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应学俊:简评张维为、宋鲁郑的“超越、跳出”_下篇:宋鲁郑……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简评张维为、宋鲁郑的“超越、跳出”——下篇:宋鲁郑、张维为无法“超越、跳出”· 应学俊 · |
作者:应学俊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编辑发布 (本页浏览:人次) |
![]() |
|||
![]() |
三、宋鲁郑“跳出”的危险与尴尬
1、为跳出“无法自圆其说”的“官方话语体系”而欲扬先抑——此招有点“险”有点悬。
请看宋鲁郑如是说——
“中国官方话语体系集中在‘三统一’、‘四制度’和‘五不搞’”……“比如三统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还有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个话语体系,或者某种程度缺乏现实操作性,比如三统一,如何统一;或者与现实不符。比如不搞私有化,但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就是私有化。……”
“中国目前这套理论体系,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上。虽然从宪法上讲,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上各级党委常委会才是真正的权力核心。所以,以我的观察,中国现在的话语体系不仅无法说服党内,也无法说服党外,国内无法自圆其说,国外也同样无法被认可。”(以上引文见宋鲁郑《跳出西方框架,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超越〉谈当代政治理论创新》)
笔者不能不想到:什么叫“无法自圆其说”?什么叫“与现实不符”?宋氏以上所言,难道不无异于指出现行政治体制运行的现实和理论是自欺欺人吗?看,宋氏承认“最高权力机构”之人大形同虚设,因为“党委常委会才是真正的权力核心”——为跳出“无法自圆其说”的“官方话语体系”而如此欲扬先抑到入木三分的地步——此招难道不有点“险”?
看起来宋鲁郑似乎在谈“理论表述”问题,但实际上何止于此——宋氏直接道出了实打实的事实,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宋氏所言使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如此“民主”简直就是伪民主,是党主,国人只是“被做主”罢了。我们深感宋鲁郑所言“无法自圆其说”其实正指向这样一些国人皆知的事实:“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候选人的确定、到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乃至委员长的“选举”,无一不在“党的绝对领导”和掌控下;媒体报道披露:“中央统一要求,各省委书记除非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般应被推荐为本省人大主任候选人”——呜呼,好一个“应被推荐”!市、县甚至到乡各级人大自然也都大体如此效法;据说,这还是“模式创新”。而人大代表的“选举”结果,不仅官员为主体,而且贿选事件多多;公民依法联名提名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法定权利事实上荡然无存。而这,却正是所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论下的现实。——所以,宋鲁郑的这一研判确属在他来说并不多见的揭示弊端所在,是实话实说,应该点赞。
宋之所言当下谁人敢说?这简直就是《皇帝的新装》寓言里那个敢于指出皇上赤身裸体没穿衣服的人啊,宋鲁郑似乎有几分“可爱”了。而像宋鲁郑做如此评说,大约他是官方竭力推崇的“理论新星”,为现体制多有“立功”,他敢说,因为说到底他是力挺中国模式的笔杆子;而吾等草民可不敢像宋鲁郑这样“妄议”国体,指不定啥时“被喝茶”或“被寻衅滋事”。
实话实说,宋氏如此研判,在基于事实的逻辑上还真没啥错,但不知官方能否吞得下这副“猛药”?——悬!
宋鲁郑一面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大制度和理论表述“无法自圆其说”、“缺乏现实操作性”,一面又在同一篇文章中盛赞中国的“协商式民主特色,比如与人大并称“两会”、承担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功能……”——我们该信宋鲁郑何种说辞?怎能如此逻辑混乱?
2、宋鲁郑欲“跳出”而不得的尴尬。
宋鲁郑其实一向公开宣示“民主不适合中国”,可在《中国模式,一种新的民主?》一文中宋鲁郑却坦言道——
“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民主做为一个概念,一个理念,一个词语,一个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已经被广泛接受。除非能够说服民众放弃这样的观念或者有其它的替代物。所以,尽管中国模式和西方的民主没有什么关联之处,但我们仍然需要用民主来定义中国模式,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宋鲁郑何曾跳出“专制、民主的话语体系”了呢?“我们仍然需要用民主来定义中国模式”——欲“跳出”而不得,这是不是有点无奈、有点尴尬?
