰转发 (本页浏览: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我们如何理解本文第一部分所引述的我党《新华日报》一系列关于民主、人权的社论中的论述?那些只是压根儿不打算实行的“宣传”吗?
我们如何理解零八奥运会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对于世界各国的凝聚力?同一个“梦想”是梦想什么?若没有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公认和普遍的价值”即“普世价值”,会有“同一个梦想”吗?《不可能》的作者如何回答?
耶稣曾说:“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句话是西方道德规范的“黄金律”之一。但是,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感到目瞪口呆,因为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而如今,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还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的基座上,正是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这种超越时空却异曲同工的现象是不是“普世价值”客观存在的体现之一?它们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难道孔子的某些思想不属于普世价值?如何理解西方国家允许中国的几百所“孔子学院”落户于他们的国土上?
难道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不属于普世价值?
难道反恐怖主义、反贪污腐败不是普世价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如何解释国际刑警在这方面的相互配合?
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少数国家允许一夫多妻,所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就不属于普世价值?
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奸商存在,所以经商应“义利并举”“互惠双赢”就不是普世价值?
难道我国《宪法》规定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普世价值?
难道为政清廉、主持正义、诚实守信、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善良和同情帮助弱者等这些价值取向不是普世价值?即便在意识形态方面极不为官方看好的美国,有哪部电影违反过上述价值取向?
如果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如果说“13亿人的中国不赞成或没有实行”普世价值,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已经签署同意遵守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0多项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价值取向”?没有对“普世价值”的认同,中国如何能融入国际社会并与其它国家交流、合作?
其实,民主就是民主,它具有基本确定的属性,这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难道不是“普世”的?执政党当今宣示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难道不是“民主”的普世性阐释?
《不可能》的作者应该明确:民主就是民主,它姓“民”,没有姓社姓资、姓无姓资一说。
笔者相信,除了少数顽固地向往独裁专制的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会不赞同这一价值取向;人民中的绝大多数不会说他们就喜欢“独裁专制统治”而不喜欢“人民当家作主”。而如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和人权,恰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为之浴血奋斗几十年的价值核心;现在仅仅是一个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问题。可以说,否定民主、自由价值的客观性、普世性,就是否定中共革命本身。
而因为我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摸索,所以在有关民主的一些制度、实践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实《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所以,邓小平针对我国存在的民主发扬不够的问题,提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引文链接)。我们在民主方面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就是宪法和党章中所规定的,毫无所谓“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可言。我们不理解,《不可能》一文的作者为何非要给当今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戴上“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帽子?一定要否定它们的“普世性”?我们也无法想象,《不可能》一文的作者想追求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也许,《不可能》的作者为了否定“三权分立”,因此要否定“普世价值”?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搞不搞“三权分立”是一回事,但“三权分立”的实质是对权力的制约、制衡,以及权力运行须公开、透明,这些,恐怕是已被认知的权力运行的规律了,而这恐怕又是普世价值了。否则,习近平总书记为何也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可与英国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的精神如出一辙,据说美国总统也有类似的讲话。这还不是“普世价值”?认识到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制衡,这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事实上它已成为普世价值,因为这是运用客观规律的反映。
五、何必谈“西”色变?
在中国已经加入WTO、深入融入国际社会生活的今天,在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落户许多西方国家的情况下,我们何苦对“西方”如此敏感?因为“西方”国家宣扬民主,于是我们就要置我国《宪法》以及国家主席、总理的宣示于不顾二否定它普世性内涵?何必如此谈“西”色变?
我们提醒那些诋毁“普世价值”的学者、权威们别忘了,我国遵循的作为立国之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可能》一文所引述的许多理论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党从来没有因为马克思是“西方”的所以就摒弃、排斥;我们从穿戴、头发的发式、用品等等很多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国最初的大学建设是学习西方的,中小学的班级授课制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国以“两弹元勋”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大多也是从西方留学归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不少当初也是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考察、留学寻求救国真理的……如果我们谈“西”色变,我们今天恐怕还拖着长辫穿着马褂坐着马车在进京赶考……
当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时,我们唯有深入实际,与时俱进,摒弃教条主义思维。执政者只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实现《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做不到这一点,就是自食其言,就是伪民主),从而获得人民的拥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是无须在承认不承认“普世价值”一类问题上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写一些勉为其难的文章而越描越黑的。这才是根本。
想想我们的“革命歌曲”吧:“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唱唱“革命经典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吧:“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法西斯蒂”是什么?正是恐怖的专制独裁!
我们在唱这些歌曲的时候,可没有在前面冠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体系”。
毛泽东1945年在《愚公移山》中说“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但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好像毛老人家也没有在“民主”前冠以“西方”“西式”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体系”一类的词,而是完全从正面阐释的——因为,不论在当时或是当下,民主的核心价值是人类具有基本一致认知而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并无“姓社姓资”一说,民主就是民主,姓“民”,它的对面是“官、官府”。查考一下历史,给“民主”加上“西方”“西式”一类冠词,那是后来为了某种需要人为所致。
包括民主、自由在内的“普世价值”就是无可否认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可辩驳。这是常识。□
2008年12月4日 / 2016年4月5日修订
【参考文献】 |
||
|
||
【延伸阅读】 |
![]() |
|
(本站 2008-12-08 发布 / 2016-12-27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