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育·文史哲>本站评论>【读史札记】三叹姚文元(下) | | 您好!今天是: | |
|
|
散文 小说——
视频、时评、重读历史:
点击:到 本站评论专栏
本 站 近 期 评 论 |
点击:更多评论
三叹姚文元(下) · 读 史 札 记 · |
(本站/应学俊) |
来源:本站原发于2015.02.10.发于“天涯论坛” 2021.01.24.重发 (续“博客中国”浏览数: 人次)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上篇,我们为姚文元政治嗅觉如鹰犬,逢凶化吉,并终获圣上赏识“功成名就”而慨叹。但在毛去世、中国政坛变幻莫测的关键时刻,躲过胡风冤案和反右风涛并获圣上赏识的姚文元,为何不能再次“转型”果断“站位”与四人帮决裂而在毛去世后再度平安着陆呢?
二叹:政治投机终究是投机 “戈培尔”终于押错宝
从1976年清明前后,北京悼念总理、反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开始,人民群众对文革的倒行逆施和四人帮的胡作非为之愤怒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文革的脓疮终于要通头了,积压已久的民怨民愤终于如火山喷发出来。但主要形式也还是演说、张贴散发传单、悼念总理、隐晦批判四人帮,并未有任何暴力,但其来势颇为宏大。
![]() |
王张江姚已感到有点岌岌乎殆哉。姚文元把持着中央级舆论管制体系,《人民日报》和送中央高层的内参必经姚审阅,姚一如希特勒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玩弄起谎言造谣术,对《内参》根据需要刀砍斧削,断章取义,终使老已昏聩耳不聪目不明受《内参》及有关“联络员”忽悠的毛一锤定音:将“四五”运动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然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相关报道后,姚文元却收到了这样两封匿名信——
2.1 姚文元被称为希特勒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
据《北京日报》2007年载文披露(见文后链接):1976年4月12日(毛尚在世),《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匿名信,信封上写着:“《人民日报》总编辑收”;信封背面又写道:“请戈培尔编辑收”。
《人民日报》一位负责人拆开一看,信封里装着的是4天前刚出版的《人民日报》,寄信人在这份报纸的刊头“人民”二字上赫然打了一个大黑叉,然后加上两个字:“造谣”。接着,寄信人在报纸空白处写了如下批注:“令人震惊!党报堕落了!成了一小撮法西斯野心家、阴谋家的传声筒……你们演的这场‘国会纵火案’实在不高明,一篇混淆视听的假报道就能骗得了人民群众吗?从今改为:法西斯党机关报。打倒野心家、阴谋家张、江、姚!!!”
此信被呈于姚手中,姚大惊失色!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地看完后,迅速故作镇定,叮嘱道:此事除收信者、送信者和他自己知道,不得告诉其他任何人。
姚把这封信锁在自家抽屉里,既没有报告已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也没有把信交给江、张、王;毛当时健康状况已每况愈下,姚也未向毛透露丝毫。为何姚不将此事件交公安部立案查处?笔者以为,聪明的看官大概都可以推想个中缘由吧……
2.2 面对诡秘的告密信
约3个月后,毛病情加重,高层权力斗争愈加激烈而诡秘,被骂“戈培尔”的信还在姚心头忐忑着,姚又收到一封奇怪的信。
此信是由新华社负责人亲自转交姚文元的。写信者竟然是新华社河南分社一记者,信封上赫然写着:“姚文元同志亲启”。信中转述了河南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对他讲述1976年初在北京养病期间,纪登奎的儿子告诉他的中央“斗争形势”,大意是:华国锋没有能力,新老派在争权,老派现在不开口,因为毛还活着,只要毛一死,他们是要大干的,他们已经秘密串联,做了准备,到时候立即宣布张春桥为叛徒,实行全国军管,必腥风血雨……写信的这位新华社记者还要求姚文元看过这封信后,把信转给毛 。
写此信者动机何在?向四人帮及毛表忠心?希望四人帮和毛对老干部早点下手?现仅为推测,更多档案尚待解密。但不管怎么说,这说明当时的斗争确实已非常白热化了。
但是,如此重大“举报信”,姚文元看过之后,竟然还是把它“压”了下来,并不与外人道。何故?应该是姚已经预感山雨欲来,预感到自己的危险处境。
姚不是傻瓜。在1980年受审时,姚文元交待:“如果把这两封信交给江、张、王,他们必马上追究;而这两封信不是一般的信,必定与中央内部高层人物有关,追来追去,未必能查得清,反而会使我在中央内部树敌过多,处境不利”——为一己之利,姚文元这次“小九九”打得不错。是的,如此来信,尤其后一封,天知道是什么来头?未来形势会怎样?谁能料得准?而前一封以“戈培尔”斥骂姚,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拿出去也没什么光彩,形势如此诡谲,还是暂不理会、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为妙。以静制动,怎能说姚文元小九九不高明!
