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重读历史>1957-1965>研究资料:彭德怀1959年庐山会议致信毛泽东(原文) - P.2. | | 您好!今天是: | |
![]() |
![]() |
(此为文革之发令枪、前奏曲,毛、江指使姚文元所写。毛赞扬“写得好。但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毛绝对不准人非议、触碰的宝贝——因为如果承认在这些问题上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威信、地位将大受影响;毛知道对此党内有“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因为饿死几千万百姓、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这不是小事。毛发动“文革”的动机,已一目了然。)
![]() |
近 期 评 论 |
点击:更多评论
·历史档案· |
1959 年庐山会议 彭德怀致信毛泽东(原文) |
作者:彭德怀 来源:中共中牟县县委组织部网站“中牟组工网” 本站编辑转发(本页浏览:人次) |
(点击这里:续前页) |
![]() |
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在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认真地研究炼钢、轧钢和碎石设备,煤炭、矿石、炼焦设备,坑木来源,运输能力,劳动力增加,购买力扩大,市场商品如何安排等等。总之,是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这些也同样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玻这恐怕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起因。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当时从各方面的报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在粮棉高产、钢铁加番的浪潮中,铺张浪费就随着发展起来,秋收粗糙,不计成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形势真象。产生这种浮夸风气,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这也与我们有些工作只有任务指标,而缺乏具体措施是有关系的。虽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经提示全党要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看来是没有为多数领导同志所领会,我也是不例外的。
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徉,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战略性的布局和具体措施,长远性的方针和当前步骤、全体与局部、大集体与小集体等关系混淆起来。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15 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冒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纠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
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现了一种空气,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经过去年冬郑州会议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现象基本上纠正过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教育了全党同志,又没有损伤同志们的积极性。
现在对国内形势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经过最近几次会议,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务,就是全党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工作。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实践和探讨,有些问题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也是可以学会的。属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这次深刻教训,使我们较易觉醒和体会了。
但要彻底克服,还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今后4年计划必将胜利完成,15 年赶上英国的奋斗目标,在今后4年内可以基本实现,某些重要产品也肯定可以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绩和光明的前途。
敬 礼!
彭 德 怀
1959 年 7 月 14 日
【本站编后】 彭德怀元帅已在“文革”中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临终前无数次地要求和呼喊“要见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横刀跃马、殚精竭虑的一代战将,可谓死不瞑目!是的,德怀怎能甘心自己如此被诬陷!
当我们重读彭德怀写给毛的这封信,何曾看到彭德怀“反对大跃进、人民公社”?我们甚至还能看到彭德怀在信中处处注意给毛泽东“面子”,多次把错误归结到“我们、我们一些同志”,大概是担心毛多心,彭又明言“一般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如此一封信何以使毛泽东如此震怒,并欲将彭置之死地而后快?——退而言之,即便毛认为彭有一些所谓“错误思想”(其实丝毫没有),为何不能想到彭德怀一生为中国革命、为毛横刀跃马驰骋疆场赤胆忠心?为何不能想到在林彪往后退缩不愿带兵赴朝与美国交战时而彭德怀挺身而出?有必要将彭德怀用“反党集团”的罪名置之死地吗?难道真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因为像彭德怀这样冤死的毛的战友、同僚还有很多,如刘少奇、贺龙、陶铸……数不胜数!叫后人如何评说?
根据庐山会议前后直到“文革”的历史事实和逻辑,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以理解毛如此憎恨彭德怀的原因——
对于“大跃进、人民公社”严重失误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毛可能未必深入全面了解,但已无法否认基本事实,他自己心里多少是明白的——但他不可能彻底承认是自己抵制中央其他同志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的结果(比如周恩来“大跃进”前就多次提出“反冒进”,毛后来则干脆明言他就是要“反‘反冒进’”,并严词批评周恩来、陈云等赞成“反冒进”的人“离右派只有50米了”,吓得周恩来要写辞去总理职务的报告)——毛若“勇敢”地承认这一切,至少从道义上毛不仅须承担主要责任,而其多年积累起来的“大救星”“英明领袖”的个人威望、地位将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刘、周等会受到更多的拥戴,这是毛所无法接受的……所以,尽管彭德怀的信写的很婉转,多方设法让毛能“过得去”,但毛心知肚明,彭并未明指毛的那些错误、失误,恰恰当初都是毛竭力鼓动、一意孤行之处。
这也许就是在我们现在看起来算不上多么言辞犀利的信,而在当时毛却忍无可忍的原因?
现在有些人说,毛泽东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本来是要“纠左”的,就是因为彭德怀的一封信,结果又转向了“反右倾,鼓干劲”。似乎彭德怀反倒成了“罪魁”!真是扯淡。明眼人可以看到:如果毛是真心要“纠左”,那么彭德怀的这封信恰恰是纠左的好材料。可事实是,毛看到彭这封婉转陈情的信极为震怒——因为,彭虽然并未直接指责毛(但毛自己心中有数),但也没有把错误完全归结于基层干部;彭虽然也肯定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成绩,但还没有像毛所说“一个指头(缺点)和九个指头(成绩)”这样文过饰非,而是直言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毛认为“大跃进、人民公社”虽然“出了一些乱子,但成绩是伟大的”,毛不认为有什么决策错误,错误主要在下面,是地方领导工作作风出了问题——这就是毛泽东的“纠左”。毛心里非常明白,党内党外对他的决策和作风是有非议的,有一股这样潜流(面对事实,这是很自然的客观存在)。但毛并不服输,他要从另一个方面打开缺口——高举起“姓社姓资”“阶级斗争”大旗。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在给王稼祥送来的一份材料上批示:“将来我拟写文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跃进……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为了驳斥国内外敌人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对“人民公社的攻击、诬蔑和怀疑”,“必须向一切人作战”。——再看看1959年8月毛泽东《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问题的批语》吧,这就是毛泽东的“纠左”。
果不其然,毛向包括“党内大批的反对派和怀疑派”“作战”了——集大成之战便是所谓“文化大革命”,而结集号正是由毛、江策划、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 年10 月,文章发表后,毛一语道破:“姚文元的文章写得好。但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1959 年庐山会议过去已经过去6年,彭德怀已被打成“反党集团”头子,毛仍然耿耿于怀,念念不忘。1967 年,还把8年前的党内决议,在《人民日报》上向全国公开。
(全文完,点击这里:返回前页)
【相关链接】
2、 人民日报1967年8月16日发布《…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
3、【人民网】1962年廖伯康冒险入京反映四川大饥荒实情:饿死约1000万人……(更新)
4、【凤凰/腾飞中国60年】 1959 年纪事之三:“神仙会”上风云突变
5、【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1966 纪事:红卫兵绑架彭德怀
6、【档案】《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错误的决议》(摘要)
7、【口述历史】原新华社记者张广友讲述:“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大饥荒)
8、【搜狐大视野】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兴亡录
11、高华教授: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 | 另:高华讲座:毛泽东为何发动“文革”?
12、林蕴晖教授讲座视频:所谓 3 年“困难时期”(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 |
||
(本站 2008-03 编辑转发 / 2022-04-29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站长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