而在上面这段话里,宋氏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不得不承认一个铁的事实,即:民主,是“一个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已经被广泛接受”。显然,这里的“广泛”肯定就不是单指“西方”,自然包括东方,包括亚洲以及中国的大多数人——这使动辄说民主是“西方话语”的宋鲁郑自打耳光了——民主事实上已是普世价值。君不见,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都承认并宣示:民主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毛直言“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毛也从未说过“民主”为“西方”专属——这就是宋鲁郑想“跳出”而不得的原因,宋氏对此一定是非常纠结而无奈的。
至于宋氏说“中国模式”与民主“没有什么关联之处”,这是无视事实自欺欺人的笑话,笔者已有专文评论,在此不赘。何况宋鲁郑自己已经坦言:改革开放造就了“资本和民众”两大力量的崛起——试问:没有“民主”政治的推进,何来民众力量的“崛起”?“前30年”民众为何没有“崛起”?所以,宋鲁郑是绝跳不出“民主-专制话语体系”了。
跳不出,怎么办?宋鲁郑又搬出了“官方话语”中的“中国特色民主”来说事儿——可这还是没能跳出“官方话语体系”和“民主框架”啊?而且如笔者前面所述,宋鲁郑已经从理论表述和实践层面几乎完全否定了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称其为“无法自圆其说”“既不能说服党内,也不能说服党外”且国际上也“无法被认可”——那么,宋氏所说的“中国特色民主”又如何能立得住呢? ——哦,他要“跳出官方话语体系”重新定义“特色民主”了。
四、宋鲁郑“创新”的话语体系——旨在阉割和强奸民主核心价值
且看宋鲁郑“创新”的宋氏“中国特色民主”的“理论话语”——
宋氏抛弃官方所阐释的“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高度统一”的话语体系,在国内外到处鼓吹:权力的“绩效合法性”——即只要“执政绩效”显著,政权就是合法的,宋鲁郑甚至连数千年前奴隶社会的什么“禅让制”都搬出来了,不说这个什么“禅让制”并无合理之处,而且他忘了,那原本只是个传说而已,如此荒诞不经!还有“党管干部”而并无真实民主选举的“全国遴选干部”也成为宋鲁郑一再赞美的“制度优势”;而一个政治集团永远成为绝对领导的执政团体,也成为宋鲁郑赞美和论证的要素,称之为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致”——“不换党而换人”,可以保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这就是宋氏“跳出官方话语”而对他的所谓“中国特色民主”内涵“高明”的阐释。
宋氏如上所言明确的逻辑后承则是:无须再受“民主”价值的束缚,无须宣示“权为民所赋”(宋氏认为那“难以自圆其说”)——什么“选举、投票、平等、自由”无须一提,不屑一提,那都是“西方(民主)话语体系”和“框架”,我们要“跳出”。仍需要用“民主”定义中国模式吗?那我宋鲁郑所说的这一套就是“民主”——这就是“中国特色民主”。
的确,宋氏如上所言似乎的确“跳出了官方话语体系”,也真的似乎能“自圆其说”了,——可这还是“民主”吗?
不论美式民主、英式民主,还是日本式民主抑或新加坡、香港台湾式等各国民主,虽具体制度、宪法等皆有不同,民主政治建设成熟度各有高低,但都必然不同程度地包含或奔向以下有关“民主”的基本特征和要素,亦即民主的核心价值(正如宋鲁郑自己所言:“民主,是有关政府构成方式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已经被广泛接受”)——
① 权为民所赋,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人;法为民所订,宪法至上,司法独立;××国家化、军方不干政;
② 少数服从多数,不得个人专断;
③ 人人平等,真实实施、公开透明的一人一票选举制(直接或间接选举),这是民主制度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直接与“权为民所赋”紧密相关;
④ 人民对权力的运行享有平等知情权和监督权,因此,人民必须享有真实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基本人权获得法律有力保障——而不是仅停留在法律文件中。(参见中央编译局译审张慕良教授《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试问:抽去上述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那还叫“民主”吗?宋鲁郑自己承认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民主,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民主,岂容个别人阉割和强奸!在当今世界,“已被广泛接受”的民主难道还是什么“西方话语权”吗?否则,我们欢迎宋鲁郑或张维为先生直接查考各国宪法,统计一下然后说说:不论现实民主实践的进程如何,在观念上认可以上民主政治基本属性和特征的国家是否仅仅在“西方”?否则,就别动辄用子虚乌有的“民主是西方的话语权”说辞来唬人,好像一说“西方”自己就占着几分理似的,岂不笑话!