从自保来说,至此,姚的嗅觉、决断都还不错。至少从1955年起,他就凭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果断的“转变站位”而一次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当下,他令人一声叹息的一步棋,错在其后——
据姚交代:“过去毛一直是保护我的。毛逝世后,我就联想到毛说过‘四人帮’问题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我担心是会解决到自己头上了。所以,我也曾考虑过在毛泽东逝世后,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人断绝帮派联系。”
姚文元在1976年9月13日的日记中写到了他的矛盾心情:他想与江青等人从此保持一定距离,因为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疏远”和“不满”江青了,张春桥“心情很不好,人也瘦了许多”——但是,姚文元权衡来权衡去,这次鹰犬的嗅觉失灵了——姚竟然如此想:江青是毛夫人,谁敢轻易动她?老将们虽资历深,但毕竟也都老了,还是江青率领的这帮人有希望。所以,这位“舆论总管”继续发号司令,组织“梁效”写作班子,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大造舆论,与华国锋等对着干……但是这次,姚文元终于把宝押错了!“四人帮”生生被及时“拿下”!
一贯善于投机的姚文元,此次押宝错误,岂不可叹?
为何聪明反被聪明误?旁观者清:利令智昏耳!当一个人丢弃了求真、求实、良知、正义这一底线时,即使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错误判断也是并不意外的,尤其在重大的关键时刻。
三叹:至死“不改初衷” 灵魂永无安宁
武则天毁誉参半,死后立无字碑,那是地地道道的无字,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这倒也实实在在。
据叶永烈考察,姚文元死后与其妻合葬一穴。但墓碑上只有姚妻之名而并无姚文元之名。
碑后刻有一首词,从内容可以判定出自姚文元之手。叶永烈考查,这是姚文元专为妻子的墓碑而写。(姚文元服刑20年,出狱前一月,其妻金英病逝)。姚文元这首词,除表达对妻子的怀念,还表达了姚坚持“真理”“不改初衷”的愚顽。
3.1 “真情”可言 “真理”何在?
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色字:“真理真情”。背面刻着一首词《蝶恋花》:“遥送忠魂回大地,真理真情,把我心涛寄,碑影悠悠日月里,此生永系长相忆,碧草沉沉水寂寂,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不改初衷常历历,年年化作同心祭。”
![]() |
——呜呼,“真情”可言,然“真理”何在?
从少年就尊胡风为师长,崇拜如“粉丝”,一夜间便成为批胡风勇士,落井下石——孰“真”孰假?
前几天还力挺“右派”王若望、刘宾雁,领袖口风一转,立马成为反右斗士,从王蒙、徐懋庸、流沙河、刘绍棠、徐中玉……一路棍子打过来,孰“真”孰假?
海瑞本一清官,要发扬海瑞精神亦为“伟大领袖”提倡,一遇高层转向授意,立马挥舞刀笔置吴晗于死地,为彭德怀惨境雪上加霜,落井下石,间接为揪刘、邓、陶等一大批开国元勋制造理论依据,此为“真理”?
