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文革研究>江青到延安前的履历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
![]() |
【地方“文革”大事记】 |
![]() |
|
“文革”中的毛泽东与江青 | |
![]() |
|
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与江青 | |
![]() |
|
1959年庐山上的毛泽东与江青 | |
近 期 评 论 |
点击:更多评论
·“文革”历史档案 · |
作者:本站综合 来源:互联网多种网页资讯 本站编辑转发 |
江青,1914年(亦有网页显示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关街,取名李进孩,乳名二妮。祖父李纯海,父李德文,母李栾氏。1921年夏,考入山东省诸城女子学堂。入学时,学监薛登焕见其身材修长,为其改名李云鹤。
1926年(12岁),因顶撞修身老师,被学校开除。同年,父亲李德文病故,母亲带她到天津在同父异母姐姐家暂住。
1926—1928年,在天津闲居,曾在天津英美烟草公司烟厂当童工三个月。开始爱上京戏,萌生了当演员的念头。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李云鹤于姐夫王克铭调防前离开天津市,到济南投奔堂叔李子明。
1929年夏,考入赵太侔与王泊生创办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戏剧表演。
1931年春(17岁),因经费困难,韩复渠下令解散实验剧院。李云鹤随王泊生到北平参加晦鸣剧社,演出京剧折子戏,因失败(或曰舞台表现不佳)返回济南。
1931年5月(17岁),在济南与富家子弟裴明伦结婚。
1931年7月,与裴明伦离异,到青岛投奔赵太侔。
1931年7月—1933年4月,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并同时半工半读。与俞启威(黄敬)相识、相恋、同居。
1933年2月(19岁),由俞启威(黄敬)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4月,俞启威在青岛被捕。下旬,李云鹤经赵太侔的夫人——俞启威的胞姐俞珊介绍,前往上海,由此失掉组织关系。
1933年5月,由田汉之弟田洪介绍,到上海大学做旁听生,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活动,引起左翼教联注意。
1933年7月,由田汉及其弟田源介绍,到陶行知所办晨更工学团工作,化名李鹤,在沪西郊区小学任代课老师。俞启威出狱后曾来探望。
1933年9月,在纪念“九·一八”两周年时,参加演出话剧《婴儿杀戮》。此剧演出费用由陶行知先生资助。
1933年10月,由陈企霞、王东放介绍,在左翼教联参加共青团,成为左翼教联正式盟员。
1933年10月,参加左翼剧联的业余话剧团体,演出《锁着的箱子》。经同学魏鹤龄介绍,认识了赵丹、顾而已、郑君里等影剧界人士。
1934年元旦,参加拓声剧社,演出话剧《天外》。
1934年9月,与共青团交通员阿乐在兆丰公园接头后,在曹家渡被捕入狱。1934年12月,经教联求保获释。
1935年1月(21岁),到北平与继续与俞启威同居。两个月后离开,赴上海。
1935年3月,回到上海,进入电通影业公司,并参加左翼剧联的业余剧人剧社的演出,改名蓝苹。
1935年6月,在上海演出话剧《娜拉》,受到好评,结识崔万秋,并与之来往频繁。
1935年,在“电通”参加影片《自由神》及《都市风光》的拍摄,除任配角外,兼任美工助理、场记。
1935年9月(21岁),与“电通”同事、影评人唐纳相爱同居,并由沈钧儒、郑君里主持集体婚礼,在集体婚礼正式结婚的还有赵丹、叶露茜等三对新人。
1936年3月,组织“三·八”节游艺活动。
1936年4月,在杭州六和塔下,由沈钧儒证婚,蓝苹与唐纳、赵丹与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同时举行集体结婚仪式。参加者还有郑君里、李清以及摄影师马永华。
1936年6月(与唐纳结婚8个月后),谎称母病,离开上海到天津找俞启威(黄敬)。
1936年7月,唐纳因蓝萍的离去在济南第一次自杀,获救。(另见《陶行知与江青》可知详情)
1936年7月,蓝苹与唐纳双双回沪。蓝苹加入联华影片公司。
1936年7月,参加演出费穆导演的影片《狼山喋血记》,扮演片中刘三之妻。在《联华交响曲》组片之一《两毛钱》中饰一女佣。
1936年8月,与王莹在“业余剧人”中争演《赛金花》。
1936年9月,金山、王莹等组建四十年代剧社,10月公演《赛金花》。
1936年9月(22岁),与章泯开始相爱。
1936年12月,“业余剧人”排演《大雷雨》,章泯导演,蓝苹饰女主角卡特琳娜,1937年2月公演。
1937年2月,蔡楚生导演的影片《王老五》开机,蓝苹饰王老五之妻。
1937年5月,《大雷雨》第二次公演。5月30日,唐纳第二次自杀,获救。
1937年6月(23岁),章泯与其妻肖琨协议离婚,与蓝苹正式同居。
1937年6月,被联华影片公司解聘。(据说因蓝苹婚恋生活太过随意丧失起码道德)
1937年7月(23岁),“七七事变”爆发。中旬,离开上海,奔赴延安,章泯与葛一虹相送。
到延安以后…… □
【相关链接】
三对新人的集体婚礼之合影,坐于正中的正是蓝萍(江青)与唐纳: |
![]() |
〖前一页〗 1 〖后一页〗
![]() |
||
(本站 2006-04-07 编辑转发 / 2022-04-07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站长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