五、如实践张、宋之“理论创新”,中国发展将失去可持续动力
“文革”终结后,中国还是那个中国,执政党还是那个执政党,马列毛依然被尊奉,一切似乎并未有大的改变,可中国为何就能一反“前30年”而迅速“崛起”?
宋鲁郑将“中国崛起”概括为“资本与民众的两大崛起”,可为什么能崛起呢?(笔者曾有专文回答过这个问题,并为人民日报“海外网”全文转载)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执政党否定了极左路线,修正了“前30年”从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直至经济的过度专制,而稍稍向“民主”挪进了几小步,稍稍放开对国人思想和行动的禁锢,让民主权利稍稍回归一部分给公民,中国就出现了飞速发展巨大的几大步。
事实很显然,道理也很简单,这与蕞尔小国日本以及英美法德等国较早进入民主发展历程,因而屡屡打败幅员辽阔的“大清帝国”、日本甚至屡胜北极熊沙皇俄国的道理完全一样——那就是:国家、社会要发展,必然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以平等、自由、人权保障为主要标志的“民主”,不仅是符合人类天性和政治伦理的制度,而且极有利于可持续地解放生产力,使社会出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有利环境,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受或少受限制,国力才得以强盛。这就是人类不论东方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逐渐先后抛弃专制独裁政体而选择民主政治的原因和逻辑,也就是宋鲁郑也不得不承认民主已经具有“广泛共识”的内在原因。
世界上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尚未产生,民主也同样有自身的问题,人类还在探索和完善它,何况还有具体制度设计的科学和政治智慧的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说民主政治还有缺点,那么事实证明:迄今为止,从理论到实践,尚没有比“民主”更不坏的制度。
张维为、宋鲁郑要“超越”或“跳出”的不只是“官方话语体系”和子虚乌有的“西方话语”,他们要“超越、跳出”的其实就是民主的核心价值及基本属性和特征;宋鲁郑则是以“特色民主”为幌子而阉割和强奸民主。如此而已。
中国即便在目前体制下,也并非完全没有推进真正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能。但执政党如若采纳张维为、宋鲁郑所谓“理论创新”的“损招”和背书,无视中国改革的陷阱,认为现在一切都很好,也很合理,无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那么,民主意识、民主建设的已有成果,必将在中国逐渐弱化、淡化,曾经让中国发展严重曲折、滞后的“前30年”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文化的大一统专制主义必迅速抬头,平等、自由无保障的百姓只能逐渐归于“老实听话”,“这不能说那不能讲”,连上访喊冤都可能被抓被打,主人翁之感尽失;大家唯有“莫谈国是”,利益集团对财富的攫取更加肆无忌惮,被麻醉的另一些人则娱乐八卦至死、“财经”至死……如此,万马齐喑的局面将重现,在民主自由无保障的环境下,公平、公正随之岌岌可危,一起起冤案和违法执法、正义缺失将使民心继续流失、溃散,生产力的活跃必将逐渐重归沉寂,社会矛盾淤积日深,中国的发展将失去可持续的动力。
所以,张维为、宋鲁郑的所谓“理论创新”,其实并无法“超越”和“跳出”什么,而只能是有意无意唱衰中国的五音不全,是给执政者支的“损招”。奉劝张维为、宋鲁郑三思。□
(全文完)
(点击这里到上篇:张维为要“超越”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
![]() |
||
(本站 2017-01-20 编辑转发 / 2017-03-25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