对于断章取义、捏造罪名诬陷天安门四五运动是“反革命事件”,搞“戈培尔”式的谎言式报道和《内参》,蛊惑毛做出错误决定,造成上百起冤案和人民群众人身伤害,连自己也承认“罪行严重,罪行严重”,请问“真理”何在?“真理”何在?……
此时倒不得不让人想起也是毛泽东说过的话:“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无关大局”。看来,姚文元正是这样的人了。于大局倒是无碍,只是其灵魂将因此不得安宁——因为对于逝去之人,原本议论啥也没什么意思了,但如今面对“真理真情”,引得当今及后人倒不得不探寻一番:姚文元之“真理”究竟何在?这岂不又搅得沉渣泛起?吴晗等一大批冤魂岂能放过?如此以往,姚之灵魂何以安宁?——岂不可叹?
真还不如武则天的智慧——无字碑——此地无声胜有声,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
姚至死“不改初衷”,自欺欺人说“真理”,当真如此吗?倘真有重活一回的机会,难道他还会再为成就功名而做昧着良心到处打人的“姚棍子”以致终获20年徒刑?笔者认为他当不会再选择这样的人生。
现在常说“底线”——其实最重要的底线应当是做人的底线:求真、务实、良知、公正!这能使人在波诡云谲浪涛汹涌之中产生强大的定力。
说到姚文元的“初衷不改”,倒无法不让笔者想到另一位毛身边的“笔杆子”、曾经的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中共曾经的第四号人物)。听说陈伯达在受审时承认:我虽文人从政,但光凭我文革之始起草的《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全国所产生的恶劣作用,判我死刑也够了。“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在‘文革’中,我愚蠢至极,负罪很多,‘文革’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汲取教训……”(《陈伯达传》)——如果说他还有为自己“辩护”之辞,至多也就是在他接到起诉书后发自内心的一句话:“如果毛还在,说一句话就好了。我不轻易流泪,今天我哭了,现在没有办法了。”这倒还真有点使人唏嘘,因为这是地道实情,大凡真实的,往往倒是可以打动人的。
3.2 赠姚文元及其“接班人”
姚文元翻完了自己人生一本书,到头来一切皆空,真乃“神马都是浮云”。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借《阿房宫赋》的结句稍加改动做结,赠姚文元极其“接班人”们——
呜呼!倒姚者姚也,非他人也。族四人帮者四人帮也,亦非他人也。嗟乎,使姚不利令智昏,使做人之良知底线未泯,虽未可获一时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却可阖家安康而理得心安,颐养天年且学问文章传世而非遗臭;虽驾鹤西去亦可灵魂安宁,谁人可批之族之?姚氏不知自哀而后人哀之,后“姚文元”之属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此为三叹!■
【参考文献、相关链接】
1、人民网/文史频道:“四人帮”兴亡(叶永烈/著)
2、姚文元:从胡风的崇拜者到胡风的批判者(中共新闻网)
3、1976.4.5“悼念总理、反四人帮事件”(多图)
4、“请戈培尔编辑收”:倒台前姚文元收到两封信(北京日报/搜狐文化)
5、陈伯达晚年感慨:“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人民网)
6、被毛看中之姚文元旧作:录以备考——读报偶感
7、毛泽东: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
8、【视频】批判《海瑞罢官》与毛泽东《我的一张大字报》
9、助毛点燃文革烈火之姚文元旧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0【视频】-【我的中国心】吴 晗、胡 风
(2015.02.10 / 2022-05-08 .更新)
〖前一页〗 1〖后一页〗
【相关链接】 |
![]() |
|
(本站 2015年02月10日发布 / 2022-05-08 更新) |
![]() |
|||
版权所有©“教育·文史哲”网站 2003-2022 建议使用谷歌或IE9.0以上浏览器 | |
站长 | ||
▲ 关于本站及版权声明 | 联系本站 E-mail: yxj701@163.com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09015346号 |